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3-07

    “农家书屋”溢书香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看书方便多了。”7月8日,说起村里的“农家书屋”,内黄县中召乡碾子头村的果蔬种植户赵振民开心不已。他说,平时只要闲着,他就会来这里看看种植书籍,积累一些种植方面的知识。     走进碾子头村的“农家书屋”,书架上的图书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有党建类、文史类、农业类等多个类别。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着书桌而坐,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     这只是中召乡“农家书屋”的一隅。据了解,中召乡每个行政村都建有自己的“农家书屋”,每遇闲暇时间,村民们就到这里“充电”,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农家书屋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打卡地”。     为精心打造好村民家门口的“农家书屋”,近年来,中召乡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智民、富民、悦民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还开展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培养广大村民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丰富群众的精神食粮,打造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缕缕书香。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五星工坊”拓富路

        “咱这种的豆角不打农药不上化肥,虽然比市场价贵一点,但仍供不应求!”7月5日一大早,汝州市蟒川镇核桃园村村民李文现就来到村里的华予生态园,在有机蔬菜种植区忙碌起来。     华予生态园是核桃园村的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也是蟒川镇农旅融合型“五星工坊”。2022年以来,该镇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和“五星工坊”建设,因地制宜,谋划了工业经济、商贸服务、农旅融合、特色种养、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板块,并有针对性地选树典型,在核桃园村打造了这一示范点。     “5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只是华予生态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种植了大红袍花椒、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散养了鸡、鸭、兔等畜禽。同时,还开发了极速滑草、空中漂流、越野卡丁车等多个游乐项目,年吸引游客80余万人。”核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说。     依托“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优势,核桃园村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业有机融合、互助共生。蟒川镇组织委员刘利娜说:“更重要的是,核桃园村采取党建联建、村企合作和‘1+N’责任分工体系等机制,以‘组织链’建设带动‘产业链’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形成产业链条,打造了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据了解,目前,该村通过“五星工坊”建设已带动160人就业,实现农特产品销售收入50余万元,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科技小院”扎根乡村

        “针对以往科技特派员驻村时间较短、项目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在落实科技特派员服务制度的基础上,在村里建设‘科技小院’,配备宿舍、厨房、办公室以及必需的办公生活用品,作为科技人员食宿和工作的落脚点,推动科技服务由阶段性向全过程转变。”7月7日,说起“科技小院”,西峡县丹水镇党委书记李显格外开心。     西峡县科技特派员服务,是我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项目”之一。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加大科技助农力度,西峡县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和县域科技特派员资源,在丹水镇袁庄村探索建立了南阳市首个菌类全产业链“科技小院”试点,扎根乡村生产一线,推动菌类产业转型。     该县一方面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动员南阳理工学院菌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每周派出科技人员在“科技小院”轮流值班,“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指导,培养储备一批乡土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助力乡村做好产业规划。围绕香菇、羊肚菌等菌类产业,从种质培育、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对菌类产业全过程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群众产业技术水平。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各专家服务团累计开展培训32场次,指导人员50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3个,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     “‘科技小院’的专家帮助农户选取优良的9608二次脱毒新品种,该品种接种期可跨越春夏秋三季,较耐高温,越夏染菌少,易形成花菇,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极高。”袁庄村支书李健波告诉记者。     目前,新品种香菇在试点的袁庄村及周边推广种植2万袋,亩增效益30%以上;羊肚菌大棚产量提升10%左右,亩产值达3.2万元。同时,借助“科技小院”平台,袁庄村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发展生菜、莜麦菜、辣椒等精品蔬菜,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发展和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山村合作社”有个杏李园

