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1-06

    鲁山县搬走岭村:“不打药”的蓝莓受青睐

    6月3日,在鲁山县库区乡搬走岭村的蓝莓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摘新鲜的蓝莓果。一些装着黑色液体、挂在蓝莓树下的矿泉水瓶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矿泉水瓶里面的黑色液体,是用来防治蓝莓园里的害虫用的。蓝莓治虫不打农药,这样才能吃着放心。”驻村第一书记胡建业介绍道。 胡建业是河南城建学院派驻搬走岭村的第一书记。据他介绍:这种“土法”防虫技术是用一定比例的红糖水、白醋、白酒配成液体,装进空的矿泉水瓶里,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挂在蓝莓树下面的枝桠上。果蝇等蓝莓的害虫闻到这种气味,就会迫不及待地钻到矿泉水瓶里,最后被浸死,达到了“不打药”就能防治病虫害的目标。 胡建业经常把搬走岭村里蓝莓生长的情况发到朋友圈里,让同事们对蓝莓的生长过程全程掌握并放宽心,特别是生物治虫的图片引得同事们连连称赞,纷纷表示要在蓝莓成熟季节采购尝鲜。“去年我们学院的教职工就购买了6万多元蓝莓,今年预定的蓝莓款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8万多元,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不打药’的蓝莓吃着放心。”胡建业说道。 河南城建学院对口帮扶搬走岭村以来,从2015年开始,利用有关项目资金帮助村里发展蓝莓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搬走岭村蓝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5亩,蓝莓种植不仅为村里带来集体经济收入,更为可喜的是,蓝莓园为20余个留守妇女和半劳力群众提供了务工岗位,平时干一天活60元,采摘旺季一天能拿到100多元工钱。 据胡建业介绍,除了学院教职员工采购一部分外,由于蓝莓采用生物治虫方法后品质更优,也远销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以及南方的广州市场,很受当地经销商的青睐,销路不愁。 近年来,库区乡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搬走岭村地处昭平台水库岸边,也是一个适宜种植蓝莓的好地方。河南城建学院驻村后,在村里建设了种植实验基地,积极探索蓝莓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我们要发挥学院的技术力量,支持村里把蓝莓产业做大做强。”胡建业说道。

    [更多详情]
  • 07 2021-06

    严打哄抬价格!两部门联合调研小麦市场运行情况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保证粮食市场相关商品价格有序运行,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行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派出联合调研组,赴河南省小麦主产市县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小麦收购和粮食市场情况。调研组重点调研了部分粮食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详细了解小麦收购数量和价格、企业仓容和库存、收购资金来源等情况,分析研判后期市场形势和价格走势。 本网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小麦收购市场价格出现走高情形,什么原因导致小麦收购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业内人士告诉本网记者,受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走高影响,越来越多的小麦被饲料企业收购,用在了养殖饲料领域,从而导致小麦市场需求出现大幅增加(市场预估用于饲料领域的小麦约为3000万吨,占整个小麦年产量的20%以上),再加上玉米小麦比价关系等,今年新小麦一上市就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 从近两日的市场收购价格来看,尽管市场价格有所回调,但用粮企业的新麦收购价格还是稳定在1.25元左右的位置,基层价格也基本在1.2元,这一价格要比往年同期高出0.1元左右,较国家的托市收购价格也高出0.1元的位置。 为了保证小麦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联合调研组,赴河南省小麦主产县市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小麦收购和粮食市场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产粮大省河南、山东等省均对今年的新麦生产形势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坚决杜绝农户卖粮难问题。 “从目前小麦市场供需结构看,当前市场有效仓容充足、资金充足,能够满足农户的卖粮需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 07 2021-06

