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20-02

    柘城县村民正在喷施除草剂

    2月4日,村民正在为小麦喷施除草剂。连日来,柘城县各地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抢抓农时搞好春耕生产。

    [更多详情]
  • 05 2020-02

    中牟县韩寺镇:人勤春来早 蔬菜种植忙

    2月4日上午,中牟县韩寺镇街头颇为冷清,可大洪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菜农校利超正忙着给嫁接好的瓜苗打尖儿:“今年我种了4棚西瓜、1棚生菜,总共8亩多,过年没歇着。” “韩寺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蔬菜种植面积有4万亩,像校利超这样的种植户在俺镇有7000多户。”韩寺镇镇长刘长锁介绍,“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农业生产、保障蔬菜供应的措施,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为保障充足的蔬菜供应,韩寺镇对种植户开了“绿灯”。“开‘绿灯’不是‘不设防’。”该镇副镇长杨玉荣说,农户的农田和村庄是隔离的,要下地,必须经过各村疫情监督岗口,进行严格的人员排查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 当下,正是韩寺镇蔬菜大棚蒜苗收割、瓜菜育苗的关键时期。往年此时,各家都会雇一些临时工帮忙,如今虽不能雇人,但生产一如从前。“孩子们都在家,一起加加班、赶赶点还是不耽误收成的!”大洪村菜农校忠林说。 种的问题解决了,卖的问题怎么办?1月28日,韩寺镇召集农户代表与大宗收购商举行了防控期间蔬菜收购对接交流会,听取双方的建议和意见。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每天汇总各村卖菜需求,截至目前,群众急需售出的各类蔬菜约45万斤。该镇积极协调本地采购商小批量采购,还与中牟县农委及大型商超、大型居民社区积极对接,点对点直接供货投放。 “过完正月十六,就进入各类夏季蔬菜的育苗期,我们已提前安排,针对群众买种、买肥、买地膜等迫切需求,做好‘服务员’。”韩寺镇党委副书记董国增说。

    [更多详情]
  • 05 2020-02

    胡寨村村民在大棚忙农活 一人一棚戴口罩

    对农民来说,立春意味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始。在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的胡寨村,村民早早进入大棚,开始了农业生产。据村民介绍,村内大棚既有蔬菜也有水果。当下时间,棚内所种的桃树已经开花,蔬菜也已成熟。由于目前依然处于肺炎疫情期间,即便是入棚干活儿,村民也会戴上口罩。而以往3、4个人一起在大棚干活儿的场景也变成了今年一人一棚的工作模式。 桃树开花、蔬菜已熟 这两天,胡寨村村民何磊常常在自己的大棚中忙碌着。当下时间,棚内的桃树已经开花,何磊每天都要到大棚查看情况并进行授粉工作。他告诉记者,村民的农活儿其实早已经开始。以他为例,从大年初六这天开始,自己在大棚的时间要多于在家休息。 胡寨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东部的仪封乡。200余户村民的主要收入源自大棚蔬菜和水果。据了解,目前村内正在进行生产工作的大棚有53个,每个大棚占地不到两亩。水果、蔬菜,村民均可以自己选择种植品种。何磊的大棚中主要种植的是油桃,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年了。 说起目前的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他表示今年开始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因此推迟,“最近天气比较好,花期也到了,正好是授粉的时间,如果推迟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为了预防肺炎病毒,现在就是我一个人在棚里干活,出门戴口罩、进棚里也戴着”。 另一位村民张红霞告诉记者,自己所管理的大棚内种植着黄瓜、青椒等蔬菜作物,也有少部分桃树。当下时间,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蔬菜棚中修剪枝叶。 疫情期间,只敢一人一棚 不同于往年,今年春节张红霞的工作格外忙碌。需要她参与管理的大棚共有10余个,但目前能够参与管理工作的村民却只有4个。均摊到个人,每人需要负责至少两个棚的工作。 张红霞表示,目前负责大棚工作的4人均为一直在村内居住、生活的村民。往年这个时间,不少刚刚返乡的村民都会帮着一起进行工作,但如今,这些人均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就连出门都很少。 由于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村民也都十分重视预防工作。张红霞介绍,在目前的农业生产工作中,一个大棚内只能有一位村民。“按往年的计划,一般一个大棚内有3到4名村民一起工作,人多了,干活儿时还能聊聊天,效率非常高,往往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大棚的全部工作。 目前,张红霞每天需要到棚里工作6个小时以上,平均下来一个人两天可以完成一个大棚的工作,管理上确实有些吃力,但在她看来,这些也确实可以理解。 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张红霞现在每到出门时都会戴上口罩,见到村民也是远远打个招呼,很少凑近长聊,“到棚里干活也会戴着,毕竟特殊时期。”

