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1-06

    河南商城:金银花开幸福来

    金玉满堂应花农,银河撒辉照田中。近日,在河南省商城县苏仙石乡豫景园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遍野的金银花含香开放,花农忙着采摘,一派喜人景象。 “金银花是咱农村的宝呀!它美化庭院,有个头疼脑热的,喝杯金银花代茶饮就好了。”豫景园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乃宪说,去年自己种植了60亩金银花,收获干品7500公斤,获利15万元。 早在2014年,头脑灵活的易乃宪就成立了商城县豫景园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00多亩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2020年疫情发生后,中药被证明对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金银花等一大批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更是急剧上升,种植前景非常好。易乃宪顺势而为,率先在当地尝试金银花种植产业。 “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余土地,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育乡村特色经济,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易乃宪介绍说,在借鉴去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按照“基地+庭院”的模式,把金银花产业在全县做大。 为了上规模、增效益、塑品牌,易乃宪远赴山东引进北花1号金银花和四季金银花优良品种,精心进行培育,购买万余只花盆,为村民免费发放花苗,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把金银花引种到每家每户的庭院并将采摘后的金银花回收加工,让村民零投资、无风险,实现“观赏+药材”双重价值,形成向全县辐射的格局。 “易乃宪的种植基地每年请200多人从事除草、修整、采摘、加工等工作,对脱贫攻坚、促进村民就业发挥了作用。”苏仙石乡党委书记张亮说。 因为金银花种植产业受益的苏仙石乡村民桂霞说:“现在正值农闲,来帮忙采摘金银花一天可以赚130多元钱。离家近,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创收,一举两得。” 据了解,随着当地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易乃宪的豫景园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山区独特资源,有机整合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中草药种植,以及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奇石展览、根雕加工、园艺栽培等产业,初步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产业致富的幸福大道。

    [更多详情]
  • 09 2021-06

    鲁山县 : 返乡创业种黄桃 带动就业效益高

    6月7日,在鲁山县瀼河乡陈楼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吴雪超的桃园里,又大又红的油桃和套着纸袋的黄桃挂满枝头。工人们在忙着采摘油桃,还有些顾客在体验自己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该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村1500余亩土地中就有800余亩用于种植大棚蔬菜、黄桃、葡萄及中草药等,涌现出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吴雪超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父亲吴三兴的帮助下,种植了七八十棵市场上稀少的新品种黄桃。多年来,他的桃园长期带动周边二三十户村民干活儿,黄桃市场价卖到6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年种植效益超过50万元。 经介绍,再有不到两周时间,他的黄桃将进入采摘季。“现在的创业环境好,种植黄桃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也都很好,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吴雪超说。

    [更多详情]
  • 09 2021-06

    汝州打造“中国硒海”名片

    “特级葡萄一串能卖到100多块钱,全部被上海那边的收购商预定了。”6月7日,汝州市小屯镇周庄村欣农庄园里,高帅锋说起他种的富硒葡萄喜不自禁。 高帅锋大学学的是农学专业,他种植富硒农产品6年了,今年预计收入可达280万元。 近年来,汝州市坚持把富硒产业发展作为打造特色优质产业的突破口。据初步测定,该市富硒土壤呈“含量丰富,带状分布,局部突出”的特点,最高硒含量每公斤达0.6毫克,富硒土壤面积达16万亩。 目前,该市已发展富硒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1000亩以上,拥有硒粮香、中王农牧等专门从事富硒种养加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个,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60余个,富硒鸡蛋成功申报为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富硒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尽快打造一批标准化程度高、示范引领效果好的富硒种养基地,开发一批质量安全、市场反响好、品牌竞争力强的富硒产品,把富硒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叫响‘中国硒海’地域名片。”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均莹说。

