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0-02

    河南卢氏县:搞好防控不误春管

    远处群山,依旧白雪皑皑。趁着天气晴好,河南省卢氏县双龙湾镇东虎岭村村民张有山一家已开始在后坡自家连翘地里忙活。立春在即,连翘枝条已开始泛青。“不抓点儿紧,这15亩连翘还真管不过来了。”张有山说。 今年春节期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措施一天比一天严格。村里没人走亲访友,也没人闲逛聚堆。张有山一家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没出过院门。正月初四开始,一家五口人除了88岁的老父亲外,全部戴上口罩来到连翘地里干活,修枝、施肥、中耕除草,全家人进入了农忙时节。 今年51岁的张有山是2016年初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种植连翘2018年脱了贫。去年他家的连翘进入了盛果期,亩均收入近4000元。 双龙湾镇东虎岭村是连翘种植大村,除了在村里1万多亩荒山上进行野生连翘抚育外,还在田地里种植连翘7600余亩。村里成立了“卢氏县益生连翘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73户,目前,在严格落实不扎堆、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农户全部行动起来,进入春季连翘生产管理的大忙时期。 2016年大打脱贫攻坚战以来,卢氏县把连翘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野生抚育、人工种植两种方式齐头并进。其中,野生抚育达到40万亩,人工种植达到60万亩。 卢氏县地处秦巴山腹地,是中国野生连翘适生的中心区域,卢氏连翘是全国唯一的连翘野生保护基地和连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以来,卢氏县投入上千万元扶持连翘产业发展,群众每发展一亩连翘补助90元,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全县已形成连翘生产专业村50余个,有连翘专业合作社80余家,带动了6000余户、2.3万贫困人口发展连翘产业脱贫增收。 连翘清热解毒,是中成药的常用药材,中医药用量较大。特别是近期,由于疫情防护的需要,一些厂家纷纷加急购买卢氏连翘。“一天能接到10多个电话,都是要购买连翘的。这几年,连翘价格比较稳定,市场供不应求。”东虎岭村村主任张建设告诉记者,就在2月1日,村民韩建武出售连翘4000公斤,收入19.2万元。 时节不等人。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后,当地一家一户已全面开始连翘春季生产管理。官道口镇庄科村党支部书记王西超告诉记者,“村里山大沟深坡广,群众居住分散,在严格落实防护措施情况下,一家一户不扎堆、不聚集,防疫生产两不误”。 目前,庄科村原有的1000多亩连翘春季生产管理任务已完成30%。“除了原有的100万亩连翘春季生产管理外,卢氏县今年春季重点是做好这100万亩连翘补植补造,并已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项目库,今年3月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乡村给予资金补助。”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 03 2020-02

    副省长武国定:抓好蔬菜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

    2月2日,副省长武国定赴周口市调研蔬菜生产保供情况,强调要切实抓好蔬菜生产,有效保障市场供应。 扶沟县是“中国蔬菜之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目前可收获蔬菜面积1.2万亩,日供应蔬菜200吨,是我省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在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武国定认真了解蔬菜的生产、销售情况,现场听取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当地菜农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 武国定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保证蔬菜供应意义重大。要加强产销对接,畅通销售渠道,避免蔬菜滞销。交通运输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产地政府要帮助菜农解决好种苗供应、用工难等问题,稳定蔬菜播种面积,持续提升蔬菜供应能力。 武国定强调,扶沟县作为蔬菜种植大县,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定位、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扶持政策、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全力打造“中原菜都”,努力实现强县富民目标。

    [更多详情]
  • 03 2020-02

    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2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研究部署节后复工复学疫情防控等工作。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省长尹弘出席。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会上,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卫健委、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等有关负责同志先后发言,围绕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当前正处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节后人员返程高峰将对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与考验。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坚持战时标准、保持战斗状态,严守阵地不麻痹、持续作战不松懈,高效有序做好复工复学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 会议要求,要落实分类指导、错峰返程要求,有序安排人员流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抓好保安全、保畅通、保服务工作;持续做好重点部位防控检测工作,认真落实交通工具消杀措施,严防疫情通过交通工具蔓延传播。 会议要求,要坚持分类集中、直达输送,科学制定运送方案,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岗;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减少人员流动,缓解运输压力。 会议要求,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返岗工作,加强疫情监控,强化日常防护,筑牢疫情防控防线;落实错峰到岗,推广网上办公,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要抓好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有序返校,错峰安排返校时间,做好工作预案,做细防疫规范,做实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更多详情]
  • 21 2020-01

