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20-11

    “黄金叶”里掘金忙

    金秋时节,正是烤烟、卖烟的好时候,在南李村镇孙洼村,种烟大户崔会强家的烟叶再获大丰收。近年,该县烟草局为烟农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并提供滴灌系统、蓄水池、烟炕、烤烟机等配套设施,让烟农没有后顾之忧,轻松走上致富路。图为农户分拣烟叶的场景。

    [更多详情]
  • 04 2020-11

    郏县薛店镇:整合土地流转 激活土地资产

    近日,在薛店镇韩店村西侧,五六辆大型农机正在平整土地。这块地有500多亩,平整后将全部种上优质小麦。 韩店村有2851人1668亩耕地,土地分散经营,耕种成本高,很多农户收益微薄,有的地块甚至出现无人耕种现象。为改变现状,薛店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大户集中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今秋腾茬前,韩店村积极引导村民将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平整整合,村集体再以招标方式出租给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 “土地流转能让想种地的村民规模种植,提高效益,让不想种地的村民拿到高额租金。同时,以前废弃的沟渠、田间小路、田埂等经整合后又多出20多亩,可为村集体带来1万多元收入。”韩店村党支部书记刘秋路对土地流转很有感触。 今年50岁的王朝选原来在外地做拆车生意,去年回村后想投资生态农业,但由于流转的土地分散,没法规模经营,想法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经过投标,今年他拍下了一块200多亩连片土地的3年经营权。“今年先种小麦,明年建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王朝选说。 村民胡彩垄也是受益者。她全家4口人3亩地,丈夫常年在苏州打工。“以前农忙时,俺当家的得从苏州回来,除去路费,1亩地赚不了300元。今后不仅每年可得租金2100元,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比自己种划算多了。”胡彩垄说。 “通过整合流转,小块地变身大块地,激活了土地资产,实现了种植大户、一般农户和村集体三方共赢。”该镇组织委员宋钢棋说。 截至目前,全镇经村集体流转土地近6000亩,计划成立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各类种植园区20个,为实现农村强、农民富、农业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更多详情]
  • 02 2020-11

    菊花黄 增收忙

    近日,汝阳县三屯镇南保村金博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飘着淡淡清香的金丝菊田中来回穿梭,把一筐筐金丝菊运往烘烤车间。 三屯镇南保村青年农民张毅博夫妇近年返乡创业,带领乡亲成立了金博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菊花种植发展成当地特色产业。今春种植的1000余亩北京菊、苏北菊、金丝菊等喜获丰收,将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2 2020-11

    蔬菜扶贫基地助农增收

    昨日,在新安县正村镇十万村田野里一排排蔬菜大棚内,秋收后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长势良好,年底前,这些新鲜蔬菜即可投放当地市场销售。 该蔬菜扶贫基地是正村镇白墙村、上坡村等周边6个贫困村联建的集体经济项目,占地150亩,共建有31座温室大棚。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可带动100余名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增收,确保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受益。

    [更多详情]
  • 02 2020-11

    水蛭养殖为扶贫“造血”

    水蛭,又名蚂蟥。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被汝阳县小店镇关帝村仙草农业水蛭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洛洛当宝贝一样精心饲养起来。别看它长得吓人,却是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李洛洛是一名退伍军人。2016年至2018年,他曾同战友在安徽蚌埠养过水蛭,因收益不错,便盘算着在洛阳办个大型水蛭养殖基地。 依山傍水的关帝村是养殖水蛭的好地方。今年3月,李洛洛便同合伙人在关帝村承包400亩地,开始尝试养殖水蛭。 在仙草农业水蛭养殖基地,养殖池错落有致地建在空地上,整个池塘外围都被纱网围了起来,池塘里放满了网箱,网箱壁上密密麻麻地附着水蛭。 李洛洛介绍:“我们饲养的是金线蛭,与普通水蛭不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水蛭不吸血,最爱吃的是田螺,市场上供不应求,完全不愁销路。” 水蛭养殖5个月即可销售,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水资源优势,以及公司独到的养殖技术,第一期水蛭大获丰收。 李洛洛算了一笔账,如今每斤干水蛭市场售价在1200元以上,每亩池塘收益能达4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达500万元。李洛洛对养殖前景充满信心:“明年可以养殖两期,收入会更加可观。” 如今,小小的金线蛭成了扶贫“造血”的“软金子”。贫困户陈晓芹是水蛭养殖基地的工人,家里有老人小孩,生活压力大,养殖基地解决了她的务工问题。在基地内工作的工人约100名,其中1/3都是周边的贫困户。 72岁的村民孙金木是水蛭养殖基地较早受益人之一。由于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他们家的收入来源成了问题。听说村里办了水蛭养殖基地,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现在每个月有两三千元工资,家里的日子也宽裕起来了。” 一人富不算富,李洛洛想带着群众一起致富。他说,公司明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三年内扩至3000亩,还准备将水蛭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农户养殖出来的水蛭,公司负责收购,完全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帮群众实现“零风险脱贫”。

