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1 2020-12

    漯河打造小麦产业联合体保障粮食安全

    “我的3000多亩小麦超八成都卖给了南街村,订单收购,每斤比市场价高一毛多钱。加入联合体后,仅小麦一项每年能增收30多万元。”日前,谈起今年的小麦销售情况,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佳圣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晓东给记者算了笔账。 为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效益,近年来,漯河市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等实现多层面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相继组建了雪健面业、南街村集团、中粮面业等7家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签约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35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联结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0多家、食品企业50多家,带动农户近2万户。 “联合体内实现了育种、种植、收储、面粉生产、食品加工‘五级订单’全覆盖,种植户实现了种、肥、药、耕作、灌溉、收获、储存等‘九统一’,既保证了小麦质量,又促进了企业和农民节本增效,保障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漯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于怀洋说。 李晓东的农场是南街村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的成员,该联合体实现合同订单基地规模12.8万亩。“我们与农户签订合同,按高于市场价10%左右收购粮食,保证农户稳定增收。”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彦森说,目前,公司主要原料从基地采购的量占总采购量的80%以上,年转化粮食20多万吨。 无独有偶。在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全村2800亩优质小麦,在河南省雪健实业有限公司等牵头组建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统一指导下,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储。 为加强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漯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支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三链同构”若干措施》,将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作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鼓励良种培育企业、农技服务企业、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面粉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加入联合体,扩大联合体覆盖范围,壮大联合体经营规模,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三链同构”,促进“三产融合”,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粮食产业综合实力。据悉,在联合体带动下,今年漯河市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

    [更多详情]
  • 21 2020-12

    全省12316“三农”热线专家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12月18日,全省12316“三农”热线专家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19年以来全省12316“三农”热线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听取了12316“三农”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了我省12316运营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和部署安排。 会议由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主任黄蕤主持。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景莲,二级调研员陶宜旭,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政企客户营销中心总经理朱练忠,12316“三农”热线专家团优秀专家代表以及其他12316运营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自2010年开通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2316“三农”热线专家服务团在全省春耕生产的重要阶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议强调,成绩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不足。一是服务手段相对单一。当前,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小程序等新型媒介的信息服务,快捷便利,能够快速获取大量用户。二是存在转接不畅通和解决问题针对性不强。三是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工作机制不顺、专家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四是12345市长热线的高度整合,极大程度上弱化了12316的运营优势。 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加快推动12316“三农”热线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心谋划,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机制,积极争取将12316纳入农业现代化、“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应用等相关规划,与农民手机APP应用技能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安排。二是创新服务,积极尝试新的服务形式。建设依托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的即时交流咨询平台,依托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的课程直播平台,依托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的微短视频点播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线上河南12316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做好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宣传工作,继续举办12316专家现场服务活动,将宣传重点阵地放到农村,到乡镇、集市和田间地头宣传12316热线,让广大农民朋友熟悉了解热线、充分利用热线、信任宣传热线。 会议还对2019~2020年度河南省12316“三农”热线专家团优秀专家进行了通报表扬。会后组织参观了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的5G信息生活馆,使大家了解了5G时代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12316“三农”热线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

    [更多详情]
  • 18 2020-12

    河南淮滨:黄土地里产“黑金”

