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20-11

    长垣市:“萝卜书记”金点子助农增收

    近日,长垣市佘家镇高店村村委会一片繁忙,该村种植的萝卜大丰收,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袋、称重、将打包好的白萝卜装车…… 高店村种萝卜,来源于驻村第一书记单卫东的一个“小点子”。虎杖特色中医药材种植是该村发展的重要产业扶贫项目,单卫东对虎杖种植格外留心,经常翻阅资料,学习种植技术。7月中旬,单卫东和村干部发现新种的200亩虎杖间距过大,土地浪费可惜。单卫东就提议,可以在虎杖苗之间套种萝卜,等萝卜收获后,还能给贫困户增加一份收入。 很快,高店村套种的萝卜丰收了,如何将萝卜卖出去,又成了单卫东思考的问题。为了不让贫困户们的辛苦白费,自9月中旬开始,单卫东就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提前为萝卜寻找销路,与多家超市、学校、电商协调沟通,并达成协议,为萝卜解决销售问题。在单卫东的努力下,一个个订单接踵而至。萝卜顺利售出,村民们笑称单卫东是“萝卜书记”。

    [更多详情]
  • 19 2020-11

    南召县:3000余户药农系上产业增收“保险带”

    11月18日,初冬的清晨,在南召县乔端镇扒地村,5800多亩的山茱萸树挂满小红果,一颗颗鲜红、圆润的果粒在风中摇曳。扒地村贫困户宋金发夫妇早早来到自家的山茱萸地忙忙碌着采摘药果,宋金发媳妇儿手脚麻利爬到山茱萸树上采摘着红艳似火的鲜果。 “现在采摘的山茱萸(俗称枣皮儿),都是被寒霜打过的,药效好,能卖上好价钱。我这6亩多地山茱萸,去年收入6万多元。去年镇政府为我家免费投保了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保险公司给我家理赔补贴了2000多元。”刘金发高兴的说。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这两年在乔端镇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刘金发精心地管理经营好“摇钱树”,每年冬天对山茱萸树进行修枝抚育,春天做好田间管理,夏季做好病虫害防治,产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今年他家已经采摘了6000多斤,有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做后盾,他计划把村里的山茱萸鲜果全收购后统一销售,带领着乡亲们一同致富。 南召县乔端镇扒地村有85户265人,耕地面积少,山林面积广阔,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小村。2017年11月南阳市总工会派驻村帮扶以来,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重抓重推特色产业发展,组织成立扒地村山茱萸种植惠民合作社,打造山茱萸种植示范基地,提高山茱萸标准化生产水平,夯实产业振兴基础。目前,全村26户贫困群众全部发展山茱萸种植产业,每年户均增收3600元。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妙药”,是治穷最有力的“武器”。在山茱萸产业上,南召县乔端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山茱萸产业发展 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镇里成立兴乔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分社。各分社以1元保护价收购群众种植采摘的山茱萸,确保群众收益不减。 山茱萸是国家认定的道地中药材,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山茱萸价格持续走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南召县乔端镇是山茱萸的主要产地,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协调中国人寿财险南召县支公司开发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这一险种,由县财政出资为山茱萸农户免费投保。 2019年开发了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为种植药农发展山茱萸产业系上“安全带”。价格系数保险,就是根据国家药材网发布的药材3年来的平均价格,当年度价格较前3年平均值下降时,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向药农进行理赔,以此来保障药农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开发这一险种方案报国家银保监会批复后,为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乔端镇召开19个村支部书记参加的专题会议,对山茱萸调查摸底、数据统计工作,协调市林业专家、人寿财险南召公司进行现场评估、勘察验标,确定受损差额。2019年底,数据统计、核实定损、上报审批等各项工作全部完成。 今年3月底,乔端镇19个村涉及3433户、农户5.16万亩山茱萸价格系数保险,赔付率在30%左右,理赔33万余元,已全部打入农户账户内,保障了农户的经济利益,提高了群众发展山茱萸产业的积极性。 南召县乔端镇党委书记余春来说:“我们构建‘3+N’生态扶贫产业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动员扶持群众深度融入特色产业。陆续探索开发山茱萸、食用菌、野山珍价格系数保险,充分保障药农、菇农、果农的收益,实现增产又增收,致富有奔头。”

    [更多详情]
  • 18 2020-11

    武国定:持续恢复生猪产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1月16日,副省长武国定到内乡县调研生猪生产恢复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武国定先后来到牧原公司内乡十七分场、现代农业综合体、农牧装备产业园和牧原食品城等地,详细了解生猪现代养殖技术、立体养殖、标准化屠宰加工等情况。他还主持召开生猪生产恢复保供座谈会,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武国定指出,要继续巩固和扩大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好势头,确保高质量完成生猪产能恢复目标任务。要全力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绿色化发展和品牌化提升的要求,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支持牧原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走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道路;要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压实各级责任,抓好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严防疫情反弹;要全力支持南阳市建设现代畜牧业装备产业园,打造世界一流的畜牧装备产业基地。

