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21-06

    “新野蔬菜”品牌越叫越响

    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的支撑。5月29日,省农科院院县共建项目“优质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新野县举行。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省农科院在新野县实施了院县共建项目,建立了一批优质、安全、高效的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项目立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示范引领、科技支撑,注重自主选育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并进行相关配套栽培的集成与示范,打造出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模式。 项目大力推广自主选育和引进的“豫新55”“桔美5号”等优质瓜菜新品种,并采取集约化育苗、多层覆盖、水肥一体化、生物有机肥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套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注重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为核心建立典型示范区,树立可学可看的样板,起到引领带动的作用。在新野县大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个新型主体,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和示范,实现了50余人再就业,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引领下,新野县瓜蔬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5万亩左右,年产瓜菜超30亿公斤,产值25亿元,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如今,新野县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新野蔬菜”品牌在全国越叫越响。

    [更多详情]
  • 01 2021-06

    河南淮滨:油菜种植促增收

    在淮滨,天空碧蓝如洗,极目远眺,成熟后泛着金黄的麦穗,被风轻轻抚吻、翩翩起舞。除了火热的麦收现场,油菜收割也成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还记得今年春天淮滨县谷堆乡杜湾营村400余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光,争相拍照留念的情景吗?现如今,这里的油菜长势非常好,种粮大户王继才专门请来4台大型油菜收割机抢收。 日前,记者来到这片油菜田的收割现场,只见一茬茬成熟的油菜被割倒送入机器,随即油菜籽被脱粒分离出来。油菜收割完后,洁净的油菜籽自动卸到转运的车辆上。 “我们看到的这一大片正在收割的油菜种植基地,位于淮滨县城区5公里处,这里紧靠淮河,水源充沛,属于泥沙土质,特别适合种植油菜。”种植大户王继才指着眼前的田块介绍。 “我今年腾出承包的420亩地,分别种植了‘早五一’杂交油菜和‘中油二号’两个品种的油菜,并与当地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油菜的经济价值要比小麦的经济价值要高一点,最起码它的采收时间短一点,它比小麦要提前一个星期到15天左右。”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从种植到收获时间只需要130天左右,收了油菜籽不耽误夏种,可以说是一田多收。种植油菜投入成本低,管理粗放,病虫害少。油菜花观赏性强,特别是春天里,油菜花蕾绽放格外吸引人。油菜花也是蜜蜂采撷的好原料,春季蜂农慕名而至,可以说油菜全身都是宝。 王继才高兴地说,“今年我种的油菜茎秆粗壮,颗粒饱满,每亩能达180公斤。市场价格按毛算的话,收割了湿的不用晒不要打理的就是两块三、两块四,要是做精品的,就在三块一、到三块二,正常情况下,油菜的经济效益在1500块钱左右。” “这个油菜籽十多天前我来看了一下,品质比较好,比别的油菜籽香一些。”广东粮油采购商胡大州告诉记者:“此次我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订购王继才的油菜,一次性收购15吨。” 据了解,近些年,淮滨县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品种主要有“早五一”杂交油菜和“中油二号”等品种。今年由于天气适宜油菜生长,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相对减少,亩产较往年增加5公斤。经该县农业农村局测产,该县油菜种植亩产在170公斤左右。

    [更多详情]
  • 01 2021-06

    洛阳市“三夏”农机会战全面展开

    喜看麦田千重浪,万亩丰收粮满仓。眼下,洛阳市362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时间”,为提升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确保全市“三夏”农机化生产顺利开展,5月30日下午,洛阳市2021年“三夏”农机会战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伊川县白元镇省元头村召开。 在推进会现场,小麦联合收割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土地深松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粉碎秸秆回收机、无人植保机等20余台(套)新型机具进行了作业演示。同时,推进会现场集中展示了一拖、福格森、四达、鑫乐、泽达、玛斯特、瑞得、佳熠等骨干农机企业各类农业机械30余台(套)。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县(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以及当地群众200余人参加了现场推进会。 会议指出,“三夏”农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抓好机收会战,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加强指导服务。要把机收减损作为机收会战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作业规范,把机收质量提上去、收获损失降下来,确保机收损失控制在3%以内,大力推广高效低损收获、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机手和农户节粮减损意识。各地要抢抓小麦收割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全力组织人力物力收割小麦,及时收集发布作业信息,合理有序调度农机具,最大限度发挥农机收获效能,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播种一片,确保颗粒归仓。在全力以赴实现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要抢时开展夏种夏管,种足种好秋作物,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 洛阳市农业农村部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洛阳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好于去年,优于常年,丰收在望。截至5月30日,洛阳市已累计收获小麦98万亩。

