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21-05

    河南省畜牧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6%、0.1%和4.2%;全省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2%,恢复至2017年的91.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4.7%,恢复至2017年的92.6%;生猪出栏同比增长42.5%,恢复至2017年同期88.0%。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出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今年第一季度,我省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生猪产能加速恢复,牛羊禽业稳定发展,畜产品尤其是猪肉供应偏紧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全省畜牧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各畜种饲养量稳步增加。农林牧渔产值增长13.9%,其中畜牧业贡献了92.4%以上;猪牛羊禽肉产量为178.25万吨、禽蛋产量为113.35万吨、牛奶产量为31.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6%、0.1%和4.2%,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菜篮子”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生猪生产加快恢复,价格不断回落,市场供应进一步改善。按照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今年下半年全省生猪产能即可以恢复到正常年份,今后一个时期猪肉供应总体宽松。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

    [更多详情]
  • 26 2021-05

    柘城县:提高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5月24日,柘城县陈青集镇砖桥村村民赵志东夫妇在辣椒地里套种的西瓜新鲜上市。他们采取用大棚辣椒西瓜套种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平均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

    [更多详情]
  • 26 2021-05

    尉氏县洧川镇:桑葚果熟了 脱贫户笑了

    “感谢咱镇党员干部们给俺送来这鲜甜的桑葚果,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俺带来的福啊……”5月21日,尉氏县洧川镇关庄村脱贫户卜美英,笑眯眯地对前来服务的志愿者们说。 这天上午,洧川镇由党员干部和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学党史、悟思想、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队,一同来到来到该镇关庄村东侧的桑葚园。 走进桑葚园,不少游人在此采摘尝鲜,享受着亲自采摘带来的乐趣。 只见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在桑果园里边摘、边说、边笑,忙得不亦乐乎,不大一会儿工夫,各自的小果篮已是沉甸甸的,大家切盼着能够在顷刻间,将新鲜桑果送到村里脱贫户的家中,让他们优先分享鲜桑果甘甜的快乐。 “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滋润下,俺家在前年都脱了贫,往后一定要按照镇党委、政府和村里的要求,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换来好日子,争取尽量早一天圆了‘小康梦’……”面带笑容的脱贫户梁广林,在家门口从志愿者手中接过满满的一小篮桑葚时,乐呵呵地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这一目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先后流转土地10000余亩,发展种植蘑菇、香菇、猕猴桃、桑葚、葡萄、玉香梨、核桃、黄金桃等农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化,让脱贫户能够在种植合作社务工增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注入了‘能源’……”该镇一相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更多详情]
  • 26 2021-05

    淮滨张明新:发展特色养殖走上致富路

    “呱呱呱……”还没走到蛙田就已经听到阵阵蛙鸣,“我这20亩黑斑蛙从去年放苗到现在已经卖出去三批了,客户反映很好。”黑斑蛙养殖场负责人张明新向记者介绍道。5月24日,在淮滨县期思镇任圩村的黑斑蛙养殖场里,用网围成的一块块田地里,数不清的小黑斑蛙从水中蹦出,“蹲在”地上叫着。据了解,黑斑蛙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为了顺应黑斑蛙的习性,张明新的养殖基地全部采用的是稻蛙养殖模式。 “扑通,扑通……”走进蛙田里,一只只活泼机警的黑斑蛙正呱呱叫着,察觉有人到访纷纷跳入水中。据了解,黑斑蛙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一旦听见声响便立刻躲避起来,稻田四周的这些网是为了驱除黑斑蛙的一些天敌,同时给它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能让它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记者下田随便抓了只黑斑蛙,发现个头比市场上卖的黑斑蛙还要大一圈。黑斑蛙养殖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亩产量高,由起初的亩产几百斤达到现在的3000多斤,每斤蛙的价格达到20元。 “黑斑蛙比牛蛙口感好,肉质鲜美,在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高。但是野生黑斑蛙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食用,现在养殖黑斑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张明新说。说话间,白色网纱下的稻田里,正在寻觅食物的小黑斑蛙,一听见响动,便迅速跳开到隐蔽的地方去。“别看现在这些蛙个头小,吃的还不少。”养殖基地技术员王立文说,这些蛙每天要吃600斤饲料,一天成本就要1605元,再大些的时候,吃得也就更多,每天的成本也就相应增高。“现在我们的工作量也随着蛙的增多而加大,就单单是喂食,8个人也需要工作3个小时左右。” 据了解,黑斑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和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是它所含维生素E、锌、硒等微量元素,更助于人体生长所需,蛙肉性凉味咸无毒,是大补元气治脾虚的营养食品。在当前市场上,不愁销路。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张明新对黑斑蛙养殖充满信心。“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这批销售完,在冬季又可自行育苗,明年开春的3月份又可以开始新一季的养殖。”张明新说。

