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1-06

    河南镇平:小菜苗育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夏季的清晨,菜叶子上的露水晶莹剔透、颤颤欲滴。在南阳市镇平县郭庄乡,一望无际的菜场里,采摘工人正在忙碌地掐苗装箱、过磅装车。 郭庄乡位于镇平南部,是南阳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9个行政村,1.28万人,1.8万亩耕地,属典型的平原农业小乡。 自脱贫攻坚以来,如何立足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富民强乡,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该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郭庄乡土质优良,黑土地保水保肥,生产蔬菜产量高、品质好、销路畅,该乡大胆实践、突出蔬菜产业培育,积极引导、强化农业结构调整,着眼招商引资、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先后引进深圳市辉银投资公司、南阳市宜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南阳华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4800余万元,流转土地5500余亩,建设三家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无公害蔬菜500余万斤,全部销往广州、深圳及香港、澳门特区,年产值6000余万元。陆续投资220余万元,为蔬菜基地修剪主干道4条、长度5.3公里,配套机电井95眼,架设高压线路3000米,架设变压器12台,为三家现代农业公司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一天活可以拿60块钱,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劳动强度也不大,还能在家门口照顾老人孩子。”村民水会敏留守家中,每天来基地务工,能为家里挣一笔不小的收入。 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蔬菜采摘带动当地700余留守群众到企业工作,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带动4个贫困村、100余户、400余人脱贫致富。 近年来,镇平县立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本着农、企双方互赢互利的目的,引进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治理结构的现代农业公司,实施强势资本与弱势农业有机结合,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重点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着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为农业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样版。

    [更多详情]
  • 11 2021-06

    订单种植无忧 洋葱出口越南

    6月10日上午,在郏县白庙乡团造西村洋葱种植基地,宋迎彬带领60多名村民在收洋葱。一袋袋洋葱装上卡车,直接被山东经销商收购。“乡政府帮忙联系的订单种植真是帮了俺大忙!”宋迎彬说。 今年40岁的宋迎彬之前在郑州经营一家服装厂,2020年返乡承包2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第一年经验不足,30余亩芫荽滞销,损失惨重。今年春,白庙乡政府为宋迎彬联系了200亩洋葱订单,洋葱收获后直接卖给山东经销商,然后出口到越南。宋迎彬种植的洋葱品质优良,亩产约8000公斤,预计今年纯利润有近百万元。 “以前我们村是零散种洋葱,品质、产量都不好,不成规模也不好找销路。我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四季还有活儿干。把洋葱收割、装袋,一天收入80到150元不等,收割期20多天,我能赚3000多元。”正在地里打包洋葱的团造西村村民薛时利说。 近年来,白庙乡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形成土地统一规模化经营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探索订单种植新模式,目前已与中原红有限公司、大掌柜食品有限公司、众鑫一家亲薯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和10余家经销商,达成长期订单收购协议。参与订单种植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达20家。

    [更多详情]
  • 11 2021-06

    河南省收获小麦超九成

    6月10日,记者从省农机技术中心获悉,截至当天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815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95.9%。当日,全省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9万台,共收获小麦610万亩。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开封麦收已经基本结束。 据悉,洛阳已收获小麦351.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7%;新乡已收获小麦585.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4.6%;济源已收获小麦30.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3.4%;焦作已收获小麦231.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0%;商丘已收获小麦820.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7.5%;三门峡已收获小麦89.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7.1%;鹤壁已收获小麦10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3.5%;安阳已收获小麦319.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1.8%;濮阳已收获小麦198.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5.9%。

    [更多详情]
  • 11 2021-06

    河南周口农高区:重点建设“一园三城三基地”

    近日,创建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小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研讨会上,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做了题为《立足资源优势 促进小麦产业创新发展》的演讲,许为钢、雷振生、黄继红等专家围绕示范区建设、小麦产业发展、小麦精深加工以及育种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据了解,周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周口农高区”)位于周口市郸城县,是在周口国家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升级建设而成的。周口农高区以黄淮海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建设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力图打造中原粮仓。周口农高区规划总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占地15平方公里;示范区10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一园三城三基地”(智慧农业园;以汲冢、闫楼、谷集为基础,建设新型社区;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高淀粉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脱毒甘薯育繁推实验示范基地)。 近年来,周口农高区建设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4万亩;建有周麦系列品种繁育推广基地,自主培育小麦品种22个;核心区现有企业65家,2020年实现产值202.6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比70.8%;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2个、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9项;培育了20多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河南金丹乳酸科技公司乳酸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 周口市常年粮食产量在180亿斤左右,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随着周口农高区建设的推进,有利于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为河南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增添助力,同时对带动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详情]
  • 10 2021-06