    黑皮鸡枞菌你听说过吗?这个这个原产于云贵地区的“金贵”菌菇,如今“搬到了”淮滨。 12月17日,记者在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洪香铺村食用菌基地 看到,一个个外表油亮,摸起来硬朗的小个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有的像玩偶、有的像小矮人、有的像小木屋,“站”立在种植床的泥土上,煞是喜人! 据了解,这种菇叫做黑皮鸡枞菌,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曾经是“隐居”在山林深处的珍品,市场较少见到,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钙、磷等物质,为菌中之冠,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属高温型品种,现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培,在保留它的独有风味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这一美味。 2020年初,作为返乡创业成功人士、洪香铺村村支书的祝孟乾,看好这种菌菇种植的美好前景,流转土地65亩,建起一期大棚20座,目前基地的第一批黑皮鸡枞食用菌试种成功并获得丰收。二期大棚40座预计年前投入使用。 “黑皮鸡枞菌种植主要的特点就是要用土壤,就是怕它有细菌、病毒,这些感染,所以最主要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温度,一个是就是土壤的处理过程,这是我们培养过程当中的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的水土十分适宜黑皮鸡枞的生长,鲜菌需在土里经过15--20多天的精心管理,长至五厘米左右时就可以陆续采摘。”基地的技术员老李向我们介绍道。 经培植的新鲜黑皮鸡枞菌,不仅肉质细嫩,气味香浓,味道鲜美,是食药用菌中丰富资源宝库中的一枝独秀。它的提鲜美味之功效,远在味精之上,因为它的谷氨酸钠含量较高,所以,无论炒菜还是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美,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种植架旁,几位女工正小心翼翼地从种植床上采摘黑皮鸡枞菌,“今天早上才采过一道,下午又长出来了,出菇快,4、5个小时就能采摘。”一位女工介绍说,如不及时采摘,明天“小黑伞”就全撑开变“老”了。“采摘一个小时10块钱,每天早上很早就来,赶着丰产期,最晚夜里三四点才回去。一天可以拿到100多的工资。” 在大棚角落,一群女工正在对采摘的黑皮鸡枞菌进行处理,去皮、分级,忙得不亦乐乎。“一斤一块钱,熟练的话一天六七十斤没问题。”一位女工快速的用小刀削着菌根,她面前摆放着3个箩筐,按大小进行分级。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铅笔。 “俺身体不好,之前在郑州动了两次手术,别的重活也干不了,现在好了,坐着就把活干了,棚里暖和也冻不着,中午还管饭,一天能赚好几十块钱。”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刘事芳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 经女工们处理好的菌菇被运送到包装车间,根据品级打包分装,一箱箱新鲜的菌菇整装待发,销往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现在一斤20多块钱,一天可收获3000多斤,生长期3个月,这个黑皮鸡枞可真是破土成金哪!” 除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小小的黑皮鸡枞也撑起了扶贫带贫的一片天。由于生长快,基地用工需求大,最多时可达300多人,本村人不够,附近乡的村民都闻风而至,该县的期思、王店、谷堆和张庄等几个乡都因此受益。

    [更多详情]
  • 18 2020-12

    河南商城:土特产“上网进城”助脱贫

    “虽然没多加宣传,但当天销售量也达16万元,葛根、桑叶、茶叶等土特产销售了2000多件。”刘磊指着手机里双“十二”当天出库货物包装的图片向记者介绍。 大学毕业后,刘磊曾在上海从事网上销售工作,这期间,他发现农村土特产品在大城市很受欢迎,但自己家乡大山里很多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创业的憧憬,刘磊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架起流通的“桥梁”。2015年,他回到家乡,用多年积攒的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了电子商务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老家茶叶、茶油、挂面、茯苓、灵芝等上百种农特产品。 “公司成立以后,每年向群众收购各类农特产品200余吨,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刘磊在多家电商平台开设了店铺,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将产品销售出去只是一个开端,在公司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刘磊意识到想要真正将家乡农特产品推广开,打出名气,既要提高质量,又得擦亮品牌。为了实现产品升级改造,增加产品附加值,他积极打造企业自主生产链条,建设高山茶等生产加工基地;创建自有农产品品牌,成功打造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品牌——苏仙碧野,以及山水豫南、子安古镇等品牌。 事业蒸蒸日上,刘磊始终惦记的还是家乡贫困群众能够早日脱贫。他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公司+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以高于市场5%~10%的价格优先收购他们的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全职和兼职两种就业方式,帮助其脱贫增收。目前,公司通过征收农产品和用工等方式,已使全乡及周边500多户群众受益,其中贫困户300多户。 “我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我婆婆零零碎碎加起来每年能赚个6000多块钱,俺俩都有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宽裕多了。”贫困户易先萍婆媳俩对于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赚钱补贴家用,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 眼看土特产搭上互联网的便车“上网进城”,带动群众脱了贫,致了富,刘磊又有了新打算:“接下来,我们计划建立标准化桐油种植加工基地,不断拓宽渠道,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山间地头,惠及更多乡亲。”

    [更多详情]
  • 18 2020-12

    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小花菜”种出“新希望”