    [更多详情]
  • 04 2020-02

    河南扶沟:打造“中原菜都”争分夺秒在行动

    “今天来看,你们的蔬菜生产还不错,咱们群众有积极性。因为疫情,现在存在流通问题,省农业厅牵头帮助你们把这些问题解决,畅通物流渠道,让咱们的菜产出来,销出去,保证农民的收入。” “你们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有这个条件,有传统,有一批技术人员,有便利的交通,老百姓有收入,这么好的基础,下一步省里支持着你们,咱们把这个事干起来,你们就是中原菜都,完全有条件把蔬菜产业做好。” “把河南的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抓上去,扶沟就是一个抓手……你们要搞蔬菜博览会,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里大力支持你们……” 2月2日,副省长武国定到扶沟调研蔬菜产业发展时,一句句暖心话语,饱含为民情怀,让现场聆听的扶沟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当日,武国定一行深入到柴岗乡梅桥村蔬菜种植基地,进大棚、看生产,访群众、问需求,讲形势、指方向,现场解决蔬菜生产销售渠道、发展定位、努力方向等问题,既解决当前群众燃眉之急,更为扶沟蔬菜产业发展现场把脉、指明路径。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治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陪同调研。 市领导路云、县领导张颖波、段然、朱良杰、任松奎、田豪杰参加调研。 打造中原菜都,扶沟争分夺秒在行动。当天晚上加班召开县四个班子会议,张颖波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武国定副省长扶沟调研讲话精神,畅通蔬菜销售渠道,切实保障群众收入和日常生活稳定。做好蔬菜产业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全力打造中原菜都。要强化政府引导,加大金融帮扶力度,服务产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差异化发展。要持续围绕蔬菜产业精准招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会上,并就武国定副省长扶沟调研部署任务,进行了具体分解,逐项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要求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以蔬菜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在富民强县、全面小康路上唱响扶沟声音,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更多详情]
  • 04 2020-02

    农业农村部: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确保及时采收上市

    针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局地蔬菜供给问题,农业农村部办公厅1月29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抓好冬春蔬菜生产,千方百计增加产量,对成熟蔬菜及时采收上市,配合有关部门保障蔬菜顺畅供应。 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摸清辖区内在田蔬菜种类、面积、产量,准确掌握本地需求、外调能力和购入需求。蔬菜主销区和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要把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纳入辖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南菜北运重点地区和北方设施蔬菜重点地区要适当增加产品供应数量,满足市场需求。 通知强调,统筹安排好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均衡供应。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加强田间管理,落实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加强蔬菜生产基地间的互助合作,对成熟蔬菜及时采收,及时上市,增加供应。加强质量监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蔬菜生产主体的指导服务,特别要加强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的支持力度。各冬春蔬菜主产区要积极组织生产,加强与重要城市、重点地区的沟通协调,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源、协调调运、保障供应。 通知强调,入冬以来,气温偏暖,大部分地区雨雪充足,总体有利于在田蔬菜生长发育。预计1月底2月初,北方地区将有一次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4至6摄氏度,局地超过8摄氏度;西南、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一次小到中雨过程,局部地区有大雨。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全力保障蔬菜生产。对于因灾受损的地方,要加紧损毁设施的修复,抢种补种速生蔬菜,确保主要蔬菜产品不脱销、不断档。

