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21-01

    柘城县:种植迷迭香 “香飘”致富路

    1月14日,柘城县大仵乡徐庄村村民王莉在向客户介绍迷迭香的冬季管理方法。6年前王莉流转了20多亩土地种植迷迭香,现在亩效益达6000多元,带动周围不少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据介绍,迷迭香的花和叶子能提取抗氧化剂和精油,广泛用于医药、香料以及除菌杀虫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更多详情]
  • 19 2021-01

    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农业农村部18日透露,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未来将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目前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9.3万个,专业化服务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提高了施肥用药效率。 每年在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在233个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600个县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模式,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每年培训种植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技术骨干和农民带头人300多万人,并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方案,制定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氮肥施用定额,指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掌握化肥农药减量的关键技术,避免过量、盲目施肥用药。 农业农村部表示,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把化肥农药减量化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技术路径、主要措施。 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开展绿色投入品研发创新,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施肥用药模式,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计划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更多详情]
  • 19 2021-01

    年宵花“花开正美”

    1月17日,鄢陵建业绿色基地的员工在智能联栋温室大棚内管理蝴蝶兰。 进入腊月,装点节日气氛的年宵花成为市场的宠儿。目前,鄢陵各大鲜花基地备足各种鲜花,以满足群众春节期间的需求,荷兰红掌、仙客来、蝴蝶兰、杜鹃、凤梨、一品红成了今年年宵花的主打品种。

    [更多详情]
  • 19 2021-01

    叶县坡魏村:代养黑驴发“驴”财

    1月17日上午,走进叶县仙台镇坡魏村黑驴养殖场,200多头体质健壮、憨态可掬的黑驴一边撒欢、嬉戏,一边吃草,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臣正在给贫困户魏丙利讲解代养驴苗养殖注意事项。 “村里这个养驴的行情也不赖,驴养的不错。下一步,我也准备代养几头。” 该村村民魏丙利说。 坡魏村位于仙台镇东7公里处,辖1个自然村,1143口人,耕地面积1343亩。过去,小麦和玉米是该村的传统农业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就业渠道少是制约村民脱贫的主要“病根”,为了壮大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村干部多次开会讨论,谋划发展思路,2019年底,村干部赴山东、内蒙古进行项目考察,了解到养黑驴风险小、易饲养、成活率高等优势,且市场前景可观。回来后就和支部委员王保恩商议先养养试试,投资100多万元,从山东买回50头黑驴,发展黑驴养殖。为了养好驴,村干部专门购买了书籍自学养殖技术,村里还聘请畜牧兽医专家为大家讲解卫生防疫、饲养等知识,经过一点点摸索,养驴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现在发展到200多头,效益也不错。 目前,村里成立了黑驴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集中饲养的方式,后期运作成熟后将形成“合作社+农户”代养模式,对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户,合作社与其签订《黑驴代养协议》,提供无偿代养。合作社按每头驴苗4500元的成本投入,给农户代养,并为其提供饲料、防疫、技术指导等各项基础帮助。待农户把驴苗养成后并达到出栏条件,合作社再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回购黑驴,最终形成脱贫长效机制。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很快吸引了50余户村民代养。据王国臣介绍说,饲养黑驴的育肥周期一般为8至10个月,育肥完成后,每头肉驴的纯利润2000元左右。 现如今,村里来了“新朋友”,坡魏村将黑驴养殖项目作为精准扶贫项目,这“会摇钱的”牲口给坡魏村脱贫出了不少力。而今,坡魏村的养驴事业风生水起,可谓是“骑”着毛驴奔上了小康。 “下一步,准备把养驴这个项目扩大规模,成为咱村的支柱产业,带领村上的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奔小康。”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臣说。

    [更多详情]
  • 19 2021-01

    河南茶叶开启“西行漫记”

    茶香飘出大别山。产自信阳绿水青山间的片片茶叶在一番精制加工后,首次“坐上”中欧班列(郑州),踏上远行中亚的征途。 1月18日晚,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形如长龙的56节满载1500吨茶叶的河南绿茶专列,在冬日夜色中顺利启程,载着中原缕缕茶香驶向万里之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此趟专列由河南省茶叶集团下属子公司河南省茶叶进出口集团和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专列上搭载的茶叶,主要采用2020年信阳市浉河区、罗山县、光山县三个原料产茶区的夏秋季茶叶。12天后,这批茶叶将到达目的地。 “古有张骞携茶出使西域,今有班列载茶走出国门。”河南省茶叶进出口集团董事长王鹏说,中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茶叶不仅是流通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载体。 好山好水出好茶。据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信阳一带就开始种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信阳茶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小茶叶连接大产业,小茶叶里有大文章。开行‘绿茶’专列,能够更好地推动河南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闯市场,加快经济循环,帮助茶农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也能更好地以茶为媒介将中原优秀文化传播开去,不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据王鹏介绍,以此次专列开行为契机,今年该公司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首座海外仓,通过中欧班列有效保障河南茶叶的出口市场份额。海外仓建成之后,预计年出口茶叶将达到2万吨,产值6000万美元。 近年来,作为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中欧班列(郑州)搭建的河南“陆上丝绸之路”与空中、网上、海上三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提亮河南发展成色。 迈好第一步,新年开新局。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郑州)提质发展频频展现新气象,为保障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畅通贸易通道。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新年表示,此次开行的河南绿茶专列是中欧班列(郑州)中亚线路的农副产品专列,此专列的开行有助于河南产业和班列运行的有效对接,形成以班列助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班列开行的良性互动,进一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18 2021-01