    河南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对冬小麦防冻控旺促壮

    河南省前期雨雪天气,基本解除了旱情,对土壤增墒和冬小麦安全越冬非常有利。1月20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各地应做好以防冻保苗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认真加强防冻、控旺、促壮等措施的落实,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抗寒能力较差的作物可采取中耕培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减少冻害风险。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各地要做好麦田墒情管理,西部、南部周内降水仍偏多,土壤偏湿的田块应趁晴暖天气及时划锄散墒,以免影响根系正常呼吸,确保麦田越冬期墒情适宜。根据棚内情况,合理控制好生产温度和湿度,适时加温、补光,确保各种蔬菜、花卉的正常生长。

    [更多详情]
  • 21 2020-01

    滑县:大棚里走出小康路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1月16日,记者走进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温室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意盎然,辣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长势喜人…… “我这温室大棚全部是水泥钢架结构,共有4栋,6.4亩小番茄,去年收入了25.6万元,亩均4万元。今年俺得下功夫打理好,争取当个拔尖户……”北李庄村菜农周爱民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为了发展温棚蔬菜,该镇通过发动党员干部引领示范、免收承包费、提供贴息贷款、聘请专家定期指导等形式为农户提供便利条件,引导成立了“农户+合作社+市场”的种植销售模式,全镇温棚蔬菜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温室大棚有2498栋、12687亩。 慈周寨镇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2019年为贫困户投入温室大棚奖补资金600万元,将黄瓜、辣椒等传统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为火龙果、圣女果、矮化杏等新品种近20个。种植的8200亩水果小番茄和小蜜番茄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6个国家。

    [更多详情]
  • 21 2020-01

    舞阳县:让土地里生出“金子”来

    1月16日,临近春节,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第一书记吴洪良电话不断,“没事儿来俺刘庄转转看看哦”“今年村里加工的小磨香油,一定得尝尝”。 越是年关,吴洪良越是忙碌。从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精准帮扶贫困户,到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产业,驻村两年来,吴洪良将刘庄村当成自己的家,也把村民当亲人。为了贫困户能脱贫、稳致富,围绕当地特色种植和加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11月,漯河市水利局干部吴洪良响应脱贫攻坚号召,赴刘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的前一晚,吴洪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默默告诉自己,既然选择担任第一书记,就一定要脚踏实地,带乡亲们摘掉贫困帽,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吴洪良刚一上任,便给自己定下两个规矩:心里明和腿上勤。心里明,才能学习领会到中央和省市的脱贫攻坚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腿上勤,多入户、多接触贫困户和村民,就能尽快掌握基本信息,分类施策并精准帮扶。 上任一个月,吴洪良走遍全村农户,掌握到第一手信息。通过走访发现,作为省级贫困村,刘庄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各有各的原因和难题。 到刘庄村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穷刘庄”一直萦绕在吴洪良耳边,这不仅是旁人的诉说,也是当时刘庄的真实面貌。在与村“两委”和群众的反复交流讨论中,吴洪良明白了刘庄的穷根——没有挣钱的路子和办法。 从土地刨食,用双手致富,让刘庄的土地里生出“金子”来! 吴洪良制定了以农业种植、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计划。结合刘庄村实际,将小、散、弱的农业生产状况,变为集中力量、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利用村集体合作社,种植优质小麦并加工石磨面粉,种植优质红薯并加工手工粉条;建设蔬菜大棚,采用绿色种植模式,提高产品价值。 为了提高红薯产量和质量,吴洪良多次到省农科院与专家对接,引进优质种薯、种苗,学习科学的育苗、栽培技术,去年刘庄村手工粉条一项,便增收100多万元,让贫困户和群众从红薯种植、粉条加工中获得收益。刘庄村建立起“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收益,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手工粉条、石磨面粉、小磨香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变卖粮食到销售农产品,收入大大提高。 吴洪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干实事、办好事。让贫困户摘帽,带村民致富,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新路子、好路子。