    河南省已收获小麦4550万亩占比过半

    记者昨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6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55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3.5%,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万台,日进度996万亩。 据悉,“三夏”期间,全省各级“三夏”农机调度办公室根据小麦成熟情况,科学组织区域内小麦机收会战,确保收割机有序流动。我省大力推广实施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铁茬播种、灭茬播种等,立足抢农时、争早播,实现“当天收获、当天播种”,为夺取秋作物丰收创造条件。小麦机收期间,全省各地农业和农机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和农机手科学安排收割时间,选择适宜的机具,控制好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确保高质量完成收获作业。 根据预报,未来3天我省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小麦成熟收获,但多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天气,影响局地小麦收获。省气象部门提醒:7日黄河以北和中西部、8日西部、9日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有阵雨,成熟麦田应抓紧抢收;目前全省近一半测站土壤表层缺墒,且7日~8日我省大部高温,土壤失墒将进一步加剧,建议已完成收获地区尽快趁墒或造墒播种,田间作业人员注意防暑。

    [更多详情]
  • 07 2021-06

    河南省实施“一卡通”防止惠农补贴“中梗阻”

    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若是惠农补贴派发不标准、有截留咋办?全新的管理办法来了。6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实施意见》,财政资金将直达农户,从根本上解决补贴发放“中梗阻”问题。

    [更多详情]
  • 04 2021-06

    秸秆综合利用 “废物”变“宝贝”

    6月3日,在民权县孙六镇刘新庄村麦收现场,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而过,身后紧随一台秸秆打捆机,一排排“平躺”着的小麦秸秆瞬间被“吸走”,在打捆机内自动旋转、压实、打捆,随后一捆捆断面整齐、弧度均匀的方形秸秆被“吐出”,整齐有序地码放在田间,等待着运输车运走。转眼间,农民头疼的“废物”变成了“宝贝”。 “以前秸秆没处堆放,现在收割机过去,打捆机跟着进地,一会功夫地里就干干净净,真是省时、省力又环保!”看着被收拾妥当的麦田,刘新庄村村民张贵胜感叹到。据了解,为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隐患,近年来,该县按照“政府牵头、上下联动、疏堵结合、源头控制”的原则,采取粉碎还田、秸秆回收等措施,以“疏”促“堵”,为秸秆寻找出路。 该县每年在农作物收割高峰前,积极建立农户、机械、养殖场三方联动的收运储机制,努力为秸秆找“下家”;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尽可能使用秸秆还田机械;联系秸秆打捆机到收割后的地块收集秸秆;动员大型养殖场收购秸秆,“以销路代焚烧”的方式,让禁烧工作彻底落实在田间地头,同时又增加了养殖户收益。

    [更多详情]
  • 04 2021-06

    采摘成熟的夏黑葡萄

    6月2日,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夏黑葡萄,当前市场收购价每斤八元左右。宁陵县阳驿乡是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设施葡萄基地,现有各类温棚8000多座,面积2万多亩,涉及28个行政村,种植户3000余户,亩均效益可达5万元。

    [更多详情]
  • 04 2021-06

    高档瓜果产销两旺

    6月2日上午,在鲁山县辛集乡高效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内,该乡蜂李村村民潘小平在采摘西瓜和西红柿。近年来,该村利用扶贫资金,流转脱贫户土地建起4座温室大棚、5座日光棚,种植彩虹西瓜、彩虹9号薄皮甜瓜、七彩水果西红柿、荷兰水果黄瓜等高档瓜果。目前,这些瓜果均已上市,呈现产销两旺形势,其中彩虹西瓜卖到10元一斤(1斤=500克),甜瓜是订单销售。

    [更多详情]
  • 04 2021-06

    天气晴好有利小麦晾晒

    6月3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未来三天全省天气晴好,整体利于小麦成熟收获。5~6日有较大范围高温天气,不利于土壤保墒。 4~5日,全省晴天间多云。全省偏西风到西南风3~4级,西部、东部部分地区阵风6级左右。6日,全省晴天转多云。全省大部分地区偏南风4~5级,阵风7级左右。5日,黄淮之间最高温度将升至37℃;6日,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将维持在37℃以上,部分地区达39℃~41℃。 专家建议,未来三天温度偏高,土壤表层失墒较快,建议已完成麦收的地区尽快趁墒开展夏播,墒情不足地区,要注意造墒播种。