        6月,淅川县老城镇冢子坪村满树杏李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     满山的果子,让省委老干部局驻村第一书记张亚又喜又忧:“杏李已经七成熟了,今年产量大增,得赶紧帮大家伙儿卖出去!”6月29日,在冢子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办公室,来了一拨又一拨看果子的客商,浙江的、东北的、省内的……大家忙着洽谈线下线上杏李销售。     “大家伙儿辛苦劳作一年,要帮社员卖个好价钱!”冢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罗振强说。     冢子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山村合作社”,它所在的冢子坪村是个小山村,全村340户1460人,耕地有1235亩、林地9248亩;X011公路穿村而过,两边散居着13个村民小组,坡道山沟之间满是杏李树。     “我们村合作社最大的不同,是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了160亩的杏李园,引领带动全村发展杏李产业!”站在村委会旁的果园里,年近六旬的罗振强显得很自信很淡定,“我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村集体杏李园强集体促带动,使全村种植杏李1000余亩。”     冢子坪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山村资源禀赋不足,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2014年,省委老干部局开始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认为,生态林果发展是解决贫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确立了建成千亩百果园示范基地的目标。     “2016年,在河南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基础上,我们先后引入上级财政资金项目和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项目共160万元,正式成立冢子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林果产业。”张亚说,合作社大胆决策,在村委会旁流转土地43亩,并对荒废的邓家岭、水库周围的50余亩林场开荒,买来水蜜桃、黑总统等苗木,雇人上山栽种。合作社实行施肥、打药、修剪等统一技术管理模式,定期进行培训和讲座。这一年,全村发展种植黑总统、前卫红李、黑宝石、杏等品种500余亩。     但水蜜桃不耐储运,黑总统杏李口感不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018年,罗振强引进大红袍、五月脆等品种在自家果园试种,嫁接杏李两年就挂了果,完全适合村子大规模种植!2020年,合作社着手提质增效,采用嫁接和扦插新苗的方法,将村委会附近的桃树全部嫁接成大红袍、五月脆等,并扩大种植杏李新品种60余亩。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果农也将低质低效的黑总统、黑布林等改良升级。冢子坪村实现了大红袍、蜂糖李两个主导品种位居全镇第一,村集体的果园种植面积达160亩,全村种植面积达983亩。村里注册了“丹江春”绿色水果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并建立了水果分拣中心和500吨量的水果保鲜库。     在新装修的林果产业办的墙上,详细写着淅川杏李生产技术规程。“合作社将粗放型种植管理改为精细型种植管理模式,成立合作社技术服务队,在除草、拉枝、施肥、打药等方面严格采用林果业管理标准,以品质求效益。”张亚说。合作社健全了组织框架,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由村干部担任理事长、监事长等,建立健全社员盈余分配制度、生产与销售制度等。     冢子坪村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全村39户种植大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山村合作社”发展成为“生产规范、管理有效、渠道健全、供应链稳定、品牌及社区公信力坚实”的乡村合作组织。     紧接着,张亚开始合作社的升级建设:新建了综合服务站,用10余万元购买了农业机械,供社员免费使用;买来滴灌管、围网、电力配套设施等,对村集体和部分农户果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冢子坪村,从脱贫攻坚阶段的做起来,一步步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强起来,种植户经济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村二组的留守老人王国民,2019年开荒种杏李,嫁接2200棵约40亩五月脆、蜂糖李品种。“合作社请专家教技术,种植杏李不发愁,去年我的杏李卖了2万元!今年杏李管理好,产量将达4000斤,预计能收入4万元。”王国民说。     王国民空闲时在集体果园打工,干一天70元工资!冢子坪村每年以工代赈的费用达7万元,合作社流转土地43亩,每年为罗家湾村民增收4.3万元。     冢子坪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9年,集体实现经济收入15万余元;2022年,嫁接杏李进入产果期,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今年,果农年收入预计增加5000元,村集体收入将突破25万元。”张亚说。     “开园了!”7月1日,冢子坪村的杏李开始采摘,经过和许昌大型商超对接洽谈,首批村集体果园的2.1万斤杏李直供许昌商超。同时,通过中国乡村振兴基金会“尚品公社”电商销售平台开启线上销售,卖价翻番,异常火爆。     盛夏的冢子坪村草木葱茏,山沟里的小山村十分静美:村委会大院的党建广场正在建设,新建成的莲花池花开正盛,山坡洼地是千余亩杏李园……     冢子坪村的杏李产业将会越来越旺!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大国农匠”绽放指尖魅力

        我省在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斩获佳绩     本报讯7月1日到4日,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山东聊城举行。省农村社会事业中心受托带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省登封市杨伟强获剪纸最佳创意奖,浚县朱付军获泥塑最佳创意奖,郑州市王艳芬获手工刺绣二等奖,内黄县马萧获泥塑三等奖。     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以“塑匠心育人才,强产业促振兴”为主题,贴近农业农村农民,体现农耕农趣农味,共设手工刺绣、手工编织、手工剪纸、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等6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名农民选手同台切磋技艺,现场展开角逐。     举办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旨在弘扬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技艺,让农民唱主角、以大赛强技能,通过比赛推出一批状元,选树一批能匠,带动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乡村能工巧匠队伍,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释放新活力、形成新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空心庄”整出新天地

