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0-05

    孟津西瓜喜添“新丁”填补全省空白

    近日,记者从位于孟津县的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获悉,继4月9日基地培育出“华晶十三早熟袖珍型西瓜”后,该中心新培育的“精灵”型袖珍无籽西瓜近日成功上市。孟津西瓜喜添“新丁”,该品种填补了全省袖珍西瓜在无籽培育上的空白,也使得袖珍西瓜的长途运输和耐储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精灵”型袖珍无籽西瓜是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合作攻关,成功培育出的可大面积推广、耐储存、可贩运的中小果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近日,专家现场测试和品尝结果显示,该品种西瓜单果重约3公斤,果实中心含糖12.5%,除了保持皮薄、瓤甜、多汁的优点,还避免了吃瓜吐籽的不便。 研究中心主任朱忠厚介绍,该中心通过严格精选育苗、削叶贴接嫁接、人工精确授粉和“控湿、增温、透气”等优化栽培模式,实现了袖珍西瓜的耐储存和长途运输,使外地消费者也能吃上袖珍无籽西瓜,克服了小果型西瓜长途运输易裂果、损耗大、保质期短的难题。除了满足当地人鲜食,这一品种还可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为扩大袖珍西瓜的销售范围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更多详情]
  • 07 2020-05

    河南紫花苜蓿青干草产量创新高

    4月27日,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草畜专项紫花苜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暨现场测产会在项目基地---兰考县河南花花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在百亩示范基地,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紫花苜蓿WL363青干草产量为404.85kg/亩,按第一茬占比35%折合年干草产量1.157吨/亩,从长势、品质上都比往年有较大提高,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现场测产会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花花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对开封市兰考县河南花花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紫花苜蓿基地进行了测产。专家组在紫花苜蓿WL363生产示范区随机选取9个点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区紫花苜蓿WL363的平均株高为77.7厘米,平均鲜草产量为1700.35kg/亩,依据实验室苜蓿鲜草风干水分测定结果,按鲜干比4.2:1折合苜蓿青干草产量为404.85kg/亩,按第一茬占比35%折合年干草产量1.157吨/亩,从长势、品质上都比往年有较大提高,产量更是创下了新高。 测评现场,优质牧草专题负责人冯长松博士介绍说,该示范基地紫花苜蓿长势较好,病虫害较少,紫花苜蓿产量高,叶茎比较高,品质好,表现出优质高产的特点。 据了解,此次现场测评会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牵头组织。目的是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2020年河南省“四优四化”工作部署,助力河南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种养业结构,强化黄河滩迁建土地腾退集约利用、解决畜牧业优质牧草短缺的发展瓶颈,引领黄河滩区优质苜蓿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优质牧草本土生产替代进口、夯实草牧业基础,示范推广牧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发展河南省优质苜蓿产业。

    [更多详情]
  • 07 2020-05

    河南:大范围降雨来袭要预防小麦倒伏

    受高空槽及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5月6日夜里到7日,我省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需做好雷电、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及大风引起的小麦倒伏。 根据预报,6日夜里到7日全省有中雨,南部、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东部、南部25mm~50mm(局部50mm~70mm)、其他地区10mm~25mm,小时雨强20mm~40mm。降水过程中全省有4级~5级偏北风,阵风6级~7级。 另据5月6日监测资料显示,豫中、豫西、豫南大部和豫北、豫西南、豫东局部有55%的测站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豫西、豫中、豫西南、豫南、豫东缺墒站点呈明显增多的趋势。此次降水将有效缓解东部、南部部分地区旱情,对灌浆期小麦有利。但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及大风引起的小麦倒伏,以及雷电、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户外人员安全、设施农业等的危害。 具体预报如下:7日,全省有小到中雨,南部、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8日白天,全省大部地区有小雨,东部、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夜里到9日白天,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他地区小雨逐渐停止。9日夜里到12日,全省以多云到晴天为主。

    [更多详情]
  • 06 2020-05

    河南郏县:扶贫西瓜甜在群众心坎儿上

    5月5日,郏县李口镇小昝庄村裕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西瓜大棚内一片忙碌景象,在此务工的贫困户正忙着摘瓜、搬运、装箱、装车和送货。 “真没想到,我们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家门口儿能干活儿,一天50元的收入,年底还能分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儿了!”贫困户刘付立乐呵呵地说。 小昝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共103户403口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2人,其中已脱贫9户28人,政府兜底保障4户4人,目前已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小昝庄村紧扣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脱贫思路,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大棚特色果蔬种植为抓手,瞄准专业生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在脱贫奔小康路上精准发力,共投资65万元,流转土地24亩,建设蔬菜大棚11座,温室大棚1座,2019年纯利润达10.5万元,累计吸纳8名建档立卡户入社务工。整地、打畦、浇水、授粉、拔草等农活儿每个月能带动贫困户增收近8000元。 近年来,李口镇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支部+合作社+市场+农户”合作模式,共发展特色果蔬种植3200余亩,实现全镇161户贫困户产业带贫全覆盖。