    [更多详情]
  • 25 2021-05

    杞县:樱桃采摘季 喜迎八方客

    5月中旬,正值樱桃成熟采摘的季节,走进河南杞县五里河镇杨大庄村的樱桃园里,前来采摘大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享受走进大自然的采摘乐趣。 一棵棵樱桃树郁郁葱葱,满园的樱桃齐齐高挂枝头,繁茂的枝叶间成熟的樱桃红如玛瑙,水果的清香也弥漫着整个果园,让前来采摘的游客唇齿生津。 “平常不忙的时候,我都会带上家人来这里采摘樱桃,既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里的樱桃很好吃,再加上是自己采摘的,吃起来更鲜美。”前来采摘樱桃的游客陈刚说。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农民耿远立是杨大庄村第一个发展樱桃种植的人,他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和在家自学,逐步掌握了樱桃种植管理技术,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小樱桃给他带来了大收入。 耿远立说:“我种植樱桃十多年了,一般情况下每亩地能收入两三万元,我种了十亩地,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现在我种植的樱桃由于品质好,一直向超市供应,同时我还成立了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让全国各地都能吃上五里河镇杨大庄村的大樱桃。” 耿远富裕起来后不忘回报家乡,他把掌握的樱桃种植技术传授各当地农民,带领他们通过发展樱桃种植共同致富,如今全村已发展樱桃种植70余亩。由于他们种植的樱桃不打农药、不催熟,个大味美,果香浓郁,每年采摘节都会引来八方游客前来采摘。 杨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卫闯说:“目前,五里河镇杨大庄村七十余亩樱桃全部成熟,邀请各方游客带上家人、朋友前来采摘,品尝五里河镇杨大庄村的大樱桃。”

    [更多详情]
  • 25 2021-05

    南阳:当好“四大员” 栽好“烟区责任田”

    近日,南阳市烟草公司烟叶战线干部职工深入烟田,多措并举,全力当好“四大员”,全力以赴确保高质量完成烟叶移栽工作。 一是当好“气象员”,帮助烟农科学移栽。在烟区建立小型气象站,精准监测气象数据,及时向烟农发布,帮助指导烟农按照气象条件科学移栽,提高烟叶移栽质量。 二是当好“督导员”,抓实现场技术指导。深入移栽现场,督促指导烟农落实好“挖大坑、深栽烟、浇透水”等关键移栽技术,提高烟叶移栽质量和成活率。 三是当好“引导员”,强化机械示范引领。大力引进移栽机、小型覆膜机等适宜烟区发展的小型机械,探索农机和农艺配套措施,降低烟叶移栽用工成本,提高烟农收益。 四是当好“宣传员”,落实绿色防控技术。对5亩以上烟田实现简易性诱捕装置全覆盖,有效预防解决烟区地下害虫问题,防止烟苗根部受损,以绿色生产助力移栽质量提升。

    [更多详情]
  • 25 2021-05

    种下水果 收获“甜蜜”