        7月6日一大早,固始县徐集镇赵岗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利用器材健身,一派热闹景象。这个由“空心庄”转换而成的村文化广场,如今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据了解,徐集镇15个行政村、3个社区中,农宅空置数达160余个,这些“空心庄”大多村庄面貌差、人气不足,如同一块块疤痕散落在田野间。     开展“空心庄”治理势在必行。该镇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订了拆迁工作方案,对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薄弱等“空心庄”,全部实施易地新建,原村庄拆除复垦。     “我们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搬不搬、怎么搬、往哪儿搬,都由群众决定。”徐集镇镇长夏志冉说,农宅空置多的村,全村90%的群众同意后才纳入治理计划,让群众决定搬不搬;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让群众确定怎么搬;规划在八庙、文塔、马寨3个村(社区)集中安置区和部分联庄并建安置点,让群众选择往哪儿搬。     沈岗村和文塔村采取村庄联庄并建模式,对居住在偏远的“空心庄”,就近依托产业基础好、人口吸纳能力强的村庄,联合建设了文塔村农村新型社区,村民交少量的钱住漂亮的楼房。     白羊村、八庙村、吴庙村等村针对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通过拆旧建新、农宅置换等方式,拆除“空心庄”残垣断壁,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小农家乐等,发展休闲垂钓、乡村旅舍等新业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徐集镇上百个“空心庄”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建成集中安置区3个,安置群众63户190人。建设小广场6处、小游园3处、小农家乐6个,复耕土地976亩,实现了“一举多赢”的目标。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抓紧构建“四梁八柱”努力在农业农村大省“高原”上起“高峰”

         7月6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主持召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重点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关键环节、实现路径,抓紧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孙巍峰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政协农业强省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省长王凯在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三农”重点工作推进措施时提出的要求,持续深化构建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展资金供给渠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十个方面的创新举措,找准突破点、关键点、结合点,抓纲举目、细化实化、重点推进,努力在农业农村大省“高原”上起“高峰”。     孙巍峰强调,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快完善提升重点工作推进措施,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找办法、谋思路,提出更多创新性、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要以“中原农谷”为牵引,以加快种业振兴为主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把合成生物等新技术、5G+新能源农机等新装备、工农业联动等新模式向农谷聚集,持续做大做强创新主体,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创新高地。要以“一区、两带、三山”为重点,完善优化全省农业生产力布局,为建设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和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提供更多政策支撑。要以“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为前提,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种养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提升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着力发展农业跨界、“数字+农业”、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在糕饼加工、道地药材、农机装备、预制菜升级、奶业振兴、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重点发力,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链条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以示范创建为突破口,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主抓手,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因村施策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打造多主体互联互通互动、共建共享共赢的“大三农”生态圈,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凝聚起磅礴的推进合力。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各专班推进办主任、厅直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年年都有好收成

        “今年是我种烟的第十个年头。每年都是政府帮我协调流转土地,烟站同志给我提供技术指导,才使我种烟水平逐年提高,年年都有好收成。”7月7日,正在烟田采烟的社旗县朱集镇李庵村烟农王万崇说。     作为种烟大镇,近年来,朱集镇从培育壮苗、平衡施肥、烟叶烘烤、烟叶分级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烟叶生产重点环节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烟叶品质和产值效益持续提高,烟农满意度持续提升。     为了实现烟农增收梦,该镇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星”创建政策支持下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坚定群众发展烟叶产业的信心,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也实现了村民养老、带娃、赚钱“三不误”的美好愿景。     为做好烟叶生产基础保障工作,朱集镇今年新打井50余眼,修整烟田出路5000米,配套变压器20余套,并申请50座新型生物质炕房建设,新增10座新型电烤房。同时,该镇积极帮助外地烟农吸收劳动力、解决吃住困难,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提供实际帮助。     今年3月份,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及镇烟站、烟叶协会等部门20余人就烟叶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视察调研,针对下一步烟叶生产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眼下,该镇第一批烟叶已开始采收,成片的烟叶在植烟村地里随风起伏,采摘、搬运、编烟、上杆、烘烤,随处可见烟农忙碌而幸福的场景。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支书带好头 烟农奔富路