    [更多详情]
  • 04 2020-02

    正阳县:当“鹅掌柜”林下唱响“向天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近日,在正阳县皮店乡潘店村锦绣田园合作社的林业生态养鹅庄园里,笔者见到了这样的真实场景,同时也见到了该庄园的负责人正阳县皮店乡人大代表、潘店村返乡青年民兵潘华胜。 退耕还林当起林果园的小老板 今年44岁的潘华胜所在的潘店村上埠口村民组,位于淮河北岸渡口,荒滩洼地众多,水塘星罗棋布。早在2000年,潘华胜外出打工返乡创业,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在140亩滩地上栽植了白杨树和桃树、梨树。经过几年辛苦劳累,林地共有3万多株白杨成活,30亩果园成林。 林下养鹅做起生态养鹅的“鹅掌柜” 潘华胜返乡后瞄准当地水利和林业资源,萌发了林下养鹅致富的念头。“光种树不行。林地里青草茂盛,加上这里水源充足,水塘多,树林足够大,都是养鹅得天独厚的条件,栽树养鹅、林鹅双收。”看着林地成片的空地,潘华胜觉得不能浪费。2008年,养了1200只扬州四季白鹅,收入超10万元,这让他信心倍增,后来逐年扩大养殖规模,他的林业生态养鹅庄园现已成为全县林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说起树下养鹅,潘华胜很专业:“树林通风、透光、氧气充足,有利于鹅的生长,每茬鹅可比传统养殖提前3~4天出栏,还可减少防疫药费;林下养鹅,树木晴天可遮阳,阴雨天可减少不良天气对鹅群的不利影响,不时落下的树叶、青虫还能当鹅的饲料。同时,鹅群排便可以给树施肥,鹅群在树林里四处活动可以让地表瓷实一些,水分不易蒸发,树根就不会干,刮风树也不易倒。”潘华胜对笔者说,“林下养鹅既环保又生态,养出来的鹅还是无公害产品。我近期刚卖出一茬6000多只大白鹅,赚了6万多元,在正常年景下一年可养3茬,比种树效益高出几十倍。” 成立合作社“鹅掌柜”带出“鹅军团” 2010年,潘华胜在县农林、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把全村34户林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潘店村锦绣田园生态养鹅专业合作社。在林果园里创办了“人大代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俗话说,花香自引蝶来飞,景好自有游客来。谈起林下养鹅的品质,潘华胜兴致很高涨:“我养的是扬州白鹅,这种鹅耐粗饲,适应性强,仔鹅饲料转化率高,肉质细嫩。鹅绒是天然的保暖材料,是加工羽绒制品的优质填充材料。鹅胸脯肉、鹅蹼和鹅肝等产品每年出品量较大,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紧俏产品,鹅全身都是宝。”他一口气罗列了鹅不少的优点。如今,他带领全村青年民兵参加合作社,已发展林地2200亩,果树园120亩,荷花池塘50亩,养鱼水面1300余亩,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林下经济年收入也能达上百万元,形成了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林业生态养殖示范合作社,并将其打造成全县新农村一流的田园综合体“桃花源”。

    [更多详情]
  • 04 2020-02

    河南许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19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11个试验区进入名单。其中,许昌市成为河南省唯一进入名单的地市。 许昌市发改委城市发展科科长王付民介绍,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将从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逐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加强人才入乡创业;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比如未来在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上,我们将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的前提下,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慎扩大宅基地使用权对外流转的空间,增加农民土地性财产收益,吸引资本、人才下乡。”王付民说。 赵保献是建安区五女店镇南街村的种粮大户。2014年,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既解决了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时牵挂家中“一亩三分地”的问题,又给像赵保献这样的种粮大户吃了颗“定心丸”。赵保献抢抓机遇,流转土地超过2000亩,并注册了建安区保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想土里刨金,必须科学种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赵保献说,“现在合作社有无人机2架、收割机30多台、拖拉机40多台、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0台。” 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实践,许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三权分置”办法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深入推进;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激活乡村沉睡的要素资源,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 而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许昌市将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除制度弊端、补齐政策短板,率先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2年,许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编制完成市域全部村庄规划;到2035年,许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王付民说。

    [更多详情]
  • 04 2020-02

    虞城县:战“疫”生产两不误

    2月3日,虞城县田庙乡某蔬菜基地工人在收割小青菜。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蔬菜市场的影响,我市相关部门组织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加大在田蔬菜采收力度,全力保证蔬菜供应。

    [更多详情]
  • 03 2020-02

    开封通许:科技扶贫让贫困群众端上“金饭碗”

