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1-05

    河南宝丰:发展生态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韩店村农民在大棚内管理无土栽培蔬菜。 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因地制宜,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等模式,打造集旅游观光、教育科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4 2021-05

    大樱桃种出致富好“钱景”

    “我家这1亩多樱桃树去年受天气影响产量有所下降,收入1万多元。今年产量很高,市场价格每斤在8元至15元,估计收益不会差。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种植大樱桃让我脱贫致富了。”5月23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寨原村的樱桃园里,村民彭节俊指着压弯了枝头的“布鲁克斯”大樱桃,高兴地说。 彭节俊是寨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踏实肯干,凭借种植大樱桃早早脱了贫。眼下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他看着自家樱桃园里数不尽的点点“嫣红”,难掩心中的喜悦。 果农袁应科的樱桃园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前来收购的客商、帮忙采摘的村民、休闲观光的游客让袁应科应接不暇,他还要将采摘的新鲜樱桃及时通过物流公司发给外地客商。现在是袁应科一年最忙的时候,但他忙得开心:“今年客商对我们的樱桃非常认可,我再辛苦也值了。” 据了解,寨原村经过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现有种植大樱桃的村民30多户,每亩大樱桃增收2万至3万元,这也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强大动力。该村大樱桃种植规模,由最初的四五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亩,品种也在不断更新、改良,现在种植的多以“早大果”“红灯”“美早”“布鲁克斯”“艳阳”等优质品种。

    [更多详情]
  • 24 2021-05

    河南:财政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夏收在即,河南省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重点、多措并举,全力支持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为保障夏粮丰产丰收,国家粮食安全扛稳扛牢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河南省财政厅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达补贴资金14.32亿元,加大对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补贴力度,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安排资金1074万元,推动15个县开展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22个县开展农机化薄弱环节试验示范,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生产托管、“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提升全省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和质量。 为了拓宽粮食收购企业融资渠道,河南财政要管好用好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引导企业有序参与粮食收储,真正发挥基金为粮食企业融资增信,防范小麦、稻谷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化收购贷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帮助企业积极稳妥应对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收购资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河南财政还充分发挥省属金融类企业功能作用,指导河南省农信担保紧紧围绕夏粮收购产业需求,与多家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降低粮食收购综合融资成本,将担保费率降低至0.5%/年,引导合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把夏粮收购贷款主体的融资成本控制在8%以内。 日前,河南省还印发了《丰收担系列.粮食收购业务指引(2021年)》,修订了担保评审办法,采取灵活的结清循环、分级授权等措施,优化夏粮收购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

    [更多详情]
  • 24 2021-05

    “水培蔬菜”惊艳观摩会

    明亮宽敞的玻璃温室里,十几个长方形水池一字排开,水池里漂浮着蓝色泡沫板。泡沫板上,均匀地分布着18个乒乓球大的圆孔。一棵棵生菜从圆孔里绽放出嫩嫩的绿芽,乍一看,好似漂浮在水面上…… “这就是水培蔬菜。”5月19日,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勇介绍。 这是省“四优四化”优质蔬菜专项现场观摩会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召开时的一个场景。那些长在“水”中的蔬菜,瞬间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经过过滤、增氧,并且添加了营养液的水。”王志勇向大家介绍道,通过水培方式种植的蔬菜全程零农药,安全绿色,蔬菜的洁净度和鲜嫩度也大大提升。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叶菜确实鲜亮饱满,青翠欲滴。有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同品种的叶菜,大小叶展几乎一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王志勇说:“我们会根据种植品种、苗情、季节调整各项指标,利用环境调控、高效栽培、水质过滤、定时增氧、营养液循环五大系统,给蔬菜生长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样培养出来的蔬菜,就能够个个标准。” “这样的配套,成本不低吧?”一位来自平顶山的种植户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与土培相比,成本肯定高。但水培的生长周期短、周转快、产量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气候环境制约和连作障碍。”王志勇解释道,以生菜为例,土培地每亩种8000到1万棵生菜,60天左右成熟,每年能播种3—4茬。而水培生菜每亩能种1.5万棵,生长周期只需45天,每年能种8—10茬,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提升了种植效率。 “还省人力呢!”一旁播种的一个工作人员笑着插嘴道,“眼前这15亩的水培园,所有叶菜的播种、育苗、定植、收获,只需要4个人就能搞定。” 大家越聊越深入,谈话间已走到水培园尽头,不少人心动溢于言表。“这趟观摩真是不虚此行,水培蔬菜是个好技术,我得看看在我们那儿能不能推广。”来自濮阳的参观者杨濮兴奋地说。

    [更多详情]
  • 21 2021-05

    鲁山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5月20日,工人在鲁山县辛集乡范店村鲁关韵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包装果蔬切片。 鲁关韵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80万元,以当地种植的水果萝卜、优质红薯等为原料,采用国内先进的低温油炸工艺生产果蔬切片。项目投产后,已累计带动种植水果萝卜、优质红薯6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更多详情]
  • 21 2021-05

