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8 2021-05

    栽下杜仲树 踏上致富路:淮滨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

    5月26日,记者驶在淮滨县邓湾乡小集村铁路桥附近,只见十几个村民在杜仲种植基地热火朝天地劳作着,对已经栽好的树苗进行精心的管护。 “虽然杜仲其貌不扬,但是它作为我国的名贵滋补药材,拥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抗疲劳多种功效,除了在医药界名声远扬之外,在食品行业也是风生水起,杜仲雄花茶、杜仲口服液、杜仲雄花酒等食物证明了杜仲在饮食方面也是非常吃得开,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稀有好物。”该种植基地负责人王磊对记者谈起杜仲的功效滔滔不绝。 “我们与河南乾明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小集村打造上千亩杜仲产业基地,种植华仲25号国审良种杜仲种苗20万株,建设多个良种繁育温室大棚,林下养殖围栏300米,通过‘村集体+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公司、农户三方受益,现在我们村里有二三十户农户都在这个基地里务工,乡亲们的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小集村支部书记王子强讲道。 “我的土地也流转给他们了,每亩地给我几百块钱,我年纪大了,自己在家闲着没事也在这干活,每天能挣个60块钱,一年不多算,算上半年,半年下来就是一两万块钱,确实是得到实惠了,日子也是越过越美了。”该村村民杨宪付笑呵呵地给记者算了笔账。 据了解,淮滨县邓湾乡在上级精准脱贫政策指引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该乡开发了杜仲茶等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综合运用直播带货等手段进行展销,以此带动全乡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28 2021-05

    香菇基地种植忙

    5月27日,驿城区老河乡九合香菇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把菌棒运送至菌棚内,并将菌棒整齐摆放在菌架上。他们有的传递,有的摆放,忙得不亦乐乎。 据基地专业技术人员介绍,该基地近100万袋菌棒已经完成传菌、刺孔后投入大棚,预计到9月,将是一派丰收景象。

    [更多详情]
  • 28 2021-05

    汝州市夏店镇“一村一品”促农民持续增收

    手捧刚采摘的金银花,再看看周围埋头忙碌的乡亲,户俊国笑了。5月26日,户俊国在受访时说,今年秋季,他还要再扩大金银花种植50亩,同时带动8户村民发展金银花种植150亩以上,让孙庄村成为夏店镇中药材和烟叶种植特色村,为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 户俊国是汝州市夏店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村北种了30多亩金银花,收获时节,村里的20多名乡亲应聘来地里帮助采摘金银花。 “采摘金银花不累,一天下来能挣70元,还不耽误一日三餐在家中照顾孙子孙女生活,真是一举两得。”56岁的4组村民陈够一边采摘着金银花,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金银花采摘领工负责人、66岁的9组村民邵京感激地说,从去年秋季到现在,俺这20多号人一直在俊国种植的金银花、黄精中药材地里干活,整地、除草、浇地,三五天领一次工资,每人每月能拿2000元以上,从没有拖欠过。 孙庄村地处柏崖山下,由三个自然村组成,570户、2264口人,耕地4002亩,村民靠外出打工和传统种植业生活。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让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增收,户俊国费尽了心。经过外出学习考察,从去年秋季开始,户俊国在村中流转土地,以榜样示范先行先试,种植了30亩金银花、20亩黄精、80亩烟叶,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和特色农业增收。 根据市场行情和长势,两年后金银花、黄精亩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烟叶今年亩均净收入就可以达3000元以上。发展种植业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孙庄村也在朝着中药材和烟叶种植特色村迈进。 孙庄村特色农业种植增收是夏店镇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的缩影。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夏店镇结合镇情、村情,稳步推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四面开花,特色产业带状辐射的格局,促进了农民增收。 目前,在夏店镇北部山区村,形成了沿禹王山、柏崖山传统村落生态旅游带和5500亩花椒、艾草、连翘等中草药种植带;在中部丘陵村,形成了3000亩烟叶种植和猪、羊、兔等规模畜牧养殖带;在镇区及南部平原村,以省重点项目平煤神马集团夏店煤矿投产为契机,形成了服务重点企业的综合产业带。 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为夏店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夏店镇党委书记焦慧涛说,下一步,夏店镇将以产业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度,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推进幸福和谐夏店建设进程。

    [更多详情]
  • 28 2021-05

    河南光山:特色蔬菜种植富乡亲

    2021年5月2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椿树岗村天隆蔬菜合作社社员正在蔬菜基地收获羊角蜜、西红柿、五彩椒、黄瓜等特色蔬菜。该合作社通过“基地十合作社十社员”的种植管理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推进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帮助社员增收。据悉,合作社有机蔬菜年产值可达到650多万元,吸纳了当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更多详情]
  • 27 2021-05