    [更多详情]
  • 09 2021-06

    蔬菜也能进行公证?这是真的

    蔬菜也可以公证?是的。近日,焦作市众信公证处为菜农种植的蔬菜和菜地进行保全证据公证,为菜农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菜农拿到公证书后,特意制作锦旗赠送给公证处表示感谢。 “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及时公证,这些菜都白瞎了。”6月6日,市民刘先生带着锦旗和家人到市众信公证处,当面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先生承包了13公顷的菜地种植蔬菜。不久前,有人找到他合作,刘先生负责种菜,对方负责提供种子、有机肥、绿色农药以及技术,蔬菜成熟后,合作方负责销售。刘先生感觉这个生意可以,就和对方签了合同,先后出资7万多元从合作方手里购买菜籽、化肥农药等物品。 今年4月,第一批蔬菜成熟后,刘先生联系合作方到菜地收菜,但合作方称蔬菜不符合要求,拒绝收购。刘先生找人把菜都拔了后,按照要求开始种植第二批蔬菜。 5月中旬,蔬菜成熟,刘先生多次催促合作方,但对方干脆玩起了“消失”。 刘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可地里的蔬菜不等人,刘先生到焦作市众信公证处进行公证咨询,得到的回复是可以给蔬菜进行现状保全证据公证。 几天前,公证处工作人员到菜地进行现状保全证据公证。公证处公证员王萍和李岩先后对人员身份进行核对认证后,对菜地现状进行公证。随后,公证员整理好视频和图片资料后,为当事人办理了公证书。

    [更多详情]
  • 08 2021-06

    武国定:加快小麦机收进度 做强做大小麦经济

    6月7日,副省长武国定到延津县调研小麦机收和小麦全产业链发展工作。 武国定先后来到石婆固镇小渭村、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延津鲁花食品产业园、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调研小麦机收、收储、秸秆禁烧和精深加工等工作。 武国定指出,今年我省豫南地区小麦成熟偏晚,导致豫南豫北小麦集中成熟,可能出现局部农机短缺等问题。据气象预报,近期局地还将有降雨天气。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机调动,加快机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武国定强调,小麦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要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要在小麦主产县大力发展小麦精深加工业,把增值空间和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当地农民;要完善提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麦经济“延津模式”,组建小麦产业联合体;要进一步叫响延津小麦品牌,打造延津小麦产业发展的升级版。

    [更多详情]
  • 08 2021-06

    新蔡县鲜桃丰收采摘忙

    6月4日上午,游客在新蔡县顿岗乡班台源种植基地采摘鲜桃。目前,班台源400多亩桃子迎来收获季,大红桃子挂满枝头,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尝鲜。

    [更多详情]
  • 08 2021-06

    叶县: “两瓜一菜”促增收

    6月4日上午,叶县洪庄杨镇第二届西瓜节在唐马村开幕。“我们种出的西瓜皮薄、瓤红、个大、味甜,去年的西瓜节就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今天又来了这么多人,我们村的西瓜想不火都难。”看着来客争相购买西瓜的场面,唐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卫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办第一届西瓜节时我也来了,买了点尝尝,真甜。今年我要多买点,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市民李先生对唐马村西瓜赞不绝口。 唐马村所在的洪庄杨镇是典型的平原农业乡镇,沙河、汝河、湛河3条河流在境内交会,土质肥沃,多是沙土地,适宜西瓜和蜜瓜生长。 2019年,唐马村“两委”经过论证,决定利用沙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同年9月,唐马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外出考察项目,综合该村土质情况、种植经验等因素,确定打造“两瓜一菜”项目,即“西瓜、蜜瓜+蔬菜”。 “我们的‘两瓜一菜’项目,已经发展到100多亩,除去各种费用开支,村集体一年可收入30万元以上。同时,可以满足40人在园区务工,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双受益。”马新卫介绍。 “乡村振兴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好项目做大、做深、做强,发挥先进村的产业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该镇党委书记王小红说。