    [更多详情]
  • 02 2020-11

    鲁山县王留松:种金丝皇菊亩收万元

    10月27日,鲁山县张良镇余庄村北的一大块菊花地里,朵朵金丝皇菊花开正艳。“这些金丝皇菊品相不错,价钱按咱们此前约定好的结算,不能卖给别人。”安徽亳州药材经销商高先生对种植金丝皇菊的王留松说道。 今年53岁的余庄村村民王留松以前在江苏徐州经商,几年前回到老家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成立了兆祥农民种植合作社,种反季节大棚蔬菜和张良姜等,收益不错。今年4月份,经一位朋友牵线,他和安徽亳州一家药材公司签订了金丝皇菊种植购销合同。目前,他种植的20多亩金丝皇菊已到了采摘期,这次安徽客商专门前来,就是现场看看菊花品相。 金丝皇菊有疏风清热解毒的作用,金丝皇菊加点枸杞,泡茶喝还可以预防干眼症。由于金丝皇菊色彩鲜亮,泡出的茶水颜色很好看,近年走俏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据亳州来的客商介绍,金丝黄菊亩产鲜花最少在10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9元;第二年发墩,每亩长出的幼苗最少能卖3000元,刨除成本,一亩地收入在1万元以上。 另据王留松介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药材前景看好,除了种植药菊外,他的合作社还种植一些“香棒”(白芷的别称)。“看准市场,多种经营才能让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曾在外闯荡多年的王留松说道。

    [更多详情]
  • 02 2020-11

    淮滨县:机械化秋播不误农时

    霜降初至,眼下正值小麦黄金播种期,淮滨县农户抓住近日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小麦播种工作。 今年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淮滨县创新秋播生产模式,推广机械化播种,将传统的分散的生产环节融为一体,一次完成,从整地到播种,一个星期内便可完成全部工作,既省工又省时。 10月28日,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等深入淮滨县田间地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加大新型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做好耕整地、种子包衣和封闭除草等工作,助力该县秋种质量全面提升。

    [更多详情]
  • 30 2020-10

    再生季亩产超300公斤!商城县再生稻示范基地测产结果喜人

    “再生稻亩有效穗26.25万,平均穗总粒数77.6粒,结实率为87.7%,千粒重以该品种的理论值计25.0克计,实测头季机收碾压对产量 影响损失率为20%,则理论产量为357.3公斤/亩,八五折后实产为303.7公斤/亩。”日前,在河南省商城县鄢岗镇肖寨村万亩再生稻集中连片种植区,阵阵稻香扑面而来,金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一派丰收的景象,正在对再生稻进行测产的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研究员,激动地向大家宣读测产结果。 据了解,由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农科院、南阳市农科院、信阳市农科院、商城县农业农村局等省市县三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对位于商城县鄢岗镇的再生稻生产与产业脱贫万亩示范基地再生季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通过随机抽样法进行测产,理论产量达到亩产357.3公斤,加上头季产量650公斤,两季产量突破1000公斤,实现了吨粮田,达到了预期目标。 “今年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再生稻还能逆势而上,产量与效益都有增加,这说明种田也得讲科学。现在,大伙儿种植再生稻的热情是越来越高了。”鄢岗镇肖寨村再生稻种植大户肖世林高兴地告诉笔者,他今年种植了200多亩的再生稻,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战胜了今年以来早春低温、夏初干旱、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带来的不利影响,头季稻平均亩产660公斤,明显高于周边一季中稻的产量水平,再生季也于近期收割完毕,平均亩产为370公斤,两季亩产达1030公斤,亩效益超过1000元。 尹海庆研究员在测产现场表示,今天这次测产与往年相比意义非凡,在连续遭遇了多次自然灾害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证明了信阳市农科院再生稻技术创新团队研发的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成熟可靠的,是经得起不利气候条件检验的安全生产技术,对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涉农领域“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信阳8县2区大力推广。 近年来,商城县通过高产示范带动,全县再生稻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全县再生稻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了以肖寨村、曹寨村为中心的多个整村推进的先进典型,全村农户依靠种植再生稻走上了致富路。下一步,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商城县将继续围绕再生稻产业,发展规模经营、推广先进技术、创建稻米品牌、助推产业脱贫,把再生稻产业做大做强,引领水产稻产业向更加良好的态势发展。

    [更多详情]
  • 30 2020-10

    第十五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将在泌阳县举行

    10月28日,记者从泌阳县获悉,第十五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将于11月4日至6日在驻马店市泌阳县举行。 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组织举办的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是全国性行业盛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本届大会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牛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夏南牛品牌优势,搭建牛业及相关产业合作平台,推动构建适应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河南牛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据悉,泌阳县作为畜牧业大县、河南省肉牛主产区,是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的诞生地。经过13年发展,该县夏南牛产业全口径收入120亿元,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种群扩繁、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中国畜牧业协会认为,泌阳县夏南牛产业模式对于引导全国牛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牛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更多详情]
  • 30 2020-10

    宁陵·刘楼首届菊花节盛装开幕

    10月26日上午,宁陵·刘楼首届菊花节暨摄影诗歌大赛在该县刘楼乡陈庄村盛装开幕。眼下,该村菊花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菊花品种200多个,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据了解,菊花种植已带动周边村庄400余劳动力就业和10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成为全县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