    [更多详情]
  • 06 2020-05

    5月将召开全国第三届土壤调理与修护高层学术研讨与论坛会议

    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成为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的一个必要实施途径之一。 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4号令《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指示精神,以提升耕地地力、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探讨当前耕地质量提升新技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维护健康土壤环境为目的,实现耕地质量持续稳步提升等新技术和新途径共享。 经研究,并报经相关部门同意,定于2020年5月23日~24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全国第三届土壤调理与修复高层学术研讨与论坛会议”。

    [更多详情]
  • 06 2020-05

    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为小麦及时浇好灌浆水

    近期河南省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全省旱情有所发展。5月5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目前河南省冬小麦已陆续进入灌浆期,此间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植株代谢旺盛,豫北、豫西、豫中、豫西南、豫南等墒情不足的地区,要及时浇好灌浆水,为小麦灌浆打好水分基础。 据悉,本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根据当前墒情和作物需水状况,预计从现在至5月10日,豫西大部、豫北部分县(市)土壤墒情不足,为轻~中度干旱;其他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省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各地要避免植株功能叶片和根系活力过早衰退。在灌浆初期适当进行叶片喷肥以补充小麦后期生长所需营养。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继续加强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做好地下害虫、麦蜘蛛、白粉病、锈病及麦蚜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更多详情]
  • 06 2020-05

    三门峡市苹果销售大头落地

    2019年是全国苹果丰收年,晚熟苹果下树时市场走货较慢,果农货源被动入库较多,是全国冷库库存容积率最大的一年。春节前后本是水果销售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影响苹果销售进度。 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苹果销售。尤其是苹果最多的灵宝市,领导最重视、措施最得力、效果最显著:一是采取市直单位与苹果重点村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果农销售苹果,定期通报帮扶措施与销售动态信息;二是整理冷库苹果货源信息,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合作,通过商超、批发市场、京东电商等平台销售苹果;三是针对疫情期间外地车进不来本地车出不去的问题,及时收集货运信息提供给冷库,帮助解决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的困难;四是疫情期间,调动多方力量协调办理苹果加工包装务工人员健康证和通行证,帮助营销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4月28日,市园艺工作总站对我市冷库苹果销售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一行人员在寺河山走访了苹果种植大户,了解果农苹果销售情况。随后,又深入灵宝市阳平镇北社村冷库群,实地查看部分冷库库存情况,了解冷库苹果存量和走货情况。通过调研掌握到的信息,2019年度我市冷库存果20万吨左右,目前剩余不到15%,这些库存基本是果商为维持固定客户周年供应预留的苹果,后期不存在销售压力。

    [更多详情]
  • 06 2020-05

    夏邑二十万亩西瓜上市

    “小寒育苗立春栽,清明开花立夏卖;品质优无公害,每亩收入超万块。”5月5日,夏邑县北岭镇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万连的一首打油诗道出了“中国西瓜之乡”的时令和效益。 随着“第三届河南夏邑西瓜文化节云上直播”系列活动的紧张筹备,2020年夏邑20万亩8424西瓜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的采购商,备受消费者青睐的8424西瓜于“五一”后开始规模销售。与往年点对点销售模式不同的是,今年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和顺丰等快递行业直接入驻,参与网上销售。 据了解,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夏邑20万亩8424西瓜整体产量预计高于去年,将达65万吨,整体价格与往年持平。今年夏邑8424西瓜集中上市期比往年提早了7天至10天。但由于前期少雨,整体糖分高于往年,也就更加甜脆可口。 198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培育出品系为24号的西瓜良种,且是早熟品种,故名早佳8424西瓜。在夏邑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该县从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引进早佳8424西瓜种源,一举成为夏邑当地西瓜生产当家品种,并冠名“夏邑西瓜”这一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2017年,夏邑被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同年“夏邑西瓜”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9年“夏邑西瓜”荣获河南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夏邑西瓜文化节暨“好西瓜大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商丘日报》多次组织记者深入采访报道,让夏邑西瓜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夏邑种植西瓜20万亩,是河南省西瓜第一生产大县。该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瓜农普遍采取拱棚多层覆盖形式种植,1月上旬育苗、2月定植、5月上旬上市。同时,夏邑西瓜普遍采用“自根—非嫁接栽培”,与嫁接栽培相比,这样既可以缩短西瓜田间生长时间,使产品提前上市,又保留了西瓜原有的口感风味。今年冬春晴好天气多,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总体来说,气候对西瓜前期生长比较有利。当地群众和科教人员还摸索出通过采用三棚四膜多层覆盖,即两层大棚+小棚+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创造了类似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小气候”,实现提早上市,含糖量较高,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记者在夏邑西瓜核心产区北岭镇了解到,由于西瓜不能重茬种植,该镇采取土地轮作方式,尽管农资生产成本和劳动用工成本也逐年增加,但从订单来看,今年8424西瓜零售指导价仍保持去年价格水平。 “第三届河南夏邑西瓜文化节云上直播”系列活动将于5月9日起举行,届时央视主播、地方电视台主播和网红主播互动,当地官员现场推介,当地200多家电商介入,共同为夏邑西瓜销售助力。