    桂林镇:“杏”福产业富果农

    一筐一筐的杏被抬到货车上,然后运走,64岁的郭全江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却满脸笑意。一个个金黄的杏成为老郭眼中的金疙瘩,每年不用出门就能卖几千斤杏,他直言有了电商助力,“杏”福产业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5月2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林州市桂林镇三井村一处果园,见到了一车车黄杏被运出。在现场忙着协调指挥的除了果园主人郭全江、韩元生还有电商四月小铺的负责人郭少华、邻里邻居负责人郭一男。 虽然天气炎热,可是郭少华却穿着厚厚的长袖,面对记者的疑惑,他撩开胳膊袖子,记者才发现原来这几日奔走在果园之间商谈收购杏的相关事宜持续暴晒,他的胳膊被晒伤了,脱皮严重,顾不上前去治疗只能暂时穿长袖捂着。 “这几天我们加班加点收杏,保障可以让客户吃到最新鲜最美味的杏。”郭一男说,“我们和这些果园已经合作5年了,目前收购了三井村3个果园,近一万斤杏。”这些杏供不应求,目前正在通过云书网、淘宝等电商平台对外销售。 “以前杏熟了我们得一点一点摘下来,摆到路边卖或者自己去找超市和商店收购。一来自己奔波得太累,二来耽误了时机很多杏都熟透了,甚至烂了、落了,我们很痛心。”郭全江回忆,“后来有了电商助力,直接把果子全拉走,我们轻松得多了,赚得也不少。”郭全江向记者透露,果园里种植有杏和李子,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商销售,每年纯收入十几万元。 在三井村像郭全江这样的果园一共有十几家,他们都借助电商平台外销。 记者了解到,林州市四月小铺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专注于林州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是随着林州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长起来的一家本地农产品电商企业。目前已成功运作了“东姚齐街香椿”“茶店八里沟山地小米”“太行山麦黄杏”“桂林镇李子”“合涧苹果”“古城大米”等项目,并通过多家电商平台,把农产品、土特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小米、杏、李、苹果等30万斤,有效解决了部分农产品、山果滞销问题,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树立了林州本地农产品优质品牌。还为部分贫困人员提供“打包”等公益性岗位,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大黄杏的网上热销,只是揭开了林州市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序幕,接下来将在桂林镇召开的林州市第五届黄李网销节,将会把林州黄李的销售推向一个高潮。在林州市商务局和桂林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桂林镇的优质黄李资源,黄李网销节已举行了四届,每年销售黄李二十多万斤。 随着大黄杏、黄李等农产品的网上热销,有力地拓展了林州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四月小铺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将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7 2021-05

    郏县薛店镇:“胡萝卜大王”走上返乡创业路

    郏县薛店镇太朴寨村,李勇选创办的兄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因企业生产的“豫键”牌萝卜具有口感好、信誉高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平顶山地区胡萝卜类地理标志产品。 李勇选是名副其实的“胡萝卜大王” 。不仅在山东、内蒙、福建、河北拥有4000多亩胡萝卜种植基地,还通过诚信经营,销售的胡萝卜占领了郑州、广西、石家庄、北京等地市场,还远销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2016年,,作为本村走出去发展致富的李勇选,在看到老家产业匮乏、村民收入受限的状况,就立志带领村民通过胡萝卜种植共同致富。他立即付诸行动,当年10月份就带领技术员回到太朴寨村,在村东头自家的3亩地进行红萝卜试验种植。经过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在多次失败后,选定了适合薛店镇种植的胡萝卜品种,成功取得春秋两季丰收。 目前,太朴寨村胡萝卜种植已发展到200多亩,春季胡萝卜在立春种植,到5月中旬上市。秋季胡萝卜在立秋种植,到12月下旬采收,春秋两季亩产可达18000斤。每斤2.2元,亩均产值3.9万元 2020年6月,李勇选正式注册成立了郏县兄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太朴寨村北建设了3座冷库,冷藏库容量达1500多吨。他又倾注大量资金,引进自动化清洗流水线设备,种植的胡萝卜经过洗泥、精洗、磨光、过冰池、分级、包装等工序进库冷藏,现在,山东、内蒙、河北等地种植的胡萝卜都运回家乡,年加工胡萝卜10000多吨,实现利200多万元。 “下一步,我将为太朴寨、张临渠、张武楼几个村的父老乡亲免费提供技术、种子,带领大家一起种植,建成一个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在基地里用最先进的检测化验设备,对种子、化肥实施全检测,实现农药无残留,确保土质达标,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口,打响薛店红萝卜地域品牌,真正使大家走上共同致富路。”李勇选充满信心的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薛店镇将下好太朴寨胡萝卜种植这个‘先手棋,抓实抓好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使胡萝卜种植产业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带动全镇人民增收致富,撬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薛店镇镇长薛晓东说。