    “小满”过后,分布在河南郏县各乡镇的林果园和水果种植大棚里,飘出扑鼻的果香。这边红樱桃、大黄杏、羊角蜜应季水果采摘上市;那边吊架西瓜、水蜜桃、秋月梨新特水果长势旺盛。如今,水果种植在郏县已成为振兴乡村的一大产业。 近年来,郏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引进了猕猴桃、蟠桃、葡萄、香瓜、樱桃、石榴、蓝莓、车厘子、草莓、火龙果、雪桃、水蜜桃、冬枣等一大批水果新品,形成了林果园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大田等多梯次种植模式,实现了四季有果、月月采摘、常年上市的产业结构。 目前,郏县全县的林果种植面积已7000余亩,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水果种植,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困难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村民们种下水果,收获了幸福的“甜蜜”。

    [更多详情]
  • 25 2021-05

    第七届中国道地金银花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5月21~23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道地金银花产业发展大会在封丘县隆重举行,乡村振兴与品牌道地金银花产业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同时举办。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封丘中医药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如何提质增效促进封丘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中医药产业如何带动特色农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调研和讨论,就封丘县金银花及中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前,封丘县金银花规模化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年产干花1000万公斤左右;金银花出口量持续占据全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6亿元,并成为行业内最被认可的、最优质的金银花原产地。

    [更多详情]
  • 25 2021-05

    “三夏”期间,注意防范干热风

    5月24日,省气象局召开2021年“三夏”期间天气气候趋势及夏收夏种形势分析通报会。 省气象局副局长李飞介绍,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冬小麦长势好于去年,结合冬小麦灌浆进程和未来天气预报,预计今年我省冬小麦适宜收获期在5月25日~6月13日,较去年推迟2~5天。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5月24日~6月20日)我省豫北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0~1成,其他地区偏少1~2成,其中豫北降水量为45mm~55mm,豫南70mm~95mm,其他地区55mm~70mm。全省平均气温在22.0℃~25.5℃之间,整体偏高0℃~1℃。 李飞提醒,5月25日~31日,北中部、西部需关注干热风天气;5月26日下午到夜里南部、西北部及5月30日~31日南部会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计6月上中旬豫西、豫中大部会出现气象干旱可能性大。 针对这段时间我省局部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省气象局专家解释说,4月之后是我省强对流天气的频发期,去年5月17日、19日、30日和31日均发生了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前段时间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和往年相比属于正常情况。 针对干热风天气广大农户该如何预防?省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成林分析,就今年我省冬小麦生产形势来看,进入灌浆期以来全省气温相对较低,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5月26日前后可能出现的局地高温过程,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比较有限。如果小麦生产后期遇到大范围的高温低湿的干热风天气,建议农民朋友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喷施好叶面肥,保持土壤一定的墒情,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干热风。

    [更多详情]
  • 24 2021-05

    两部委部署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聚焦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重大政策改革完善,统筹安排增量、优化盘活存量,做到政策总体保持稳定、重点任务保障充分、重大试点落实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安排中,突出三个导向: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支持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弱项。二是强化统筹整合。进一步优化资金任务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政策合力、协同推进。三是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强化以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为导向的项目和资金安排机制,促进强化投入力度、形成投入合力。 《通知》明确了今年的重点任务。第一,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提升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保障和设施条件,支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内生可持续发展。相关资金项目继续向脱贫县倾斜。 第二,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巩固南方双季稻面积,扩玉米、稳大豆,突出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第三,加强农业现代化设施装备建设。完善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补贴力度。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开展整县推进试点,促进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 第四,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 第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化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耕地、草原和水生生物资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继续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通知》强化政策落实与监督考核,要求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及时将中央财政支农政策和省级实施方案向社会发布,并督促指导基层农业农村、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宣传解读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准确理解掌握政策内容,积极营造有利于政策落实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开补贴政策清单,规范补贴资金代发金融机构管理,规范补贴资金发放流程,推动信息公开。省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全面排查在政策制定、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好农民利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