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19-11

    沁阳市李继伟王玲夫妇:种了20亩非洲菊

    11月21日,沁阳市崇义镇宽平村农民李继伟、王玲夫妇在采摘非洲菊。今年3月,小两口流转土地20余亩建起了10座花卉大棚,全部种了非洲菊。目前,这些非洲菊鲜切花已经陆续上市销售。

    [更多详情]
  • 22 2019-11

    内乡万亩烟田实现自助灌溉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全部采用管道自压灌溉的中型灌区,打磨岗灌区是内乡县重要的粮食生产、烟叶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灌区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达98%,斗口及以上灌溉用水计量率达10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接近0.8。2018年,打磨岗灌区荣膺“水效领跑者”称号,是河南唯一,也是全国八个获此称号的灌区之一。 “今年的烟叶从开始下苗到采收前,天气一直干旱,幸亏有这打磨岗水库的水,自压灌溉不需要用电机抽,水卡一刷,把滴灌管子往地里的给水栓上一接就可以浇了,一吨水才4毛钱,一亩地20多吨水就能浇透。我种的86亩烟叶,今年浇了三四遍水也才花了2600多块钱,以前大水漫灌,一亩地浇一次就得百十块钱,烟草公司每亩地还给我们补贴30块钱买滴灌水管,比微喷省一半水,而且用微信和支付宝随时随地都能交水费,方便又实惠,再也不怕烟叶受旱啦!”初冬时节,内乡县王店镇薛河村嫩绿的麦田间,不时出现几块裸露的黄土地,种烟大户王振江告诉记者,这些地块都是为明年种烟留的春地,自从2017年打磨岗灌区烟草水源工程启用以来,兼任村里用水管理员的他,对用水的实惠与方便感受最为明显,也让他对种好烟叶更有信心! 王振江家烟田用的水来自15公里外的马山口镇打磨岗水库,两地自然落差有30多米,而目前打磨岗灌区辐射最远的余关镇堰张村,距离水库26公里,地理落差有55米,具备管道自压灌溉的先天条件,但打磨岗水库的蓄水量却无法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国家烟草总公司援建内乡县的“打磨岗灌区烟草水源工程”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工程在与打磨岗水库一山之隔的青山河上新建了一座云露湖水库,设打磨岗、庵山两个水库引水口,开凿隧洞用管道年向打磨岗水库输水1000余万立方米,通过明渠每年向庵山水库输水437万立方米。 2014年7月开工建设的打磨岗灌区烟草水源工程总投资1.75亿元,其中援建资金1.425亿元、县级资金0.325亿元。项目由云露湖水库工程、引水隧洞工程和灌区管道骨干工程等三部分组成。灌区从水库枢纽到田间地头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微喷灌溉,输水过程中降低了灌溉水挥发损失,灌溉过程中提高了水利用效率,具有节水、节地、节时、省钱“三节一省”的优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自2017年4月5日试通水后,已累计向打磨岗水库和庵山水库调水2000多万立方米。工程的建成,使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由原来的5.12万亩扩大到11.78万亩,灌溉范围扩大到马山、余关、王店、湍东等4个乡镇32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近10万人。 2017年至2018年,打磨岗灌区依托两个年度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对出水口进行维修改造,对闸阀房原有水表进行升级,加装智能水表,并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管理。两年来,安装EDU智能水表150块,监控摄像头75套。管理单位可通过信息化平台监测管道流量,查看用户用水量,实行刷卡取水,用水户可通过微信、支付宝远程缴费,省去了中间环节。信息化管理统一了用水计量和水费收取标准,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取制度,使农民兄弟用上了“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广大用水户节水意识也明显提高。 工程建成以来,先后拦截洪峰10余次,减灾效益1000余万元。2017至2019年,在灌区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情况下,灌区克服各种困难,科学调度,确保了灌区农作物及人畜饮水安全。据群众反映,今年烟叶灌溉增产效益每亩达2000多元。

    [更多详情]
  • 22 2019-11

    河南温县:“扶贫大棚”助脱贫

    11月20日,河南省温县北冷乡杜庄村,一位农民在大棚里采收蘑菇。 据了解,温县北冷乡杜庄村利用扶贫资金和村内闲置的窑坑地,复耕建起8座“扶贫大棚”,使村里的贫困户在领取“分红”的同时又可在大棚里打工挣钱,实现“双丰收”。

