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20-07

    河南:玉米进入拔节期及时追肥很重要

    近期全省大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但大部墒情适宜,总体气象条件对夏玉米及大秋作物的旺盛生长较为有利。6月30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夏玉米七叶后将很快进入拔节期,应及时进行追肥;花生、大豆等秋作物也应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齐、苗壮。 据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网259个测站0~50cm资料显示:目前有111个(占43%)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为偏湿;有9个(占3%)测站墒情不足,其他139个(占54%)测站墒情适宜。与6月21日监测结果相比,豫中、豫西等地偏湿站点数有所减少,其他地区土壤墒情无明显变化。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本周我省降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区暴雨洪涝,要及时疏通沟渠,消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涝渍发生。目前全省大部田间湿度和温度条件易于病虫害滋生,各地要做好草地贪夜蛾、黏虫、叶斑病等病虫害及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治工作。 此外,汛期已至,各地应及时关注天气信息,做好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

    [更多详情]
  • 01 2020-07

    河南尉氏:桑葚基地欢乐多 脱贫群众笑声扬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6月27日,伴随着村广播里《在希望的田野上》甜美熟悉的歌曲旋律,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双洎河畔的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关庄村桑葚种植基地。 看到笔者到来,正在这里整理桑枝和桑叶的10余名村民,便乐呵呵地与笔者攀谈起来。“现在国家这政策是真好呀,就拿前两天过这端午节来说吧,村干部们给俺送来了粽子,还让俺在这园里干了点轻活……”该村脱贫户梁广林满脸笑容地说。 “可不是哩,从这个桑葚园建起这几年来,俺都不断在这里帮忙除个草、浇个水啦,都收入了好几百块钱哩,离家还近……”还没等梁广林说完,第七村民组的脱贫户卜美英,便笑盈盈地接过来了话茬。 据了解,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关庄村村民关红杰、关巧月夫妇俩通过土地流转,利用本村东侧这30来亩地建起了桑葚园,由于他们科学种植,实干巧干,终于把这原来这不成啥庄稼的庄户地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如今的绿色生态园。每逢桑葚采摘盛期,周边城乡到此采摘桑葚、游览田园风光的人络绎不绝,人数最多时每天可超过500人次。 随着桑葚基地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品种更新,使桑葚园里的收入亦有增加,他们夫妇俩便主动为村里的脱贫户,在这里找到了挣钱的门路。“现在,俺村的脱贫户能在这里干些零活挣些钱,也算是俺们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的一点力量吧……”平时不善言语的基地负责人关红杰说。 “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俺光荣地脱了贫。以后,俺一定要用辛勤劳动换来稳定收入,争取早日同大家一道实现‘小康梦’……”脱贫户韩留亭的几句实在话,让在场的人们都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更多详情]
  • 01 2020-07

    河南滑县:金银花铺就群众致富路

    6月30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滑县牛屯镇前街村,一望无际的金银花正含苞待放,田间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金银花丛中,农人劳作的身影若隐若现,手指在金银花藤上跳动着,娴熟地采摘着新鲜的金银花嫩苞。 “我们早上5点钟就起床来采摘金银花了,等到8~9点钟太阳大了就回家,一斤金银花5~6元钱,一早上能挣40块钱左右,家里有老人孩子,也不能外出打工,离家近能顾家,活儿也不累,挣个零花钱。”在田间劳作的该村贫困户郭进安说。 “早上起得早,能呼吸新鲜的空气,锻炼锻炼身体,能坐着摘,能站着摘,不受拘束。”另一位“摘花工”附和道。 看着火热的采摘场景,金银花种植大户郭朝泽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金银花采摘时期,主要采摘的是未开放的花蕾。这期间金银花一茬接一茬地长,雇的人员有贫困户还有一些周边的农户,采摘期间平均每人收入是5000元左右。种植麦子1亩地平均收入是1200元左右,而现在种植金银花平均1亩地收入2万元左右。” 据了解,前几年,该镇种植金银花的农户还比较少,不成规模,在销售价格上也不具优势。近年来,该镇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鼓励农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种植金银花、大蒜等农作物,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在开始种植的时候,心里没底,也不知道收成咋样,价格咋样,种植技术一窍不通。村干部一直劝说,区长一趟一趟往家里跑,后来就想着试试吧,结果收入确实比种植麦子、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高,现在我自家种的有60亩,其他村民看收入高了,也都纷纷种了起来,全村大概种了有600亩左右。”徐庄村村民郭红武边用新购置的烘干机烘干采摘的金银花边介绍道。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只有群众有收入,脱贫才会有信心。下一步,我镇将持续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金银花、金丝皇菊、三樱椒等特色农作物,并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为群众广寻销路,为群众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镇副镇长高威说。