    [更多详情]
  • 21 2020-01

    济源:蔬菜检测保安全

    1月18日,在济源梨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监测员正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达标。该镇于2019年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2名监测员为本镇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免费检测,把食品安全隐患排除在源头。

    [更多详情]
  • 21 2020-01

    内黄县:吃了“定心丸”种地劲更足

    1月17日,内黄县大村村民杨五元开着农用三轮车拉回了1600斤尿素,他一边卸尿素一边说:“自家承包地和流转别人家地的肥料都买来了,新年先给土地备好了‘年货’,过年咱心里才踏实。” 杨五元虽然已67岁,但身板硬朗,乐于种田,他不仅种着自家的10亩承包地,还转包了12亩地,这几天村里对承包地到期不知咋办的猜测议论比较多,也引发了杨五元的顾虑,他说:“土地承包快到期了,还不知道咋变呢,不清楚咱还能不能承包,没有长远打算,眼下这地咋种,心里也拿不定主意,看电视、听广播,知道了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让俺吃了‘定心丸’。得想法把地种好,第一要紧的是把地养肥养壮,只有地肥壮了,才能多收点儿,多卖点钱。”地定人、树定根、人定心,有党的好政策,杨五元感觉浑身都是劲,他暗暗下决心要把地操持好,年年都有好收成。 杨五元还告诉笔者:“我给人家卖豆饼肥的说了,再买1100斤饼肥施到地里,还要再多施常施肥劲长能养肥土地的农家肥、鸡粪肥,把地养得肥肥的,壮壮的。过了年冰雪化了,能浇水时先施上肥再浇麦子返青水。地里有肥,壮了,麦子会旺腾腾的长,这样丰收就有希望了。”说着,他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更多详情]
  • 20 2020-01

    国家发改委:目前猪肉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总体平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1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春节临近,随着前期生猪稳产保供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生猪产能恢复加快,目前猪肉市场的供应是充足的,价格总体平稳,禽肉、水产品等替代品产量也明显增加。 为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居民猪肉消费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节日市场供应稳定。一是加大冻猪肉储备投放。自冬至前10天至腊月十五,已经分6批次合计投放了约1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全国大多数省份及主要城市也结合当地市场形势,联动进行投放,增加了猪肉市场供应。今后一段时间,包括春节以后,发改委还将继续加大组织投放冻猪肉储备。二是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不受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发改委加大督促力度,指导各地落实好保障补贴机制。最新统计,各地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2.5亿元。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发改委将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良好有序的市场秩序。

    [更多详情]
  • 20 2020-01

    河南内乡:扶贫农产品走俏年货节

    刷脸支付、网红直播惊喜连连;内乡宛梆、民俗展演好戏连台;郦邑贡菊、内乡紫薯销售火爆…… 1月19日,走进河南省内乡县首届网红年货节现场,伏牛山猕猴桃、马山核桃油、石头村柿饼等100余种内乡扶贫农产品集中亮相,线上线下销售旺。 “今天真是喜刷刷,5秒就完成,还助力扶贫!”拿着心意的石头村柿饼礼盒,市民刘丽赶个“时髦”,体验刷脸购物。 “宝宝们,这是水果小黄瓜,咬一口脆、甜、香。”网红“农民二黑哥”正为扶贫农产品“打Call”助力。 本次展会为期一周(1月15日-1月21日),集中展示内乡本土农副产品,并突出特色年货展品,各电商企业通过“展示+线上线下”推广销售的模式,让更多“家乡的味道”摆上城市居民餐桌。 内乡县是秦巴片区特困县,近年来,该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58个,家庭农场800余家,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带动农户4万余户,其中贫困户达1.3万余户。同时,该县紧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盘活农村资源,链接城市消费。2019年,内乡县被评为省电商扶贫先进县、首批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年度电商交易额达61.4亿元,农产品上行额达9.6亿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