    春节前,通许县玉皇庙镇东陈集村村民邵其岭蹲在自家地头查看墒情:“正月十五前后就该种西瓜苗了,到时又要忙一阵子。” 东陈集村村民曾经思想保守、不懂技术,宁可靠天吃饭,也不愿搞“费事”的特色种植。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驻村工作队不仅带来了技术,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坚定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邵其岭说,从无到有,东陈集村特色种植业活了起来,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门路。 从9座大棚到19座大棚再到39座大棚,在驻村工作队技术指导下,邵其岭不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今年差不多能赚70多万元,咱得争当脱贫致富带头人。”邵其岭说。 东陈集村今昔变化,折射的正是科技扶贫之变。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富智。 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来到东陈集村第一天,就将扶志、扶智提上日程,协助村里成立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技术能手到外地学习经验和技术,并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基础上,建起小果型设施大棚,发展优质苹果、露地蔬菜等种植业。大棚建起后,贫困户都忙碌起来,全村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从等一等、看一看到争着、抢着扩大特色种植规模,科技扶贫让贫困群众精神焕发,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广新技术借科技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眼下,设施蔬菜市场需求大增。在通许县竖岗镇前刘庄村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菜农们正忙着将一捆捆收获的西芹包装、称重、装车。 “有科技特派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咱的西芹一棵就有两斤多重,产量高、口感好,还不愁销路。”村民刘振旺乐滋滋地说。 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我市将推广新技术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建强服务队伍、突出精准服务、强化示范带动,采取送技术上门、网络通信指导、现场服务、集中培训等形式,及时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用科技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在科技服务人员技术指导下,祥符区袁坊乡府君寺村实施“果薯间作高效示范推广”科技扶贫专项,以早熟桃品种为主栽,间作套种优质红薯,推广果薯间作示范田100亩,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杞县沙沃乡沙北村科技扶贫辣椒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培育辣椒、黄瓜、西兰花等蔬菜苗,吸纳贫困户20户60人就业…… 科技扶贫让贫困群众端上“金饭碗”,吃上技术饭。 2019年,我市坚持“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帮扶到县、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到村、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包联到户、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到人”原则,全市10个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6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22名个人科技特派员深入受援地,服务农村合作组织、企业160个,创办农村合作组织企业22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6个,到田间地头为群众培训农业实用技术1120余次,受训群众47960人次,为贫困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40项,帮助613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2975万元。 打造新模式用创新思维筑牢脱贫之基 扶贫要治标,更要治本,关键在于找对路子。 为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2019年,市科技局出台了《开封市星创天地建设实施细则》,以平台、基地建设为抓手,广开脱贫致富门路。 在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下,尉氏县耕耘农鲜汇星创天地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农资,并吸收贫困户到耕耘农鲜汇星创天地就业等,为贫困户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附近400多户贫困户增收。 “我们因地制宜,在科技扶贫中主要采取5种模式,针对性帮助贫困户脱贫。”尉氏县耕耘农鲜汇星创天地负责人说,一是“强社带弱社”模式,由发展好的合作社帮助发展滞后合作社找销路;二是土地入股模式,带动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参与经营分红;三是自包大棚模式,帮助贫困户开展设施农业种植;四是直接就业模式,吸纳贫困户直接就业;五是菌棒托管模式,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用产业扶持资金购买菌棒,由合作社代种代养,利润五五分成。 模式创新,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找到新路径。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支撑,2019年,全市8家星创天地带动贫困群众1214人就业,增收612万余元;13家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吸纳贫困群众就业685人,增收487.3万元;7家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47人,增收286.2万元。 “科技赋能扶贫,贫困地区‘造血’机能日益增强,受援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迈向现代化,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科技扶贫工作机制有了更强大动力。”市科技局局长赵文峰说。

    [更多详情]
  • 03 2020-02

    河南省多地机动车限行和出行政策发生变化

    记者2月2日从有关部门获悉,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多个地市限行和出行政策发生变化。 郑州市:2月2日晚,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自2月3日0时起,暂时解除郑州市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的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如有变化另行通告。 信阳市:1月28日10时起,对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洛阳市:1月30日起至2月9日,城市区范围内,7座(含)以下小型客车暂不执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相关规定。其他车辆仍按《通告》内相关禁限行规定执行。2月10日恢复原《通告》执行。 平顶山市:1月31日0时起,对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焦作市:2月1日至2月29日,城区范围内,7座(含)以下小型客车以及生活物资类、应急物资类、应急处置类三大类货运车辆暂不执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相关规定;其他车辆仍按《通告》内相关禁限行规定执行。 三门峡市:2月1日0时起,对来自疫区和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车辆一律劝返,不得进入三门峡市辖区。对于各县(市、区)、各单位近期经停重点疫区的人员,通知其要暂缓返回三门峡,返回时间另行告知。 南阳市:2月1日中午12时开始,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全天施行(含双休日),结束限行时间另行通知。 开封市:2月3日0时起至2月29日24时,开封市政府决定暂时解除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3月1日0时起,恢复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 信阳市:2月3日0时起,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限制机动车上路行驶,对进入限行区域的所有私家车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为保障城乡生产、生活正常运转,部分车辆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