    [更多详情]
  • 22 2019-11

    河南永城:小瓜蒌和大产业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是落实我们前几天出去考察中药材瓜蒌的深加工事宜,研究李老家村依靠瓜蒌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中药材瓜蒌的深加工以及成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开发队伍,带领全村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11月16日,在黄口镇李老家村党群服务中心,来自该村的20多名党员干部、种田大户和村民代表正聚精会神地倾听该镇党委书记梁永顺讲话。“下面,就让李老家村党支部书记姚超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次考察的具体情况。”梁永顺说。 李老家村是黄口镇中药材瓜蒌的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瓜蒌种植近100亩。根据该基地负责人李幸福提供的瓜蒌籽可加工成一种高档休闲食品的信息,该村干部向黄口镇领导进行了汇报,并选派该村养殖、种植大户组成考察组,到苏南瓜蒌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这次考察学习,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提高了我们把瓜蒌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姚超兴奋地介绍说,苏南瓜蒌种植基地规模很大,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但是他们的种植环境没有我们这里优越,可还能把这一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那里家家户户的留守人员有搞田间管理的,有做采摘加工的,有挑选瓜蒌籽的,有出去销售的等等,都在围绕中药材瓜蒌挣钱。“所以,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经村‘两委’成员讨论,我们村决定注册成立‘中药材瓜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打品牌就是‘浍水春瓜蒌籽’的加工与销售,决心把小瓜蒌做成一个大产业,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姚超话音一落,参加会议的种田大户李小九就接过了话茬子:“我准备种植瓜蒌150亩,并愿意参加入股投资10万元,共同开发瓜蒌籽这一休闲食品,为李老家村产业兴旺、村民增收助力加油!” 此时,该村瓜蒌基地负责人李幸福站了起来,他兴奋地说,种植中药材瓜蒌是个一年栽种多年受益的好项目,瓜蒌全身是宝,根、茎以及瓜蒌壳都可卖钱。“特别是这成熟的瓜蒌籽,一旦开发成高端休闲食品,不但能提高我们种植户的收益,更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说着,李幸福拿出一个成熟后的金黄色的瓜蒌说,“这一个成熟后的小瓜蒌,它可产籽三两重,一亩地的瓜蒌大致可产瓜蒌籽350多斤,如果开发成高端休闲食品的话,一斤瓜蒌籽最低也得卖上60元。大家算一笔细账,咱不说种植瓜蒌的单项收入,就是瓜蒌籽的深加工一项就能为我们种植户带来惊喜。” 李幸福激动地介绍说:“就像我们在苏南考察时一样,一旦我们成立了公司,瓜蒌籽的开发就会带动一大批人员的参与,比如瓜蒌籽的分拣、包装、销售等,一个小小瓜蒌,就能带动一个大产业的形成,带动一大批人员就业增收,这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产业。而且,瓜蒌籽还有保健作用,特别是对患有哮喘病的人员有着独特的食疗效用。” “这么好的事情我愿意干”“这么好的种植项目我愿意扩大种植规模”“这么好的富民项目我愿意入股投资开发”…… 看到与会人参与投资开发的激情场景,梁永顺的脸庞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想,这不正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吗……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

    据央视网农业农村部19日发布,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已形成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良好态势。其中,全国农村改厕率已超过一半。 目前,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有11个省、区、市通过了整省验收;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全国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安平镇杨家菜园规范化种植精品蔬菜远销“广深港”

    乍一听,“杨家菜园”就像村民房前屋后自种自吃的小菜园,其实,安平镇杨家菜园占地面积2200亩,常年在菜园里摘菜的菜农多达300人。最让人惊讶的是,杨家菜园里种植的蔬菜,直接销往广州、深圳、香港,还有新加坡。 杨家菜园供“广深港”蔬菜基地位于安平镇西部,总规划用地5000亩,规划建设温室大棚100座。目前,一期已经建成蔬菜生产基地2200亩,并实现了地埋喷灌系统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了容量2600立方米的冷链物流中转库。 基地种植的主要产品有广东菜心、青菜仔、芥兰等十余个品种。基地建立之初,河南杨家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与新加坡农署和香港深水埗渔农市场、深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广州江南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杨家菜园的无公害蔬菜采摘后直接运往这4个地方。 2018年上半年,安平镇党委、镇政府负责人多次前往河南原阳县蔬菜基地以及江苏、安徽等地的蔬菜基地考察,数次邀请河南杨家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平镇投资兴业。2018年9月,经过多次论证、调研、考察,最终,杨家菜园高端蔬菜种植基地在安平镇落户。 安平镇党委、镇政府将依托杨家菜园,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重点打造一处集农产品开发、蔬菜科研、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万亩果蔬产业园。 记者近日在杨家菜园采访时,看到一块菜地浇水。数不清的地埋喷头喷出雾状的水珠,浸润着绿油油的蔬菜和沃土。据基地技术员介绍,整个基地的地埋喷灌有十几万个,两个喷头之间的距离是8米,每个喷头的喷射直径4米,全部由电脑控制,想浇哪块地,在电脑上划定区域,点一下鼠标就可以。 基地的现场管理既规范又精细。记者看到,蔬菜基地划分成很多片区,每个片区地头上都立着一个蓝色的公告牌,公告牌上标着种植的蔬菜品种以及责任人的名字,还有带动贫困户的数量。 杨家菜园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还是一个扶贫带富的产业工程。记者采访时,蔬菜地里有200多名妇女在采摘蔬菜,加上装箱、分拣、清洗等工种的用工,基地常年吸纳附近3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有70多人。根据工作质量和熟练度的不同,每人每天的工资在80元—160元。 杨家菜园附近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村民到菜园里干活,每个月又有工资拿。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的愿望,再也不用每年跑东跑西出远门找工作了。正在蔬菜地里干活的一位大妈说:“我这把年纪,没有工厂用我了。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工资还不低,得感谢镇党委、镇政府给引来的这好公司。” 针对贫困户,安平镇党委、镇政府还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政策:对常年在杨家菜园务工的贫困户,镇政府按人数,每人每年向企业补贴300元,再由企业以奖金等激励的方式返还给就业的贫困人员。这样,既避免了平均分摊方式的扶贫,又能调动贫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如今,每天都有几百名村民在地里采摘蔬菜。蔬菜采摘后,只需要成把地放在田间,由专人过来收走,再进行菜品分类、包装。包装好后,统一运送到冷库,进行过秤、冷藏保鲜,最后再运往广州、深圳、香港和新加坡。 在蔬菜基地旁,还规划了占地200亩的100座温室大棚,正在施工中。在二期规划中,还要再扩大2800亩的蔬菜种植。同时,在蔬菜基地西侧,将建设350亩果蔬基地,以及占地500亩的芦笋基地。预计到2021年,这个蔬菜基地将成为万亩高端农业示范园区。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商城县:辣椒映红农家笑脸

