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21-06

    南阳:月季为媒宴宾客 特色产业促发展

    6月16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南站采访团来到南阳月季博览园。 园区占地1300亩,种植有名优月季品种2000余种,摇曳多姿,色彩斑斓。苏轼在《月季》中写道:“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因花期长,品种多,花色艳丽多彩,月季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南阳以“月季”为媒,宴八方宾客。连续7年举办“南阳月季文化节”“中国月季花展”,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专家、考察团队300多万人次。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成功举办,南阳月季走向世界,被国内外专家和游客誉为“中国最美的月季园”。 据了解,作为中国月季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南阳全市月季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出圃苗木15亿株,年产值达到25亿元。月季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我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从事月季生产人员超过15万人。

    [更多详情]
  • 18 2021-06

    开封市范村乡“桃子经济”鼓起农民腰包

    时下正值桃子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杨岗村桃树种植基地里,果农们正忙着摘桃、分拣、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6月16日,记者在桃林里看到,茂密的果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桃子,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慕名而来的游客对桃子赞不绝口:“俺就是咱市区的,这离市区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重点是桃子脆甜、多汁。趁着假期,俺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这样既品尝了美味,也感受了田园风光,孩子们很喜欢。” “今年的桃子平均每公斤3元左右,我们村种植桃树3000亩,每亩大概可产2000公斤,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近2000万元。”范村乡杨岗村党支部书记说。 “我自己的土地加上承包的土地近200亩,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用来种桃树,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杨楼村的张光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风调雨顺,桃子又是大丰收,投入少,产出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范村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形成了以杨岗、张田等村为中心的大桃区域化种植基地,桃树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形成了以早沙红、瑞光三号等早、中、晚熟品种为主的桃子主产区,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收获季节,由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全乡6000亩桃树预计收入4000万元。“桃子经济”已成为范村乡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更多详情]
  • 18 2021-06

    河南汝州:富硒玉米“钱”景好

    齐刷刷的玉米棵半人多高,宽大的叶子迎风摇曳,仿佛一群穿着绿色短裙的少女在田野间翩翩起舞。6月16日下午,望着眼前的动人景色,平顶山市汝州市温泉镇丁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水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到7月底玉米就该成熟了,比大部分玉米要早成熟一个月,咱这还是富硒玉米,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咱集体经济就可以增加收入6万元以上。” 丁庄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前不久,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对该村土壤取样调查,土壤里硒含量丰富,每公斤土壤含硒量在0.35毫克以上,发展富硒农业得天独厚。朱水彬带领村组干部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利用村集体30亩耕地种植高产富硒玉米。 据朱水彬介绍,此次种植的富硒玉米采取土壤富硒与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硒元素在玉米籽粒的富集。硒元素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而且能够提高儿童视力,预防癌症和克山病的发生。 “我们种植的富硒玉米,能够使我村的农业特色产业与温泉镇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这30亩耕地是村集体经济的示范田,从去年开始,我们先后种植了特色西瓜、优质蔬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相信这30亩富硒玉米经过精心管理,也能实现丰产增收。”朱水彬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18 2021-06