    立足种植业优势 带领群众奔小康

    孟夏时节,天气热了起来。每天,天蒙蒙亮,师海兵就跑到村里的香菇大棚里,为香菇浇水,给大棚通风降温。 44岁的师海兵是汝阳县三屯镇六湖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全村产业发展良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日前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这份荣誉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师海兵笑着说,他已经有了下一步打算,立足当地种植业优势,强力推动项目建设。 “今年村里种了约10万袋香菇,目前要抓好大棚管理,确保香菇中秋节前后上市。”师海兵掰着指头算着,按照今年的行情,能帮助群众实现增收30万元。 这两年黄金果(黄桃的一个品种)的行情一路看涨,每斤售价在10元以上。今年4月,师海兵带领群众将村里的50亩果树扩大至250亩,果园配套的水利设施有望于6月底竣工。黄金果项目每年至少能给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我们还将投资40万元建设一条桶装麻辣粉生产线!”师海兵雄心勃勃地说,他们依托当地红薯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的优势,开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瞄准超市等零售终端,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生产线的前期筹建正在推进,有望于今年年底达产,这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六湖村百亩竹海,茂密苍翠,环境宜人。师海兵介绍,他们已经委托设计单位开展规划,着力打造民宿和观光游项目,以后家乡会越来越美,游客也能近距离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更多详情]
  • 10 2021-06

    农民当“主播” 推销农产品

    “哈喽!进入直播间的宝宝们,我现在是在中牟县姚家镇首届农产品直播文化节的现场,看到了吗?哇哦!我面前桌子上全是水果和蔬菜,都是本地老百姓种的哦,绿色有机无污染,想来尝尝吗?点击关注主播,带你品尝绿色有机无污染新鲜农产品,点关注不迷路……” 随着中牟县姚家镇首届农产品直播文化节开幕,主播们迫不及待地开播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宣传推销,有的人更是一直站着给粉丝介绍产品。姚家镇6月9日的这场农产品直播文化节从上午9时30分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30分,姚家镇优质农产品种植户代表、合作社代表、企业代表、网络直播代表共同参加直播文化节。 近年来,姚家镇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品,但是目前许多农产品局限在县域内,无法进入大市场,实现大流通,致使生产和销售脱节。随着网络带货产业的兴起,他们着手进行网络直播培训,参加这次直播活动的是第一批网络直播培训学员,参加活动的28位主播学员都是姚家镇普通农民,通过网络直播,为自己代言,为乡村代言,为姚家镇的乡村振兴进行服务。 活动场地内,一顶顶帐篷下,西瓜、草莓、水蜜桃、红薯、水果番茄、丝瓜、黄瓜、西葫芦等瓜果蔬菜各类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量的观众驻足观看。

    [更多详情]
  • 10 2021-06

    宜阳县: “桃”做先锋闯品牌 “桃花源”里喜事多

    上观乡地处宜阳县城西南37公里处深山区,属熊耳山脉,风景秀美。土质多为山岩风化的砂石土壤,富含磷、硒等微量元素,位于神奇的北纬35°地理带,昼夜温差大,山坡地通风透光好,此地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尤其是水蜜桃种植业的独特优势。 2007年,上观乡党委、乡政府科学谋划、因势利导,在全乡大规模推广种植水蜜桃。截至目前,该乡已种植水蜜桃12000余亩,品种有30余个,今年挂果6000余亩,成熟期将从6月底持续到10月。从春季桃花节到夏秋季采摘节再到桃制品生产,上观乡的“桃经济”唱响了四季。 近年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观乡围绕做优“桃文章”,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成立了桃产业协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和未利用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广泛种植桃树和各类经济作物,发展花生种植30000亩、烟叶种植4000亩、核桃种植7500亩、连翘种植1500亩,目前该乡特色林果、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基础。 该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延链条,树品牌。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实现桃产业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提升。结合乡村两级桃产业协会,实现桃树种植面积常年稳步增长;发挥“网络”作用,线上线下联动培育,不断提高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提高桃产业发展水平,拉长产业链,开发出桃干、桃酒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上观水蜜桃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下一步将做好“富硒”“有机”产品认证的申报,努力打造“乡字号”的金字招牌。提内涵,强推介。充分借助各类媒体构建多视角、立体化宣传新格局。每年3月、8月举办桃园文化节和采摘节,利用多种形式赋予上观桃品牌新颖文化内涵,扩大其知名度,并组织桃农借助上观桃产品参加全国桃产业绿色技术交流会和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使上观桃品牌走上更广阔平台。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推动“水蜜桃+旅游”项目,深挖桃文化,确保以桃产业拉动其他产业发展。下实功,真扶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党建+桃产业”运行模式,依托全域党建示范区创建,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结合“两分两选”工作,分包种植户、桃园,党政班子带头参与桃产品销售;与顺丰、拼多多、食鲜鲜、农民伯伯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畅通销售和运输渠道。同时,积极推广科学种植,乡政府与郑州果树研究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疏花、防虫害、套袋、修枝等开展现场教学,助推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上观乡将进一步厘清思路,做足做大做强桃产业,深挖深寻深聚桃文化,点绿点亮点活“桃花源”。以桃产业的示范带动和特色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以好生态为基绘制好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的底色,更好地彰显“熊耳静隐地,上观桃花源”的乡愁韵味。