    [更多详情]
  • 04 2021-06

    汝州县:用“艾”铺起致富路

    “今年,我准备再流转100亩土地,扩大艾草生产规模,带动群众致富。”6月2日上午,正忙着发货的刘天才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刘天才是汝州市夏店镇甄窑村人,201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我想着咱家是农村的,就回来了。”回村后,刘天才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艾草,又注册成立了河南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艾草产品加工。 甄窑村地处禹王山北坡,有310户人家、1373人,2400多亩山坡地。甄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万坡说,禹王山盛产中草药,甄窑村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因十年九旱,庄稼靠天收,耐旱的中草药种植就成了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艾草,又被称为国草,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在创业过程中,刘天才把艾草文化与产品融合,注册了“印象禹王山”商标。经过培育,“印象禹王山”艾条、足沐浴汤包、艾绒保健枕等艾草系列产品成了网上热销品牌,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刘天才的艾草加工厂,还为2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刘天才创业成功的经历,激发了村民干事的热情。43岁的甄纲要去年种植了50多亩血参,除去购苗、务工人员工资等开支,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因血参不能重茬种植,今年,甄纲要又流转50多亩土地种植血参,根据目前行情和长势,两年后亩均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刘万坡说,现在全村家家户户种植中草药,艾草、血参、连翘、芦漏、迷迭香等种植面积已超过700亩,户均2亩多,亩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中草药种植已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打产业。

    [更多详情]
  • 03 2021-06

    鲁山县白象店村:陌上柔桑开新绿 村南蚕宝织丝忙

    6月2日,走进鲁山县张店乡白象店村桑蚕示范园区,养殖大棚里,一排排白白胖胖的蚕茧煞是喜人。“我种植的100亩桑园还未成园,仅养了30张蚕种,按现在的市场价能卖70000元。”正在忙着摘茧的蚕农周晓君喜上眉梢。 白象店村位于鲁山县城北6公里处,古名象川镇,历史悠久,村内有古瓷窑遗址、石印馆,全村共686户3248人,耕地面积2036亩,这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多种产业发展。 2018年冬,该村引进第三方农业公司来投资生态桑蚕种养产业,在村南建立桑蚕示范园区,投资30余万元,建2个养殖大棚,种53亩桑树,两年下来收入20多万元,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受益。 2020年,村“两委”申请项目资金77.5415万元,建了10个养殖大棚,每个大棚400平方米,大棚里温湿度控制器和热风炉(升温补湿)、水帘(降温)等设施齐全,租赁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租金按照大棚建设投资的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另外5%作为带贫资金助力农民增收。 2020年春,周晓君(鲁山县蚕业局老职工,家里常年加工蚕丝、售卖丝织品)投资20余万元,承包6座大棚,种植桑树100亩,发展桑蚕养殖。目前,周晓君的蚕茧喜获丰收,正忙着摘茧,并把部分挂满蚕茧的塑料折蔟抬到大棚外边通风、晾晒,以免蚕茧受潮污染。“我还要把蚕丝深加工,卖成品,拉动延申产业链条,提高蚕业养殖附加值,一床蚕丝被卖3000元呢。”周晓君和蚕业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边聊一边摘茧。 该村植桑养蚕已初具规模,桑蚕养殖的发展,给留守群众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采桑、摘茧手快的话,一天都能挣100元,这活干着也不累,俺也能干。”一位来帮忙摘茧的大娘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全县桑园面积近500亩,其中果桑100亩,养蚕桑园400亩,涉及张店、下汤、四棵树等10个乡(镇、办事处)。“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蚕农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好蚕茧保护价、桑蚕种补贴、桑园地租和桑苗部分补贴等系列惠农措施,提高群众养蚕积极性,真正让蚕业发展成为群众致富的‘金丝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蚕业局副局长余付德自信地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