    [更多详情]
  • 27 2021-05

    信阳浉河区:草莓番茄开园啦

    5月25日,信阳浉河区鱼付农场负责人武森阳一边扫码结账一边说:“目前西红柿是主打销售产品,简直是供不应求。” 在西红柿大棚里,武森阳介绍说,园区种植的是东北地区的老番茄品种——草莓番茄,口感酸甜,肉质沙糯。目前,该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了10亩,售价在12元/斤。在本茬的番茄销售季,预计能有50万元的收入。 武森阳说:“由于品种选择正确,果品成功的抓住了消费者的味蕾,我们的产品才能够热卖。在肥料方面,我们使用双汇有机肥,既能增肥,还能防止烧根、避免病虫害,做到了纯天然、无公害。因为肥料、滴灌等环节投入的成本高了,我们的售价也高出了本地品种的价格,但是消费者还是蛮认可的。” 武森阳表示,虽然年轻人创业不容易,但是鱼付农场每年将拿出不少于2.4万元的收益交给村集体,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更多详情]
  • 27 2021-05

    2021年河南省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5月26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南省2021年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 据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富勇介绍,今年国家将继续对河南省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时间从2021年6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收购粮食为2021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的小麦,其收购价格为1.13元/斤,较去年上涨0.01元/斤。 徐富勇说,从目前河南省的粮食收购市场情况来看,储备、加工、饲料和省外用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意愿较强,预计新小麦的市场价格会高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今年夏粮收购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对入市收购的粮食企业,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取消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实施粮食收购企业备案管理。各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加强粮食收购管理和服务,指导各类市场主体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入市收购,确保夏粮收购平稳有序进行。 据了解,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全省预备有效仓容500亿斤左右,能够满足收购仓容需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已筹措收购信贷资金500亿元,可以满足信贷资金需要。同时,河南省将充分利用好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降低粮食企业基金参与门槛,吸引更多的粮食企业参与基金。发挥粮食担保公司涉粮担保作用,搭建“优粮优信”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夏粮收购期间,河南省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多渠道解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让农民交“明白粮”。创新开展“互联网+”收购,积极推广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让农民卖“舒心粮”。

    [更多详情]
  • 27 2021-05

    兰考召开蜜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

    “我们的蜜瓜拥有市场定价权!”5月25日,在兰考蜜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上,东坝头镇云瓜园园区负责人吴国军介绍说。 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出席了这次观摩会并发表讲话:“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兰考县选择蜜瓜产业,并在短时间内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直供北京新发地市场,一方面是产业方向选得准,另一方面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东坝头镇云瓜园蜜瓜生产示范基地、仪封乡新发地蜜瓜育苗示范基地,与会人员分别听取了杨丽荣研究员、常高正研究员介绍蜜瓜根结线虫防控情况及设施蜜瓜生产情况,实地查看了优质蜜瓜品种“玉菇”“玫珑”“众云25”的田间长势表现。项目负责人杨丽荣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等专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示范区通过微生物菌剂绿色防控技术,对蜜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86.54%,增产幅度在34.56%以上。 据了解,省农科院连续五年在兰考县实施了“院县共建”项目,建立了一批设施蜜瓜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自主选育和引进的“精选25号”“玉菇”“玫珑”“众云25”等优质甜瓜新品种,以及集约化育苗、多层覆盖、肥水药一体化、根结线虫防控、盐碱地连作障碍调控等关键技术,助力当地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如何将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云峰表示,项目实施立足蜜瓜产业实际,聚焦“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深化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推动了一批新优品种和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在兰考县落地生根,培育了一批“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样板,逐步引领兰考蜜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

    [更多详情]
  • 26 2021-05

    水果蔬菜也玩“跨界”了

    水果胡萝卜、水果玉米、水果黄瓜、水果西红柿……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水果蔬菜。那么,水果蔬菜市场如何?价格怎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市场上进行了走访。 5月24日,记者在山阳区一家大型超市的蔬菜区看到水果胡萝卜、圣女果、水果黄瓜、水果玉米等多种水果蔬菜,其外形和普通蔬菜相近,颜色则更为鲜艳。例如,水果胡萝卜是紫红色,形体更加纤细;圣女果是深红色,果子很小,也被叫成“小番茄”“千禧果”,水分少、糖度高;水果黄瓜则更像是微型黄瓜,果肉饱满,清爽脆甜。 在水果蔬菜专柜前,记者注意到,普通胡萝卜价格为每公斤3.5元,而水果胡萝卜的价格则为每公斤9元;圣女果每公斤8元,比普通西红柿贵了4倍;水果黄瓜价格比普通黄瓜整整高出一倍;水果玉米价格比较平民,5元2穗,真空包装的每穗则从4元到8元不等。 一名正在选购圣女果的消费者说:“我很喜欢圣女果,携带方便,甜度比水果少,又比西红柿好吃,正好符合我们老年人口味。” 据一位导购员说,水果蔬菜就是比普通的蔬菜甜度要高,吃起来口感更像是水果的蔬菜,这些水果蔬菜是农业专家在原有的蔬菜基础上,不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所以价格普遍略高。 “目前来看,水果蔬菜的销量还可以,表现最突出的是水果玉米和小番茄。”导购员提醒消费者,一些水果蔬菜糖度过高,老年人最好适量吃,像纯白色的水果玉米和小番茄,含糖量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