    宜阳三乡:“蒜”盘拨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5月20日,宜阳县三乡镇滩子村桥头一家大蒜收购点前异常热闹,如小山头似的蒜堆前,有人在分拣,有人在装袋,还不时有前来销售大蒜的农民,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该镇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三乡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大蒜蒜皮淡紫色、薄如纸、易剥皮,耐储藏,蒜形饱满,头大瓣齐,清白如玉,辛辣味浓,汁液不沉淀、隔夜不变味。是餐厅、酒店、家庭必备的绿色保健佳品,2015年,三乡镇水沟庙大蒜荣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注册证。2020年12月,“三乡大蒜”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斩获了“国字号”名片,这是该镇首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 近年来,三乡镇积极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鼓励支持能人兴办合作社。先后成立了绿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南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东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位于吉家庙村的绿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均可种植紫皮大蒜300余亩,从购置蒜种、种植、管理到收获均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预计大蒜每亩产量在4000斤—4500斤左右,市场价每市斤1.5元左右,平均每亩毛收入7000元左右,净收入4000元左右。”该镇吉家庙村支书李治国高兴地说。 小小的大蒜,给该镇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形式,既为村内的脱贫户、年纪大的农户创造了打零工的条件,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还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种植收益。2020年,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大蒜种植面积5000余亩,农民人均增收2400元。 “下一步,我镇将努力扩规模、提质量,逐步探索大蒜从种到收,再到冷藏、销售、精深加工等,最终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用‘蒜’盘拨响乡村振兴协奏曲,让群众种植的‘小舞台’,转变成带领全镇群众共同致富的‘大天地’。“该镇党委书记王国杰说道。

    [更多详情]
  • 21 2021-05

    正阳县花生产业品牌价值116.51亿元

    “目前,花生产业综合收入320亿元,品牌价值116.51亿元。”近日,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在县委农村工作会上说,花生产业是正阳县的主导性支柱产业,花生种植面积占河南省花生种植总面积的10.3%,总产量占全省的11.7%。 “通过近几年努力,正阳县花生、小麦、生猪三张全国农业百强县名片越擦越亮。”刘艳丽说,正阳县花生产业,科技含量稳步提高,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在全国位居前列。以花生为主导产业,正阳县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第二批国家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是“中国花生之都”,是中国富硒花生产业生产基地,赢得了“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 据介绍,下一步正阳县将加强动态监测,壮大扶贫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突出产业兴旺,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更多详情]
  • 21 2021-05

    今年“三夏”农机总量充足 将投入各类装备近1650万台

    今年“三夏”农机总量投入充足、装备优化升级,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增强。农业农村部调度显示,全国今年“三夏”将有各类农机装备近1650万台投入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以及秸秆处理、烘干及玉米、水稻等作物抢种作业。目前,全国夏粮主产省份机具维护检修到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5月底将大面积开镰。全国农业机具装备有能力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力争颗粒归仓。 农机化数字化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带有作业监测、卫星定位导航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已在生产一线开始应用,今年春季农机展上发布了带有收获损失监测功能的联合收割机产品,目前也已经上市销售。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国农机服务组织近19.5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7.5万个以上。今年参加“三夏”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预计可达6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3.2万个),作业服务机手近200万人。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农业农村部印制的28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已免费发放到机手,将继续配合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好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免费通行政策。

    [更多详情]
  • 21 2021-05

    2021河南·内黄果蔬产业大会开幕

    5月20日,2021河南·内黄果蔬产业大会在安阳市内黄县开幕。该县获得“中国甜瓜之乡”授牌,并分别与永辉超市、美团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共计9.26亿元。

    [更多详情]
  • 20 2021-05

    河南桐柏:茶香沁满振兴路

    登山、赏景,歇脚、品茶。5月18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桐柏县月河镇笔架山茶叶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里,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正惬意地享受着舒适的自然风光。这种集赏景、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休闲旅游,不仅深受游客欢迎,更带动了当地茶叶经济的发展,成为月河镇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柏县月河镇地处淮河之源、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中原传统古老茶区、优势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近年来,在桐柏县委、县政府“中原茶乡”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月河镇抢抓机遇积极发展茶产业,将茶产业规划与乡村振兴、旅游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镇有以茶叶为主的合作社5家,种茶面积达5000余亩。 以茶为媒,绿色发展强后劲。月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五个振兴,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结合月河镇地处淮河源头实际,坚持绿色富镇、绿色惠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挥生态资源潜能,用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释放生态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该镇聚焦茶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对茶叶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帮助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茶香氤氲,乡村旅游增动能。近年来,月河镇树立乡村旅游助振兴理念,突出茶香要素,发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该镇以打造“袁庄—老街--唐城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带、西湾映山红养老示范园”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茶+互联网”等新型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营利模式,突出月河茶香要素,以共享农庄为突破,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旅游与茶、生态、文化一体化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发挥旅游业联动效应,在开发景观、打造景点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以采茶体验园、茶主题农家乐等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增加群众收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龙头带动,产业提档加速度。在探索茶产业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月河镇注重通过培育产业化龙头茶企,带动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该镇目前拥有两家综合实力较强的涉茶类龙头企业:桐柏鑫茗农业有限公司和桐柏富兴林产果品有限公司。桐柏鑫茗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茶企,拥有有效利用茶园1万多亩以及规模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数字茶叶加工厂,该公司积极引进茶树新品种,助推桐柏茶产业多元化发展,还多次组织开展贫困群众种茶、制茶技术培训,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桐柏富兴林产果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科技研发、农副产品加工、仿野生种药材种植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月河镇徐寨村笔架山,茶园面积5300亩,年产有机红、绿茶12000斤(干茶),年产值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15户茶农种茶,相关就业500余人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小茶叶正在成为月河镇的富民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镇将立足实际,加大对年产量多和发展潜力大的高产优质茶叶产区的扶持力度,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茶叶种植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同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我镇的科技助力,做大做优茶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