        7月7日,雨过天晴,方城县博望镇司洼村的烟田一片翠绿。种烟大户张元照眼瞅着无人机在空中吞云吐雾,一会儿工夫就把百余亩烟田的农药喷施了一遍,高兴地说:“跟着村支书,种烟炕烟不用发愁,采烟卖烟他都承包,现在连打药都用上了无人机,我这90多亩烟今年至少能卖30多万元。”     司洼村是博望镇的烟叶示范基地,在去年落实烟叶面积过程中,村支部书记董保良看到部分农民对扩种烟叶有疑虑,就带头承包了120亩连片烟田。在群众大会上,他向村民作出三项承诺,一是提供免费机械深耕,对全村烟田从整地、育苗、施肥、喷药治虫到分拣定级实行全程技术承包。二是村里出面与县、镇烟草、保险、农技部门联系,一项不漏地落实烟叶扶持政策,技术服务人员随叫随到,烟田保险统一购买,因技术指导不到位引起的经济损失由村里包赔,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造成的烟农损失,村里负责与保险公司协调赔偿事宜,除按规定给予保险赔付外,村里按损失大小上报镇政府应急部门给予经济救助。三是实行统一采收烘烤、统一分拣定级。在烘烤、销售环节由他亲自把关和协调,保证炕炕出好烟。卖烟时村里统一组织车辆拉运,村干部现场协调,只要分拣细致准确,保证户户卖得满意。     党旗作引领,支书当表率。今年,司洼村落实烟叶面积620亩,由此调动起了相邻的朱庄、董庄等村农民种烟的积极性,仅朱庄村就落实连片烟田340亩,全镇优质烟种植面积发展到2600多亩。从犁耙整地开始,董保良步步走在前头,做好示范,哪家的烟田出了问题,他随叫随到。前不久的一场大雨刚过,董保良看到烟农姬运兴家的烟田积水,就不声不响地帮助挖沟排水。6月5日,村里有三家烟农的烟叶发生了花叶病和烟青虫,打了药也不见好转。董保良二话不说开车来到镇里,找到技术员开出药方,照单抓药并将农药送到了烟农家中。     “近期高温多雨,不少烟田点片发生了蚜虫、根腐病等,俺请专家对症开方,统一购回农药。考虑到烟株高,封垄行走不便,人工打药容易损害烟叶,就从县里请来无人植保机服务队免费对全村烟田喷药防控。”董保良说,“党中央提出要发展高质量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上级让咱多种烟叶快致富,俺作为村支书理应带好头、领好路。”     眼看就到烟叶烘烤、出售旺季,司洼村烟农眼见自家烟叶丰收在望,一个个喜上眉梢。

    [更多详情]
  • 11 2023-07

    烟田飞防技术要要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在现代烟草农业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试验证明,采用无人机低容量、高密度飞防作业,具有节水节药、高效省工等诸多优点:可以节约用水90%,节约用药20%~30%,作业效率是常规人工喷洒的60倍。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烟草科学研究所专家提出——     ●作业要求     植保无人机操控员必须经过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作业。     飞防作业时要根据天气情况,选在气温5℃~35℃、风力3级以内、湿度不大的晴天进行。     飞防作业前要仔细观察烟田四周是否有树木、电线杆、高压线、斜拉索等障碍物,作业时要进行相应规避处理。同时,还要注意风向,观察下风向是否有敏感作物、水源地、鱼塘、水库等,避免产生飘移药害或对水源产生污染。     ●作业对象     预防感染烟蚜、烟青虫和烟草病毒病、赤星病、野火病的烟田。     ●作业适期     为确保较好的防治效果,选择在害虫幼龄期、活动盛期或病害发生初期进行作业。飞防计划制定前,要调查清楚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虫龄、为害程度及烟田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以确定选用药物的种类、用量和浓度,做到统防统治和精准用药。     ●药剂配制     根据病虫害发生类型及为害程度对症、精准用药。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先用少部分水将药剂配制成母液,然后再补足所需水量,搅拌均匀后配制成药液。     混配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药剂时,要按照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的顺序分次加入,每加一种药剂立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药剂,混配前要注意药剂间是否存在化学反应,以防药效丧失或产生沉淀。     需要飞防多次作业时,还要注意药剂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防止产生药害。     ●飞行参数     飞防高度控制在3~5米,与烟株顶冠保持1~2米距离,飞行速度保持在3~5米/秒,整个飞行过程平稳。     ●注意事项     一、植保无人机操控员应当与飞机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离,作业区域内确保无闲杂人员。     二、应选择“三证”齐全并且经烟草公司登记的适合农用无人机喷洒的农药品种,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作业后24小时内遇到中雨以上的降雨需要重新喷施,雨季作业可以在农药中加入适量的展着剂,以提高其附着能力。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