    [更多详情]
  • 18 2020-11

    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6800万亩

    记者从近日在河南举办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800万亩,高产油茶林1400万亩,茶油产量62.7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1160亿元。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油茶种植面积、产量逐步提高。2019年以来,共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364万亩,许多地方茶油亩产量提高4至10倍,各地通过创新油茶产业经营模式,有效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同时,我国还加快实施油茶良种选育、品种结构调整及产业科技创新,油茶良种年生产能力从2008年的5000万株增加到2019年的10亿株,部分高产稳产油茶良种亩产可达40至50公斤。2019年以来,遴选入库油茶科技成果72项,实施油茶推广项目76个和国家级推广项目3个。目前,油茶加工企业达到2990家,规模以上企业931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茶油品牌。

    [更多详情]
  • 18 2020-11

    柿子树下的“会客厅”

    “老哥儿,听你说话我心里敞亮多了,我想明白了,再也不跑了。”11月13日,在叶县龚店镇后棠村东北角的小院儿里,村民陈汉正和82岁的任国勇拉着家常。 小院里7棵粗壮的柿子树上果实累累,一颗颗红彤彤的小柿子像一盏盏明灯,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树下,一把把小椅子随意摆着,一看就是经常有人坐一起聊天。 80岁的陈汉和堂兄因为宅基地及通道产生了矛盾纠纷,他认为自家的问题是因为村里没有明确权属和及时解决问题,就准备上访。 “我准备去北京告状。钱都准备好了。”当陈汉第一次来找任国勇的时候,其实是要“取经”。 2001年,任国勇的弟弟因为涉嫌贪污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任国勇坚信自己弟弟绝非贪赃枉法的人,于是,他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从此踏上了涉法上访的道路。从弟弟一个人的事儿,到村上的一些不平事儿,诉求也从为弟弟正名到追究相关村干部的责任,在这条检举举报的道路上,一走就是7年。7年前,他亲手栽在门口的7棵柿子树,见证了他7年的光阴。 一年一年柿子红。在他的努力下,弟弟的案件被重新审查,恢复了名誉。一时间,任国勇在村里人气骤增。很多群众遇见问题都会慕名而来,征求他的意见。柿子树下,成了天然的“会客厅”。 “让他三尺又何妨?”任国勇听了陈汉的来意,开门见山就给陈汉讲起来道理。 陈汉以为自己会得到任国勇的支持,会学习到很多上访告状方面的“技巧”,让自己少走弯路,却不想,任国勇并没有支持自己上访告状的想法。 “从去年到纪委信访部门举报后,人家纪委信访干部一趟又一趟地来,就坐在这柿子树下,给我做工作,讲政策,现在问题也给我合理解决了,还专门来村里召开以案促改会议。他们工作不容易,咱们这样的小事儿,就别给他们添麻烦了。”任国勇一番话解开了陈汉的疑惑。 “以后有啥事儿就给我说。我现在是咱们村的民意廉情监督员,这活儿没啥利益,但是责任重大。我也乐意当这个‘监督员’。”信访问题化解中,了解到任国勇为人耿直,在群众中威信比较高,龚店镇政府专门给他颁发了民意廉情监督员的聘书,让他发挥余热,化解村内信访矛盾。 而今,7棵柿子树的树干已经有碗口粗了,华阴如盖。它浓荫下的“会客厅”,依旧如初。只不过,谈论的议题,已经从如何上访举报变成了如何化解矛盾,那个柿子树耄耋之年的主人,也从一位老上访户化身成了民意廉情监督员。

    [更多详情]
  • 18 2020-11

    河南淅川:丹江库区移民回乡品橘

    11月15日,南水北调源头所在地河南淅川丹江大观苑举办第六届秋获丰收节——橘子采摘活动,邀请因南水北调工程移居各地的老乡们回到老家,齐聚丹江岸,共飨丹江橘。 橘园里,农民们用丹江蜜橘、辣椒、绿叶拼出“丹江库区移民地图”,欢迎丹江移民老乡回家。据了解,南阳、郑州、新乡、平顶山、许昌、漯河等地区是丹江库区淅川移民的主要外迁地,背井离乡的丹江移民,唱响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更多详情]
  • 18 2020-11

    河南温县:发展“四大怀药” 助力农户增收

    11月13日,河南省温县,怀山堂公司的一名职工在仓库内整理铁棍山药。 初冬时节,河南省温县的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等“四大怀药”陆续进入收获季,农民们抓紧采收、销售。 近年来,河南省温县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四大怀药”种植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把怀药加工成茶饮、药材、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7 2020-11

    柘城县: “一村一品”促脱贫

    11月13日,柘城县起台镇“秋风家庭农场”药材基地内村民们在忙着采摘婺源皇菊。该镇以“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着力培育潜能产业,目前全镇已有各类种植基地、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0余家,使得3000多名家庭留守劳力能就近打工,实现了增收脱贫。