    [更多详情]
  • 01 2021-06

    河南焦作:土壤调理技术助力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

    农谚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中原大地,即将成熟的小麦籽粒进入最后阶段的灌浆期。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北郭乡岳马蓬村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里的麦田,小麦长势格外喜人,穗长籽大,丰收在望。 该村保红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耕地面积500亩,全部是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由于反复实行机械化旋耕作业和机械化收获,土壤耕层浅薄、土壤板结,小麦、玉米两茬作物可持续高产受到制约。 如今,由于一项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松土促根剂的示范应用,让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5月22-23日,以“加强高标准农田与耕地质量建设,端牢中国饭碗”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土壤调理与修护高层学术研讨与论坛暨全国耕地质量提升土壤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构建健康土壤环境,实现耕地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为端牢“中国饭碗”献计献策。 来自农业科研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土肥站、耕保站和高标准农田有关负责人30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对武陟县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示范区的小麦长势和土壤耕层剖面现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观摩。 武陟县土肥站站长谢文照研究员对高标准农田小麦应用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的基本情况和施用效果进行了介绍。他说:示范总面积80亩,采用大田比对方法,设2019年应用区、2020年应用区、2019-2020年连续两年应用区和对照区(CK)4个处理。应用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于整地前每亩施用松土促根剂2公斤,各处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操作完全一致。今年3月份调查,施用区的土壤疏松,小麦分蘖多、毛根多,明显要比对照区的小麦长势健壮。 会议期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测产专家组,对该高标准农田小麦应用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2019年应用区较对照区每亩小麦增产45.4公斤,增产幅度8.2%;2020年应用区较对照区每亩小麦增产98.5公斤,增产幅度17.9%;2019-2020年连续两年应用区较对照区每亩小麦增产120.6公斤,增产幅度21.9%。各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专家组通过挖掘各处理土壤耕层剖面,测定其耕层深度。结果显示,2019年应用区耕层深度较对照区增加3厘米;2020年应用区耕层深度较对照区增加5厘米;2019-2020年连续两年应用区耕层深度较对照区增加7厘米。应用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耕层紧实度,较对照下降31%-46.8%;同压强下可探测的土壤深度,增加7.9-15.5厘米。 “应用松土促根剂土壤改良效果显著,耕层加深,土壤疏松,小麦根系明显增多、加长;疏松的土壤可以提高土壤养分、肥料养分和水分的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产量。”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耕层浅薄是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要战略举措,是进行土壤改良的一项技术支撑,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更多详情]
  • 31 2021-05

    鲁山县:小小“蓝精灵”铺就致富路

    “你们看,像我摘这种深蓝紫色的,这种果子成熟的特别好,果大汁甜。你们采摘的时候也摘这种的。”5月29日下午,鲁山县库区乡蓝莓3号基地平顶山市奕源实业公司,种植户王建超一边忙着采摘蓝莓,一边接待着进园采摘的顾客。 当日上午,鲁山县首届蓝莓节在库区乡东许庄村盛大开幕。活动仪式结束后,还组织了进园采摘活动。 平顶山市奕源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库区乡东许庄村,蓝莓种植面积320亩,今年是栽种的第四年,大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非常感谢政府,不仅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今年又举办蓝莓节宣传推广,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的打开市场。今年园子亩产在1000斤左右。我们村60多户群众现在都不再出去打工了,可以在家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就业致富,人均年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王建超介绍,当天,慕名前来的游客进园采摘的蓝莓就达上千斤。 蓝莓一般生长在我国北方,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低灌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因其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所以风靡世界,是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鲁山县库区乡山清水秀,空气富氧,土地肥沃,地理优势适宜蓝莓在这里生根发芽,果实优良,也成了这里特有的农产品,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无限商机。 目前,库区乡共发展蓝莓种植园区19个,种植面积6800亩,当前处于盛果期3000多亩,辐射东许庄、婆娑、栗村、搬走岭等行政村,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

    [更多详情]
  • 31 2021-05

    河南淮滨:雪松富了朱前楼

    5月25日,记者漫步河南省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的雪松景观大道,成片成片的雪松分层叠翠、绿意盎然。 “在这里主要干的是修修剪剪树枝的事,活不重,农闲时节干点这个能挣点零花钱。”朱前楼村脱贫户马秀芝掩饰不住喜悦之情,高兴地说,“此外,我自己还种17亩雪松,去年卖了2多万元,早就脱贫了,现在正奔着小康奋斗呢。” 该村朱金亮也是脱贫户,见到记者在一旁,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俺现在种有23亩雪松,树龄有4年。如果现在卖的话,一颗雪松可卖160—180元,按照1亩雪松450株计算,23亩雪松有10000株,可获毛利100多万元。看到利润丰厚,前年我又在吴寨村承包了10亩土地来种植雪松。” 该村种植雪松第一人朱培均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5万元的贷款,他从试种3亩,发展到现在种植近50亩雪松,一路走来,皆是欢喜,早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疫情期间,别人在家没法出去挣钱,我卖出71棵三米的雪松树苗,纯利润达到5000元。”朱培均逢人就夸雪松好。 朱前楼村全村共有859户29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1344人,目前全村共栽种雪松3800亩,带动贫困户74户262人,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了所有脱贫户全部脱贫。 而在2017年以前,该村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为主的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等、要、靠”的思想较为普遍,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作支撑。“我入村任职后,和村“两委”干部反复考察论证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2017年我村成功人士朱树巍回乡发展雪松种植产业,试探性种植了300亩,效果不错。”信阳市人社局驻朱前楼村第一书记宋强告诉记者,“看到这个商机后,我立即前往驻马店市汝南县学习观摩,觉得靠谱。我就号召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率先种植,建成400亩党建雪松林,拉开了雪松种植的序幕。” 之后,在张里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鼓励下,朱前楼村成立了林苑花木种植合作社,2018年种植了1800亩雪松。2019年,淮滨县推出“党建联盟+产业联盟”政策,该村抢抓机遇成立了淮滨县雪松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到2019年底共种植3500亩,并与林苑花木种植合作社签订2000亩种植供销合同。 “我们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及时为贫困户争取种植补贴,进一步鼓励种植户的积极性。村民们彻底打消了疑虑,纷纷加入雪松种植行列。目前271户贫困户已经链接122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达1300人,有65户自家也种上了雪松。”宋强说,“在鼓励村民种植的同时,村支部在路边种植近200亩,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雪松产业带动了朱前楼村的经济发展,让群众解放了思想,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聚宝盆。村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把脏乱差的村庄变成美丽的风景;增进了团结,把后进村变成团结奋进的红旗村;激发了热情,把贫困村变成幸福的乐园。 “我们将持续做强雪松产业,带领群众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雪松产业成为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宋强满怀信心。