    [更多详情]
  • 30 2020-06

    商丘:无公害辣椒抢“鲜”上市

    6月29日,在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辣椒交易市场里,10多名员工正忙着分拣辣椒装箱外运。眼下,该乡700余亩温棚早茬辣椒喜获丰收。近年来,该乡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辣椒,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辣椒规模种植基地,吸引了广东、南京等地的菜商前来收购。

    [更多详情]
  • 30 2020-06

    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我国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这是我国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 《意见》强调,设施种植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设施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是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设施种植绿色高效发展的机械化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面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支持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 《意见》要求,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示范引导和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种植设施区域布局,大力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温室,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快设施装备与设施专用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装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设施种植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快设施种植现代化步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机械化支撑。

    [更多详情]
  • 30 2020-06

    河南省南部普降暴雨 雨后农田要及时排水散墒

    6月27日至28日,我省南部普降暴雨,其中信阳大部和驻马店局部出现大暴雨。省气象局及时启动了Ⅲ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建议农民朋友雨后及时排水散墒,防止农田积涝。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此次过程强降水中心位于淮河上游,需关注降水对其下游的影响,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及水库的防汛工作。预计7月4日前后我省还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气象部门建议,首先要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加强我省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与排险,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做好河流水库调控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汛情或险情。其次要防范城市内涝及农田积涝。强降雨将使黄河以南部分地区发生城市内涝及农田积涝,建议雨后及时排水散墒,减轻渍涝危害。最后,要需加强山洪及地质灾害防御。

    [更多详情]
  • 30 2020-06

    商水县“甜蜜产业”促农增收

    6月27日上午,商水县平店乡周王村第一书记马飞、支部书记王卫东在本村西瓜种植基地了解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该近年来,该县在推进产业脱贫工作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西瓜、草莓、甘蔗等“甜蜜产业”,全县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生产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30 2020-06

    柘城县:抢抓农时趁雨追肥

    6月27日,柘城县岗王镇天门赵村村民正在玉米田撒施复合肥。近期,柘城县降雨较多,有利于玉米生长,当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做好田管、有效施肥,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29 2020-06

    喜雨润农田 秋苗“喝饱”了

    6月28日上午,河南省郏县王集乡柴堂村北头的农田里,绿油油的农作物在夏雨中愈发显得生机勃勃。从27日晚间开始的降水为郏县737平方公里的大地带来了甘霖,更为秋作物的生长带来了良好墒情。

    [更多详情]
  • 29 2020-06

    河南夏种夏管有序进行

    今年以来,河南省坚持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两手抓,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推动夏种夏管有序进行。 据悉,河南夏收已圆满结束,从农业专家预计和实地测产的情况来看,今年河南小麦丰收已成定局。今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有望在去年749.08亿斤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增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在855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达1350万亩,较上年增加146万亩;收获小麦品质较高,籽粒饱满、容重高、品相好,大多数在二等以上,质量明显好于常年。 在组织做好夏收的同时,河南农业农村部门动员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夏种夏管,全省夏种基本结束、夏管接续展开。截至6月21日,全省累计播种秋季作物11692万亩,秋粮稳定在7600万亩;秋季作物累计追肥2364万亩、化学除草3259万亩、查苗补种48万亩。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河南全省基本无有效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中到重度旱情。在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旱抢种,累计抗旱浇灌4447万亩。6月8日后,全省出现3次明显降雨过程,有效缓解了旱情,各地组织农民趁墒抢种,确保了应播尽播。 同时,河南农业农村系统强化病虫害防控工作,尤其是抓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利用黄河、淮河、沙河和豫冀交界4条监测阻击带,开展监测阻截,抓好黏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确保秋粮生产安全,实现“虫口夺粮”。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稳当前,又要保长远。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做好“三夏”期间各项工作的同时,还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产业效益。今年河南省投入资金101亿元,计划建设66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在12个省辖市30个县同步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