    近日,记者走进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南武天村刘二海的蔬菜大棚里,看到有机花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面对即将收获的蔬菜,刘二海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今年的花菜长势特别好,也不愁销路。看着这些‘劳动成果’,俺心里可踏实,感觉生活会越过越好!”刘二海对未来充满憧憬。 据悉,刘二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万隆乡南武天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精准帮扶下,通过发展大棚红薯育苗、蔬菜种植增收致富,于2017年顺利脱贫。如今,刘二海的蔬菜大棚已扩建至12座占地20余亩,大棚内种植的有机花菜亩产量可达4000余斤,亩产值预计在8000元左右。

    [更多详情]
  • 18 2020-12

    农业农村部研究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种业工作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研究推进“十四五”及2021年种业工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强调,“十四五”要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为核心、1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农作物用种,240家核心育种场和9500多家扩繁基地辐射带动和有效保障了全国3/4的畜禽用种需求。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40%,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全国7200多家持证种子企业中,涉外资企业25家,年销售总额占整个种子市场销售总额的3%左右。农作物种子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0.1%,以蔬菜种子为主。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十四五”时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做强优势,补上短板,突破瓶颈,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筑牢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的种业根基。

    [更多详情]
  • 18 2020-12

    洛阳市烟田冬耕起垄现场会在嵩县召开

    12月16日,洛阳市烟田冬耕起垄现场会在嵩县大坪乡召开,对全市烟叶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与会人员先后来到大坪乡烟田冬耕起垄现场,实地查看基地的规模、烟田前期准备、烟地翻犁等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就烟田冬耕起垄、育苗、施肥、烟用机械使用等进行培训。 在随后召开的室内会议上,嵩县作先进典型发言。洛宁县、宜阳县、汝阳县依次汇报了当前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总农艺师叶红朝对全市下一步烟叶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讲解。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局长苏永士要求,各产烟县要围绕下达的年度目标,树立大抓烟叶生产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确保全市烟叶生产各项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要做好“一把手”工程,层层分解任务,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督导、有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要提前谋划明年烟草生产工作,科学规划烟地预留,落实烟田面积,尽早开展冬耕起垄工作,掀起冬耕起垄新高潮。要重点加大技术指导力度,狠抓烟叶质量,实现烟叶精益化生产,开创全市烟叶工作新局面。

    [更多详情]
  • 17 2020-12

    养土鸡 促致富

    近日,陕州区张茅乡韩家沟村李春红准备出售自家的土鸡蛋。 今年,李春红在自家老院子里养殖土鸡800多只,土鸡蛋市场销路良好,年收入7万多元。她说,如果市场行情好,她打算明年春天继续采取孵化、养殖、产蛋的经营模式,把养鸡产业做大做强,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7 2020-12

    汝南县常兴镇饲草养畜助农增收

    12月7日,走上汝南县常兴镇溱头河两岸,但见成群的牛羊或悠闲地吃着牧草,或撒着欢儿地追逐嬉闹,好一幅“万亩绿茵养泽坡、牛羊好似珍珠撒”的美丽图画。“群众依靠丰富的草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产业,每年创造收入近亿元。”该镇党委书记刘阳说。 常兴镇内邓河、文珠河、溱头河、吕岗河和薄山湖灌区穿境而过,水草资源丰富。为此,该镇党委、镇政府在沿河和沿灌区的穆屯、西王庄、大申庄、曾庄等18个村,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协会带动等方法,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肉牛、白山羊、獭兔等草畜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该镇对养殖10头繁育母牛的农户,每下一头牛仔,给予1000元的补贴,对养殖肉牛的贫困户,每年每头给予500元的补贴,对养殖白山羊的贫困户,每养一只给予200元的补贴。同时,鼓励农户将小麦、花生、玉米等秸秆打捆或做成颗粒饲料,供牛、羊、兔食用。韩寨居委会农民李大华依靠小额信贷养殖繁育母牛10头,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现存栏肉牛3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还享受政府补贴1万多元。 目前,该镇已注册养殖场3家,发展肉牛10头以上的农户30多户,养殖白山羊30只以上的农户200多户,全镇年大牲畜存栏2000余头(只),出栏1500余头(只),年实现产值960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17 2020-12

    水果黄瓜出自“椰壳”

    12月16日,在民权县双塔镇高科技农业产业园,郑州付老师农业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员柴现恩,在向参观者介绍用碎椰子壳为主料种植的无土栽培水果黄瓜。今年以来,该产业园利用扶贫资金894万元建起蔬菜大棚37座,并吸纳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合伙经营,所得收入将为全镇894户贫困户分红。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