    [更多详情]
  • 08 2021-06

    如何应对养猪低盈利时代

    在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出栏持续增加背景下,今年1月以来,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连跌态势,生猪养殖盈利遇成本抬升、价格下跌双向挤压,低盈利时代养殖主体该如何应对,猪价能否企稳反弹,记者就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价格下跌成本抬升 养殖盈利遇双向挤压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方圆猪场既卖仔猪,又自繁自养育肥猪。负责人庞玉合表示:“猪价持续下行,但养殖成本却增加了,尤其是饲料价格上涨了,每吨饲料涨价350块钱,上涨了15%。同时,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成本也增加了。猪场目前仔猪价格还是可以赚钱的,但由于猪价下跌,养殖户扩产积极性下降,仔猪不太好卖,而育肥猪盈利略高于盈亏平衡点。” “目前仔猪出售价格为860元一头,比去年底少了500多块钱。同时,仔猪成本从2018年的420元一头,提升到了现在的至少650元一头。虽然还在盈利,但利润少了许多。”江西省莲花县莲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贺星说。莲和合作社主要培育仔猪,有能繁母猪3000余头,每个月出售仔猪5000头左右。 与此同时,多家头部上市猪企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下滑。温氏净利润同比下降68.63%,新希望净利润同比下降76.22%,天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58.89%,主要原因都因为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涨较多,导致养猪业经营效益减少。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网站披露的《2021年5月第4周猪料、鸡料、蛋料比价》显示:本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96,环比跌幅2.30%。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202.68元。据农业农村部500个集贸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5月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8.47元,环比跌3.8%,连续12周下跌,较1月第3周跌幅48.7%;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30.91元,环比跌4.4%,连续18周下跌,较1月第3周跌幅43.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结合近期调研情况表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各项生猪养殖成本普遍提升。据监测,从单位成本来看,2021年4月生猪养殖每公斤成本为16.45元,较2018年同期的12.66元增长近三成。从头均成本来看,4月生猪养殖头均成本为2185元,较2018年同期的1571元增长近四成。从饲料成本来看,4月生猪养殖头均饲料成本约为1400元,较2018年同期的964元,增幅达到45.23%。与此同时,疫病防疫、仔猪费用、人工费用、折旧等成本项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从不同养殖模式来看,自繁自育养殖场户盈利情况较好,外购仔猪育肥养殖场户已开始亏损。从不同规模养殖主体来看,散养户生猪养殖成本较低,亏损风险相对较小。而规模养殖场亏损风险更高。”王祖力判断。 今后猪肉供应总体宽松 猪价有望反弹但幅度不大 记者了解到,4月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持续改善,生猪存栏逐步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能繁母猪结构调整优化,未来一个时期猪肉市场供应总体宽松。 据监测,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规模场新生仔猪数继续保持环比和同比增长态势。全国有15个省份的生猪存栏量和16个省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2017年年末水平。4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804.5万头,同比增长41.2%。 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部分养殖场户加大“以质换量”力度,加快淘汰低产母猪,4月规模场母猪淘汰数量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95.8%。若生产效率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按1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肥猪16头计算,目前全国4300多万头能繁母猪可以实现出栏肥猪超过6.9亿头,已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常年规律,三季度猪价会出现一轮阶段性反弹。另外,春节前后疫情有所抬头,虽然对全国总体产能影响有限,但对仔猪成活率影响不容忽视,这期间新出生的仔猪,对应的出栏上市时间点,正好是三季度。基于此,不少养殖场户对后市寄予很高期望。 王祖力表示,由于前期压栏现象较为普遍,还有部分养殖场户购买标准体重肥猪来二次育肥,近几个月商品猪出栏活重普遍较大,会间接增加后期市场猪肉供应数量,对猪价上涨带来压力。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11月以来,进口冻猪肉上市流通不畅,存在一定的积压现象。近几个月,冻猪肉月度进口量均在30万吨以上,个别月份甚至超过40万吨。后期猪价一旦上涨,这些冻肉可能会积极出库,增加市场供应,从而抑制猪价上涨。总体判断,后期市场供应以宽松为主基调,价格涨幅不会太大。而随着成本上升,与往年水平相比,后期猪肉价格中枢也将“水涨船高”。 积极调整应对低盈利时代 “全国目前生猪存栏充足,受供求关系影响,猪价会持续下跌,短期内猪价不会回弹,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调整生产的准备。”在庞玉合看来,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保证不亏损,因此猪场准备整理猪群,淘汰低产母猪及时止损,400余头母猪打算先淘汰80头。同时,加强防疫措施,让猪少生病、少死亡以降低成本。 面对目前形势,贺星的合作社应对方法是提高产出、压缩投入。淘汰低产母猪,以减少低产母猪消耗的饲料成本,同时,猪少了还能节省一定的人工成本。另外,控制饲料成本。“现在使用的是全价料,以后打算开始使用自配料。” “我认为猪价还会持续下跌,跌至亏损。希望政府能够收购储备肉,减少猪肉进口,并把养猪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贺星表示。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生猪补栏增养势头有所放缓。4月规模场购入仔猪数量环比仅增长3.3%,比3月减少16.2个百分点;规模猪场购入中大猪数量也由增转降,3月环比增长9.4%,4月环比下降6.4%。 “在当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养殖场户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放缓补栏增养速度,对避免后期生猪产能过剩有利。”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当前养殖效益下滑、一些养殖场户出现亏损的苗头,农业农村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制定稳定生猪产能的调控方案,以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王祖力建议,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形势研判和监测预警,同时做好宏观调控。根据行业需求,完善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结构,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加快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强化对生猪产能的保护与调节,完善调控政策,确保基础产能稳定,做到早研判、早介入、早应对,努力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 而对于养殖场户而言,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准确把握出栏节奏,做好养殖成本管控。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我国定殖,疫情点状发生的情况可能会在很长时期内存在,作为从业主体,生物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在猪价下行周期中,顺势出栏是最佳选择。养殖场户要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出栏节奏,避免过度压栏或出现集中抛售。低盈利时代,成本为王。作为单个养殖场户,无法决定市场猪价,但在养殖成本管控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只要能做到比全行业成本更低,就具备了较强的市场风险防御能力。