    河南省汝南县:打牢根基保粮食丰产丰收

    迎着夏日的骄阳,在河南省汝南县常兴镇严庄村田间,微风吹来,麦田内翻起滚滚麦浪,不远处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正在加紧收割着小麦。“又是一个丰收年。”严庄村种粮大户严毛一边指挥着收割机收麦,一边对记者说,“多灌一天浆,多打一斗粮,现在让麦子充分灌浆,收获后可以直接归仓,能多打粮食。” 在汝南县,还有许多和严毛一样的种粮大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默默劳作。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介绍:“我们抓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小麦重大病虫害全域统防统治,有效稳定了粮食生产,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92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汝南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县聘请281名村级土地协管员,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做到耕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多方筹措9亿多元资金建成高标准农田10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还先后组织、遴选技术人员80多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进行良种繁育和推广,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稳定小麦面积,扩大花生、蔬菜、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 常年保持120余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汝南县,把小麦全域病虫害防治作为切实履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自2019年以来,按照“县统筹、乡负责、以村为作业单元”的原则,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对全县小麦统一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单产和品质均有大幅度提升。 “今年入春以来,降水偏多,导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呈早、重流行,全县通过适时实施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小麦病虫害重发生的态势。”刘军民介绍,通过组织专家验收,全县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1.5%,预计今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85.8公斤,每亩平均增产近100公斤,全县可增收1.2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 汝南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规模逐年扩大,打响了“天中麦客收获全国”的品牌。全县农用拖拉机达5.4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4000多台,轮式小麦联合收割机4864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28万多台,占驻马店市保有量的70%以上。每年参加跨省作业机车1.2万台以上,机手达3万多人,实现经济收入30亿元以上。“今年,县农机中心组织对收割机手进行培训,宣传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减少小麦机收损失上进行了培训,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做了准备。”汝南县兄弟农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银华说。 粮食想丰收,农资需先行。对此,汝南县及早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市场监管,严查各类涉农违法行为。组织执法人员包片到乡村,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种子经营备案制度、农药备案检测制度,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抓好粮食收购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汝南县在落实最低价收购保护政策的同时,积极帮助粮食购销企业筹措资金,科学设置收购网点,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做到应收尽收、优质优价,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春争日,夏争时。时下,在汝南县田间,一台台农机驰骋在沃野,收割机收完小麦后,打捆机紧跟其后进行秸秆打捆,随后播种机便驶入田间,收割、播种一气呵成。“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联动加快推进夏收、夏种工作进度,成立工作技术服务组,指导群众科学开展夏种,做到‘种子下地,管理上马’,向管理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确保秋作物能及时播得上、出得来、长得壮,为秋粮丰产丰收提前打下基础。”刘军民表示。

    [更多详情]
  • 17 2021-06

    邓州:发展养鹅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四民养殖合作社这种助民增收模式,对我来说太好了,不但鹅苗是免费送的,养殖过程中合作社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成年鹅,我这个‘门外汉’现在都快变成养鹅专家了。非常感谢镇里、村里牵线搭桥,给我的帮助。”近日,邓州市小杨营镇孙庄村群众孙丰娃高兴地告诉笔者。 据了解,孙丰娃因妻子身患疾病,加上孩子年幼,无法外出务工挣钱,仅靠在家种地养活一家人,收入并不高。 镇村两级因势利导,考虑到他家后院有足够的空闲场地,可以用来养鹅。2019年底,在镇村干部的促成下,孙丰娃从该镇四民养殖合作社免费领到了50只鹅苗,合作社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定期上门为鹅苗打防疫针。 养殖过程中,孙丰娃虚心学习,迅速掌握了养鹅方法。75天后,第一批鹅苗出栏,四民养殖合作社以市场价全部回收,每只鹅都卖到了100元以上。不到三个月时间,孙丰娃就净赚了几千元。尝到甜头的他,养鹅的劲头儿更足了,他用赚到的钱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孙丰娃一家正朝着小康道路大踏步迈进。 近年来,小杨营镇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养鹅带动群众致富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养鹅产业。该镇已与四民养殖合作社开展产业帮带合作,带动当地不少群众致富奔小康。 据了解,该镇采用“合作社+林业种植大户+养殖户”的模式助农增收。合作社负责鹅苗的孵化、脱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前期工作,以及按照市场价回购、销售等后期兜底工作,中间的养殖过程交给当地有养殖意愿的群众来实施。 杨岗村致富带头人杨高远,承包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植楸树,效益良好。2020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他着手发展林下经济,与四民养殖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在楸树林里放养了500多只鹅苗。养殖过程中,他吸纳村里的嘉全定、嘉保来等5名脱贫户到林地帮助养鹅,让他们年增收5000元以上。 “之前楸树林一直在闲着,我曾考虑过发展林下经济,后来镇政府主动引导我与四民养殖合作社合作养鹅,解决了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效益很不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合作社开展养鹅合作,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群众增加收入。”杨高远说。 据悉,小杨营镇挑选一批具备养鹅条件和意愿的脱贫群众,让他们分批次与四民养殖合作社签订协议,四民养殖合作社为每户免费提供50只鹅苗,并全程给予技术服务。大约75天出栏后,合作社扣除鹅苗钱,然后按照市场价回收成品鹅。 此外,在林业种植大户养鹅方面,该镇选择一批具备养鹅条件和意愿的林业种植大户,以林下经济的模式,在镇政府的引导下与四民养殖合作社合作。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按照市场价回收成品鹅。同时,林业种植大户与村里签订帮带协议,按照每养100只鹅带动1户脱贫户年增收300元的标准进行帮带,帮带模式包括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爱心捐赠等。 “通过发展养鹅,带动更多的群众增加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有力地助力了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丁如意表示。