    [更多详情]
  • 30 2020-04

    南召县:皂角成为群众致富的“吉祥三宝”

    “我这100亩皂角林,已经有8年的树龄,因为种植得太密,影响皂角树通风采光,只有一小部分开花结果。你看,这一棵虽然只有鸡蛋粗,但去年结的皂角卖了300元。今年春季,我从这块地里挖了15000棵皂角树,买了30多万元。”种植大户李士信喜忧参半地说。| 4月28日,在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皂角基地,李士信带着18个“全副武装”的村民,在皂角林深处搭着木梯,两三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忙碌着,他们轻巧地躲过长长的“铁蒺藜”,用小油锯轰隆隆地给皂角树实施“斩首”行动,然后用塑料薄膜把顶部包扎起来,让皂角树涅槃重生,重新定干定型,以期长成伞状树冠,可以结出更多的“致富果”。 2004年以来,李士信累计投资130万元,在留山镇土门村陆续建立2个皂角种植基地,栽植了7.8万棵皂角幼树。他一个人没有时间侍弄这些苗木,就安排村里18户村民在皂角基地务工,从事除草、打药、截肢等活计,其中带动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年均务工收入10000元以上。72岁的任广付一家4口人,儿子有点智障,儿媳患精神病。李士信就安排任广付父子俩长年在基地务工,每天每人收入100元,解决了增收无门的难题。2019年任广付父子务工收入20000多元。 留山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王作中介绍说,皂角全身都是宝,皂角刺,俗名叫天钉,是一味中药,可以入药治病;皂角皮,加工后是制作洗化用品的原材料;皂角米,可以食用,有助于美容养颜。全村80%的群众都围着“吉祥三宝”发家致富,村里有200多户群众每年冬季外出购买皂角,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把全国80%的皂角从各地采集、收购回来;300多户从事皂角种植,500多户群众参与皂角加工、皂米分拣,形成皂角育苗、种植、购销、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1.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皂角加工集散地。 50岁的贫困户王合江,一家4口人,2个儿子。他本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腰间盘突出等多种长期慢性病,爱人患宫颈癌重大疾病,夫妻俩经常寻医问药,家庭因病致贫。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王合江在盖厢房的时候,不慎从平房上摔下,肋骨摔断三根,脑出血昏迷不醒,住院治疗半月后,病情逐步好转,在家休养生息。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穷在思变。病情痊愈的王合江,和邻村一个朋友结伴而行,外出到四川、湖北、陕西、山东等走村串户采集、收购皂角。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他俩在外采购几吨皂角回来,然后,在村里加工点经过简单的加工,打成皂角米对外销售。现在他家现存皂角米3吨,价值20多万元。“我每年外出3个月采购皂角,收购2吨左右,除去购买、加工成本,一年下来收入8万元。依靠收购皂角,不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而且顺利实现脱贫致富。”提起皂角产业,王合江兴奋地说。 据了解,留山镇土门村617户、26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其中,有30户贫困户常年外出收购皂角,20多户贫困户在村里从事皂角种植、皂米分拣,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与之相邻的,玲珑山村成立皂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拥有种植大户12家,全村种植皂角1000余亩,300余户从事与皂角相关产业,原材料收购、产品销售不仅辐射国内8个省份,而且皂角产业拓展到老挝、缅甸、越南3个东南亚国家。 南召县留山镇因势利导,牵头组建了皂角产业联合党总支,引导全镇群众种植皂角树,成立皂角产业管委会,规划建设皂角产业园,推进皂角精深加工,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30 2020-04

    宜阳县:优质苜蓿今年首茬收获

    当下,在宜阳县高村镇丰涧村,优质苜蓿迎来今年第一茬收获。这里也是洛阳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全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草畜专项示范基地。 “四优四化”是我省提出的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瓜果为重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重大部署。苜蓿草质优,蛋白质含量高,是改善乳肉品质、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饲草品种。目前,苜蓿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加之受疫情影响,进口苜蓿价格波动较大。 作为畜牧大市,洛阳正在着力打造绿色奶业、肉牛、肉羊、生猪和家禽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优质苜蓿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畜牧业质量效益。对此,洛阳农林科学院采取“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基地”模式,与国珍农业公司联合打造“紫花苜蓿—畜牧生产—有机肥”完整生态农业链,目前已在伊川、宜阳发展优质苜蓿示范基地8000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