    [更多详情]
  • 17 2020-11

    孟津县小寨村红富士糖心苹果成“新宠儿”

    11月11日,记者在孟津县会盟镇小寨村的南山岭上看到,连片的红富士苹果园一望无际,树上密密麻麻挂满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枝叶间,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丰收图景,引来大批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记者沿着平坦的水泥公路,走进村民曲中乐硕果累累的红富士果园,浓郁的醉人果香扑鼻而来。正在忙着采摘苹果的曲中乐热情地过来打招呼,顺手递上刚摘下来的红富士苹果说:“先尝尝,这个时候的苹果最好吃,咬起来‘咔嚓咔嚓’的,又脆又甜。” 据了解,果农曲中乐今年已63岁,20年前就开始种植红富士苹果,是村里出了名的女强人,更是远近有名的果树种植能手,她家的5亩苹果园被她管理得像模像样,预计今年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左右。老曲说,今年苹果口感特别好,因为前期干旱,苹果糖分含量高,后期雨水充足,个儿大,是难得的一个丰收年。 据村干部介绍,小寨村共有866户、3700口人,北临黄河,南依邙岭,拥有肥沃的黄河滩地2000多亩、日照充足的山岭坡地2000多亩。尤其是绵延数公里的邙岭,如一道天然屏障环绕村南,为小寨村发展优质苹果基地提供了禀赋支撑。当地群众紧紧依靠这一地理优势和气候资源大力发展苹果树种植。因小寨村山岭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再加上村民科学种植、管理,广施农家肥、有机肥和套袋技术进行无公害培育,该村产出的苹果皮薄、肉细、酥甜,口味极佳。 57岁的果农李占轩是村里的苹果种植大户,种植果树面积达15亩,拥有早熟藤木、中熟嘎啦、晚熟红富士等多个品种,从每年8月开始到年底基本不断果。由于注重疏花、疏果的科学管理,李占轩的果树枝繁叶茂、果大色红、清脆甘甜,糖心果品多,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李占轩一边为采摘游客装箱称重,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15亩苹果树是他们家的“取款机”,建新房、买车、供孩子上学等全靠它。 小寨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大户单独承包”等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有效调动群众发展红富士苹果产业的积极性。目前,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平均亩产量达6000斤,年产值在1250万元以上,拥有早熟藤木,中熟嘎啦、红星、美八及乔纳金,晚熟红富士等10多个优良品种,已成为该县规模最大的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如今全村仅苹果种植户就达190多户,“1亩果园收入1万元”的美谈也从该村传出,是果树真正成了该村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脱贫致富的“甜心果”。

    [更多详情]
  • 17 2020-11

    10月份农业农村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10月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抓好秋收秋种,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强化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安置保障,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持续巩固。 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东北地区和南方稻区全力抢收快收,强化机具调度和机手培训,减少收获环节损失。全国秋收基本结束,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秋冬种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冬小麦、冬油菜播种进度均已超过九成,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生猪恢复形势继续巩固。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1.5%,已连续5个月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6.9%,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随着生猪生产恢复速度加快、出栏量增加,猪肉供需形势持续改善,价格连续11周回落,10月份价格同比首次下降,11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价格每公斤46.47元,较2月中旬的高点下降13.17元。 “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回落。秋菜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增加,价格季节性下行,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4.7元,环比跌1.7%。禽肉禽蛋供应充足,价格稳中略降,活鸡和鸡蛋集贸市场价环比分别下降1%和2.2%。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牛肉、羊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和0.8%。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0月份CPI同比上涨0.5%,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鸡蛋和鲜菜等食品价格影响CPI下降0.41个百分点。 长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完成长江水域渔船渔民退捕任务。通过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务工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渠道,截至11月6日有就业意愿的渔民转产就业人数达到12.44万,占需转产就业人数的96.67%;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积极落实退捕渔民养老保险、资金保障等政策,推动17.05万人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占应保人数的99.44%。 农业投资增速加快。受畜牧业投资强力带动,农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正增长。1-9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653亿元,同比增长14.5%,较1-8月和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3个和16.6个百分点。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相关政策引导下,工商资本下乡积极性提高,全国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增幅达9.9%,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1.4个百分点。 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回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已经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据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典型调查,截至10月中旬,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率超过96%,返乡留乡农民工已就地就近实现就业的超过七成。 总的看,农业丰产丰收,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好秋粮收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秋粮收购,引导农民适时卖粮,确保颗粒归仓增产增收。高标准完成秋冬种,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南方冬油菜生产,为夏季粮油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毫不松懈抓好生猪及禽类生产,抓好冬季瓜菜生产,保障“菜篮子”市场供给。突出做好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拓宽渔民转产就业渠道,确保渔民就业有出路、生活有着落。加快冬春农田建设,确保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