    [更多详情]
  • 17 2021-06

    价格比往年高出一大截!河南南乐:万亩红杏熟 果农忙采摘

    这几天,河南南乐县的一万亩红杏迎来成熟期,一个个红杏挂满枝头,惹人喜爱,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投放市场。 在河南南乐县西邵乡集中连片的杏园里,果农们正忙着摘果、装箱、运输,一片丰收景象。果农们说,今年当地气候条件好,红杏长势不错,品相讨人喜欢,口感也好,价格比往年高出一大截。 河南南乐县西邵乡乔崇疃村果农 冯敬才:像往年就是1元每斤,最高都是1.5元每斤封顶了。今年早熟的都4元、5元每斤。像今年我这个园子亩产都在2000斤吧,我这平均到每斤3.5元到4元,也就是一亩收入七八千元。 南乐县西邵乡地处黄河故道,当地砂质土壤孕育出了20多个品种的优质红杏。为发展杏产品加工产业,当地政府投资350余万元,引进杏干、杏脯生产线,增加红杏速冻生产链,延长红杏杏脯加工的作业期。据了解,目前南乐县红杏年产量保持在12000吨以上,年产值4000万以上。 河南南乐县西邵乡党委副书记 李永鸿:品种上,我们要大力发展这个红杏的杏脯、杏干,另外还要发展杏酒;在销售渠道上,力争进大型超市,通过速冻存放时间更长,另外也要进入电商。

    [更多详情]
  • 17 2021-06

    “柘城模式”让肉牛养殖业“牛”起来

    近几年,柘城县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年底,柘城全县存栏肉牛7.6万头,年出栏肉牛6.4万头,成为全国闻名的肉牛养殖县。柘城县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中创新推出的以种养结合、低成本管控、低死淘率为核心的“柘城模式”,为中原农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壮大肉牛产业新方案。 今年5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教授孟庆翔在与我市考察团作交流报告时,具体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柘城模式”的内涵、发展前景及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贡献。市长张建慧指出,要进一步总结、规范、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柘城模式”,提升肉牛繁殖效率和养殖技术,加快推进商丘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为加快全县肉牛奶牛产业的发展步伐,柘城县政府编制了《柘城县2016年—2025年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了全县10年的肉牛奶牛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30万头,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年产值达到60亿元。乳制品加工厂年加工处理鲜奶8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 政策支持,注重研发。2017年,柘城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养殖企业发展。对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分别在用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提出,柘城县肉牛产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依托国家肉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对在柘城开展肉牛奶牛产业化研发的科研单位,提供科研办公场所,帮助购置研发设备仪器,每年拨付一定的科研经费和工作经费。 精准招商,多点布局。2017年3月27日,柘城县肉牛考察团专程到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洽谈技术合作。2018年年初,在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柘城县政府与北京得乃美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头高品质肉牛生产的战略协议。2018年至2020年,柘城县政府为北京得乃美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在柘城成立的柘牛农牧有限公司调整了6块养殖用地,现已建设规模化肉牛场5个,存栏安格斯种牛2000余头。通过这种与肉牛养殖科研院所、大的肉牛养殖集团的精准对接和政策引导,柘城县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有柘牛农牧、柘城县莲旺牧业有限公司、柘城县汇洋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大型肉牛繁育基地3个,柘城县旺牛鑫牧业、柘城县福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柘城县安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繁育育肥场10个,肉牛育肥场20家。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柘城县属于典型的中原农区,土地肥沃。在养牛过程中,以柘牛农牧为代表的公司,在发展中探索出种养结合的育养方法。公司在养殖区种植牧草,对牛进行放牧似喂养。这既有利于牛的健康成长,也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充分利用柘城县是小麦主产地的优势,在小麦收割时收储小麦秸秆,用作牛的饲料。每年麦收时,麦茬防火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服务肉牛养殖业,在麦收时,肉牛养殖企业周边的麦田,都用上打捆机。麦子收后,地上都是成捆的麦秸秆。这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农民又能增加收入。 科学管理,人才兴业。在位于柘城县起台镇的一个肉牛繁育基地里,有几位皮肤黝黑的青年人,他们中有3位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陈文硕是其中之一。在他和其他技术人员的精心饲养下,2019年11月,基地迎来了首批200多头小牛犊的出生!陈文硕说,他读过博士后仍然会回到柘城工作,在肉牛养殖一线实现自身价值。人才和专业、高效、智能化的现代管理方法,为柘城县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双翼。 通过一系列养殖新政策、新措施的落实,柘城县肉牛产业实现了低死淘率、低成本和高效益。据统计,在柘城县肉牛养殖过程中,病弱淘汰比率低于5%,每天每头母牛养殖成本平均7元以下,繁殖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全国40—60%的平均水平。 孟庆翔说,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在国家出台支持农区母牛增产增效发展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原农区亟待破解肉牛产业发展的道路。“柘城模式”探索出的规划先行、政策支持、重视科研和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种养结合”“科学管理”“低成本管控”等措施,让肉牛养殖在柘城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