    首届农民工“酥梨冬季修剪”技能比赛在宁陵县开幕

    1月15日下午,由宁陵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石桥镇政府联合举办的宁陵县2021年农民工“酥梨冬季修剪”技能比赛,在石桥镇梨花桥村开幕。来自石桥镇15个村的35名修剪梨树能手参加比赛。 比赛现场,各参赛队员在40棵梨树中随机抽取35棵进行修剪,并在40分钟内完成修剪任务。大家左手一把枝剪,右手一把锯子,短截、疏剪、缓放、回缩,把多年修剪梨树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比赛中。 修剪比赛结束后,由宁陵县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修剪后树势均衡、果枝组搭配、果苔枝处理、修剪手法、完成时间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打分,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最终,来自石桥镇郭岔楼村的农民工王德红荣获第一名。

    [更多详情]
  • 18 2021-01

    河南省花生种植产业化有了“催化剂”

    1月16日,记者从中国证监会获悉,郑州商品交易所花生期货交易已经获批,并将于2月1日正式挂牌交易。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主产国,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由于花生种植收益相对较高,近些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时,我国居民对花生及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花生消费量由2009年度的974万吨,增加到2019年度的1205万吨。 因为花生是完全市场化的品种,自2014年以来,花生国际贸易格局由净出口向净进口逐步转变,国内花生价格波动幅度加大,销售端缺乏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避险工具,农户与产业经营主体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急需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上市花生期货的呼声日益强烈。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花生种植相当广泛。目前,我省花生年种植面积1800多万亩,占全国的26%,总产量570多万吨,占全国的33%,是名副其实的花生生产第一大省。 但是我省花生产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况。我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花生研究室主任董文召介绍,我省花生优质品种推广阻力不小,缺乏专业收储公司,混种、混收、混加工,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对花生加工企业来说,如果原料品种较杂,最终产品一致性较差,就无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河南花生原料优势远未形成商品经济优势。”董文召说。花生现货市场结构松散,整个产业亟须高质量发展。 花生期货上市之后,对品种、含油率、水分、杂质、色泽有了标准要求。这对于上游种植、收购产业来说是重要的指挥棒,将有效促进产业由小农经济向产业化发展转型。届时,我省在花生育种、生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渐凸显。将来市面上的花生口感会更好,个头会更均匀,模样也会更漂亮。 同时,当前花生现货报价较为混乱,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级别存在价格差距,权威报价缺失。期货价格将更加透明,有利于提供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产业企业理性采购,有效避险,实现丰产丰收。

    [更多详情]
  • 18 2021-01

    “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1月17日,梁园区李庄乡志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内,一株株绿油油的芹菜长势喜人,社员们三五成群,忙着收割、清洗、称重、打包芹菜,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该基地采用“合作社+贫困户帮扶”的运营模式,吸纳当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8 2021-01

    一头牛拉动百亿产业:河南泌阳的“牛”经济

    在泌阳县夏南牛原种场,祁兴磊科研团队的研究员林凤鹏巡场记录种牛情况(1月14日摄)。30多年来,林凤鹏一直跟牛打交道,管理牛群、培育种牛、记录体测数据,在肉牛遗传育种领域深耕细作,致力于研发更优质的夏南牛,新品系“无角夏南牛”也在培育当中。 2007年,祁兴磊与科研团队培育的第一头夏南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诞生,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如今,夏南牛产业成为泌阳县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既是当地农户的“致富牛”,又是龙头企业的“商品牛”、研究员手中的“科研牛”。 目前,泌阳县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规模养殖、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2020年,全县夏南牛存栏39.5万头,实现产值150亿元。

    [更多详情]
  • 18 2021-01

    河南南阳社旗县:蔬菜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把蔬菜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举措和重要支撑,突出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两大特色,建成了以山东寿光满义蔬菜和丙玉蔬菜为龙头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以安菜达和广东全农等为龙头的大湾区露地蔬菜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以东西两个蔬菜产业带为两翼、以多个乡镇为辐射点的“一体两翼多点”蔬菜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之路。目前,该县蔬菜面积突破12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