    [更多详情]
  • 31 2021-05

    河南省已收获小麦499万亩

    5月30日,记者从省农机技术中心获悉,截至当天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99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9%。据了解,当日,全省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2万台。 郑州收获73万亩,占播种面积35.6%信阳收获115万亩,占播种面积23%洛阳收获57万亩,占播种面积15.8%平顶山收获34.5万亩,占播种面积10%南阳收获101万亩,占播种面积9%驻马店收获86.7万亩,占播种面积7.5%许昌收获23.5万亩,占播种面积6.7%

    [更多详情]
  • 31 2021-05

    通许县玉皇庙镇:打造群众致富链 有序衔接乡村振兴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通许县玉皇庙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策服务,使出真功硬招,强化“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玉皇庙镇党委坚持“党建+脱贫攻坚”为指导线路,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员干部淬炼党性、锻炼能力的主战场,坚持镇党委书记带头冲锋一线、把党的力量挺进一线、最精干的力量派上一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双带”作用,培养致富带头人44名,利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37个,带动贫困户352户874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方面。积极引导基层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双赢。其中阜牛岗、东陈集、玉皇庙等之前深度贫困村,按“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下足功夫,重点发展特色蜜瓜、礼品西瓜、小金桔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实落细。 目前,玉皇庙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高质量完成“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1-2个党建品牌和龙头堡垒村级党组织,让党建工作“亮”起来。聚焦薄弱环节,有效推进以党建促脱贫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集体的钱袋子“富”起来。

    [更多详情]
  • 31 2021-05

    河南固始县:冬种油菜夏插秧 合作社经营有妙方

    “由于春季气温偏高、墒情较好,今年菜籽长势不错。”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徐集乡郭洼金福圆合作社理事长李加福高兴地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的油菜籽粒饱满,亩产达到了260公斤。” 徐集乡郭洼村是全县唯一一家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村,田块方整、地势平坦、渠系配套。2016年,村里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新举措,全村86%的村民把土地交由3家合作社经营。 合作社冬季不留冬闲田,全部种植双低杂交油菜,总面积达3000亩,并以此为依托,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今年3月,我们几家合作社每天能接待游客100多人。”郭洼村鸿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乃合说,“我在郭洼村承包的900亩土地,冬种油菜夏插秧,土地产出率高于单季稻种植的15%以上。” “俺今年在胡老板这拿到了一万多元工资。”家住徐集乡顺河村的脱贫户祁得兰正在给收割机灌装菜籽袋,并帮着把收割上来的油菜籽装袋、打包、运输。“农忙时,我种好自家的几亩地,农闲时,就到合作社帮忙,一天80元,收入好得很。”

    [更多详情]
  • 28 2021-05

    牡丹花里的“致富经”

    “我们在赵村、陈吴等6个乡镇52个村种植了油用牡丹3万亩,今年持续扩种至10万亩,按照收购价每公斤7~10元计算,亩均收入1400~3000元。”近日,洛宁县油用牡丹产业项目负责人在向县纪委监委产业发展专项督查组介绍项目情况时说。 油用牡丹产业项目是该县今年实施的省重点续建项目,县纪委监委成立产业发展专项督查组,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通过走访项目工地、查看工程资料、听取进展汇报等方式,检查牡丹扩种任务是否有序进行和牡丹精油深加工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是否顺利,确保项目管理及整体实施过程规范无漏洞,全力推进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目前已建成日处理50吨牡丹籽及其他籽类生产线3条,配套建设了全自动生产线,能满足30万亩油用牡丹的加工需要。”在项目车间内,该项目负责人指着崭新的生产线说道。 据了解,油用牡丹籽经过脱壳、压榨等多道工序后,成为营养价值高、附加值高的牡丹籽油。该项目续建完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9.6亿元、年利润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为最大化发挥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还将研发销售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食品等衍生产品,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持续跟进监督的同时,我们将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一手抓项目进度,一手抓生态环保,确保项目建设合规合法早日投产,让牡丹真正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富贵花’。”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