    [更多详情]
  • 17 2021-06

    河南:真招实策调动抓粮、种粮积极性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河南将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打好稳粮增产组合拳,建好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打好政策保障组合拳。河南将继续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抓粮责任,同时落实好产粮大县奖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打好藏粮于地组合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每年新建或提升500万亩以上,“十四五”末全省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同时,综合运用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发挥好高标准农田支撑作用。 打好藏粮于技组合拳。加快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和龙头种企培育四大工程,夯实种业创新发展基础,打造全国育种、制种、供种新高地。提升农机装备水平,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充分挖掘科技增产作用。 建好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动粮食产业“三链同构”,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十三五”期间,河南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1300亿斤,2020年更是达到了136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多详情]
  • 17 2021-06

    “豫东粮仓”商丘预备75.45亿斤仓容“一站式”服务农民售粮

    眼下,我市夏粮收购已全面展开。各级粮食部门腾仓扩容,调配物资,已预备约75.45亿斤有效仓容,全力服务农民售粮,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936万亩,预计总产为95.17亿斤,农民可售粮预计68.95亿斤左右,目前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已腾空仓容75.45亿斤,筹集夏粮收购资金70亿元,购置和维修的6000多台收购器材已经到位,完全可以满足夏粮收购需要。 中央储备粮商丘直属库夏邑分库副主任 李玉英:准备一共10个仓,四个库区收购,仓容一共有八万多吨,八万四,这个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咱夏邑当地的夏粮收购。 今年国家将继续在我市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为每斤1.13元。从目前全市粮食收购市场情况来看,储备、面粉加工及饲料用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收购意愿较强,预计新小麦市场价格会高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孟庆亚:今年咱们市小麦收购,主要是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国家也出台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定的是三级标准级,每斤是1.13元。如果当市场的价格连续三天低于这个价格时,我们会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起到托底作用,确保农民小麦能卖得出,并能卖个好价钱。 据了解,各收购点在验校、维修收购器材的同时,还对参与收购的检验员、保管员等分别进行培训,并开通了“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推广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让农民交“明白粮”、卖“舒心粮”。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孟庆亚:一是宣传到位,政策上墙、价格上榜、样品上台;第二个是服务到位,要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售粮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食卖出去,第三个是执法监督到位,杜绝给农民打白条,拖欠农民售粮款。

    [更多详情]
  • 16 2021-06

    兰考县惠安街道种植大棚蔬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月15日,兰考县惠安街道范楼村一派忙碌景象,该村大棚蔬菜种植喜获丰收。大棚内,辣椒、西红柿、茄子、有机花菜等长势喜人,种植户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并装箱、装车,集中销售。 为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该村经过考察学习,集思广益,选择大棚蔬菜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土地附加值。目前,该村发展蔬菜大棚35座,占地52亩。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喜获丰收,当季每亩收益5000元左右,村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