    [更多详情]
  • 10 2021-06

    全省大部地区有雨 专家建议抢收抢晒抢种

    6月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6月10日到11日,全省大部地区气象条件适宜小麦收获。6月12日,全省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阵雨,西南部、南部部分地区大雨,对小麦收获有一定影响,但降水对豫南、豫西南和豫中部分地区墒情改善有利,利于加快夏播进度及已播作物出苗。 预报显示,6月10日,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四地区多云间阴,有阵雨、雷阵雨,三门峡、洛阳两地区和黄河以北多云,午后有短时阵雨、雷阵雨,局部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间晴天。6月11日,西南部、南部多云到阴天,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地区晴天到多云。6月12日,全省多云转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其中西南部、南部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月10日~11日,中东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以上。6月12日,北、东部最高气温37℃以上,局部39℃左右。 专家建议,应密切关注6月12日的降水过程,注意防范局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抓紧抢收抢晒,完成麦收地区要及时抢墒播种,墒情偏差地区也应及时灌溉并播种秋作物。

    [更多详情]
  • 10 2021-06

    南阳市油菜籽生产呈现“两增一减”态势

    6月7日,记者从南阳市统计局获悉,2021年全市油菜籽喜获丰收,呈现出总产、单产、面积“两增一减”态势。 油菜籽总产量达到74631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0.9%;单产为每亩198公斤,位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3%;面积为25078公顷,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比下降0.4%。 油菜籽选种优良。油菜籽种植户近几年改变传统选种育种方式,选取受冻、耐旱、防病害、抗倒伏、含油量高的品种,使得油菜籽产量更高、抗病虫害能力更强。 南阳气候有利于油菜籽生长。淅川县、方城县等县区有种植油菜籽的传统。今年油菜籽生长期间气候适宜,后期温度回升,雨水少,果实饱满。 管理方法得力。种植户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主要油菜产区实行机械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油菜种植过程中施肥、除草、追肥、排水、灌溉等步骤比较科学化、专业化。部分区块种植采取人工收割相结合的方式,互相配合完成收割。

    [更多详情]
  • 09 2021-06

    河南方城:红番茄带来“红日子”

    “前几天您说今年番茄售价低,最后收成咋样?”“不瞒你说,俺这4亩6分大棚番茄总共卖了14万多块,除去化肥、种子、农药和建棚投入,净收入13万元还挂零……”。“好家伙!你这一亩番茄能收30000多块,这不是天文数字吧”?“这可不是瞎喷,俺是镇人大代表,负责全村的技术指导,瞧,这正在育的嫁接型黄瓜苗,只要种好管好,一亩黄瓜能收入15000块,两茬加在一起算,每亩棚菜45000元搁手心里攥着呢”! 盛夏时节,在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尚庄村的温棚蔬菜园区里,笔者听了副镇长华欣与张俊岭的一番对话,着实对农民种菜的高收入感到震惊。 其中,博望镇是宛北茂名的蔬菜基地,种菜面积30000多亩,温棚面积达7000多亩。近年来,镇里以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攻坚为着力点,瞄准优势资源,在状大产业、膨胀规模、科技注入上动真劲,一方面在修渠修路、打井配套上向产业园区倾斜,实现了井灌、渠灌双配套,田间道路硬化率达到82%。另一方面主动与河南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横向联合,在园区建立教学基地,定期派专家教授实地指导技术,率先引进水灌溉、无土育苗、三膜覆盖、生物防病治虫新技术16项,引进蔬菜新品种23个。 去年,通过统一规划,建成了以尚庄村为主的精细蔬菜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温棚物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种的“六统一”模式,新建、改建钢架式温室大棚700多座,每棚占地4——10亩,前茬种植番茄、西芹、豆角等,夏秋种植黄瓜、四季豆等,由于去年市场形势好,园区内种植的一茬番茄亩均纯收入38000元,后茬种植的嫁接型黄瓜每亩收入近20000元。今年每亩棚菜年收入近60000多元,创造了当地土地亩收入的历史最高记录。 据该镇蔬菜园区党支部书记李玉中介绍,今年又有5家脱贫户加入温棚专业户行列,园区全部推广了无公害种植技术,全面运用电商销售模式,提前与南阳、平顶山、郑州、襄樊等地的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在销售旺季,每天有上百辆运货车辆等候“抢”菜。现在番茄已经藤茬整地完毕,繁育的黄瓜、良种甜瓜、四季豆等十天左右就能移栽。同时,还探索出夏季不揭膜的棚菜夏种新技术,可提高后茬蔬菜抗灾能力,亩收入能提高30%左右。 温棚蔬菜结“金豆”,乡村振兴富路宽,一亩收入四万多,黄土地上创奇迹。博望镇党委书记张金付说:“俺要全面推广园区的温棚种菜新经验、新技术,明年计划将温棚蔬菜园区扩大到12000亩,让更多的农民饱尝现代化农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领军全县当头兵”。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