    [更多详情]
  • 08 2021-06

    河南周口:芦荟种植效益高

    “区纪委监委为我们办事处芦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芦荟种植户办了件大好事。”近日,周口市川汇区华耀城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少华在芦荟产业产销对接会上说。 据了解,该办事处把种植芦荟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龙头”科技项目推广发展,先后在本辖区内葛湾、朱村、李楼等村建设大棚500个,种植芦荟1500余亩,安排劳动就业近2000人,年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 “整合农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对芦荟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印发芦荟种植技术培训资料,选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大棚建设和栽培技术,协调供应商向芦荟种植户提供优质专用肥和药物、器械,确保芦荟产量和质量。”该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守伟表示。 据了解,该区纪委监委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会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市场调研,研究芦荟产业发展走向,组织举办产品展销对接会、订货洽谈会等,开展芦荟“订单”服务,保障芦荟产品卖得快、卖得好。

    [更多详情]
  • 07 2021-06

    鲁山县:“多彩玛瑙”串起甜蜜生活

    6月4日,在鲁山县琴台街道余堂社区,村民张延有正在大棚里采摘圣女果。“这一棚圣女果4个月的时间,我卖了10余万元,棚里剩下这最后一茬,最少还能卖2000元。”张延有眉眼里都是笑意。 余堂社区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瓜果、蔬菜种植。大部分群众都有蔬菜种植经验,在此基础上建设温室瓜果、蔬菜大棚优势明显,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于是2020年9月,余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延钦牵头,引入第三方农业公司来投资建设特色种植产业园,流转土地60亩,投资420余万元,建设蔬菜种植大棚16座、食用菌大棚20座、储藏冷库1座,并成立股份经营合作社,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张延有今年40岁,曾卖过窗帘、丝棉被,风餐露食不说,还没挣到大钱。2020年10月,他承包8个大棚,种了豆角、黄瓜、生菜、辣椒等,听说圣女果价格较贵、走俏市场,他就盘算着试种一棚。2021年春节刚过,张延有引进3000多棵圣女果苗,有绿宝石、黑珍珠、黄珍珠等新品种。几个月下来,绿意盎然的大棚里枝枝叉叉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一串串圣女果如彩色的玛瑙,个个晶莹剔透,颗颗长势喜人,因此也成了网红打卡地,他们还主动帮张延有卖起圣女果来。“下一季,我计划种植8个大棚圣女果,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也向其他农户推广技术,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过甜蜜生活。”张延有信心满满地说。 “他种植的圣女果销往了漯河、深圳、香港等地,订单可多,就是货太少,真没想到如今圣女果成了抢手货,眼下天气越来越热,马上休棚。”余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延钦介绍。 余堂社区的特色种植产业园不仅为农户带来了长远可持续增收渠道,又为附近村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社区两委看到特色产业给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福利,继续发力,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规划已出台,将多方位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田园综合体。 “我们社区计划再投资2950万元,流转土地600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引进特色富民产业,将把余堂社区打造成产业观光园,吸引更多的人们来观光采摘。”张延钦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