    火红的辣椒装点了深秋的田野,也映红了大别山下农家的笑脸。 11月13日,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村启兰种养殖合作社辣椒种植基地内欢歌笑语,甚是热闹。来自十里八村的上百名乡亲们正在辣椒田里采收火红的泰国椒。 在合作村负责人李启兰的引领带动下,他们共引导种植了60多亩泰国椒,预计年总产量可达8万斤以上。因为这种辣椒品质好,深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他们除了通过订单直销给大公司外,就是在本地零售,也能卖到每斤6元以上,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小小辣椒因此成了乡亲们的“脱贫椒”“致富椒”。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每亩增收400元,还参与到田间管理中,帮助合作社整地、除草、施肥、浇水、采摘辣椒,另外获得一份劳务报酬。 从6月份首季辣椒成熟开始到11月底,合作社每两周组织一次连续多日的集中采收,按量计酬,乡亲们不仅上下班时间自由可控,而且挣钱和顾家两不误,工资当天结,引得周边村组上百户的“留守大军”纷纷前来,就连一些勤快的孩子们放学了也来帮爷爷奶奶“挣工钱”。 “看着乡亲们交完辣椒数钱时的笑脸,我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呢。”李启兰高兴地说,“明年我准备再扩大规划,而且要帮助周边有意愿的农户一起种,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让更多的乡亲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金菊金果“金点子”奏响“乡村振兴曲”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寨:田园铺“金毯”,树上挂“金果”,青山绿水绕村舍,白墙黛瓦游人羡;这是一幅丰收的画卷:果压枝头菊满园,男女老幼齐上阵,丰收歌儿比蜜甜……农旅融合的“金点子”,让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尖山村无边的田野里,回荡着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多彩田园地生金 “李珍凤,辣椒30斤,菊花10斤……”连日来,平桥区邢集镇京东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里,附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采菊、采辣椒,一个个喜笑颜开地排队“交货”。 金丝皇菊被誉为“菊花之皇”,不仅有散风热、明目的药用功效,还有极高的饮用价值。瞅准了这一商机,土生土长的尖山村村民张金冬夫妻俩将精品皇菊从湖北引种到尖山脚下。三年间,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种到100亩,涵盖金丝皇菊、杭白菊、贡菊等多个品种,“人在花中走,遍地是黄金”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如今,百亩菊田进入盛花期,金黄的花儿簇拥相伴,层层叠叠,漫山遍野。连片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灿烂明艳,地里的农户们正熟练地采摘、分拣、称重,喜悦写满脸庞。一朵朵小菊花不仅是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还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力“引擎”。 “除了菊花,农场还种有60亩辣椒,这两种经济作物,从种植、管护、采摘、烘烤,都需要大量人力,我们优先雇用本村的贫困户从事简单的劳作,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自己进行种植,提供种苗、技术、销路等帮助,让他们自食其力、稳定脱贫。”张金冬说。 “俺有的是力气,靠自己的一双手,一定能把穷帽子给摘了。”忙碌的人群中,贫困户王中发是最早赶到农场的一个,也是最卖力的一个。为了照顾老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没法到外地打工,家门口的京东农场成了他的不二选择。每到收获季节,农场日用工量上百人,其中贫困群众就占一半以上。 张金冬介绍说:“新鲜的菊花不易储藏运输,还卖不上价钱。今年,我们在扩大菊花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新上了烘烤、包装等配套设备,开始进行深加工,把新鲜菊花就地变成菊花茶,通过区里成立的电商服务中心,在网络上通过直播、朋友圈等渠道推广和销售,很快打开了外地市场,预计今年菊花销售收入可以突破百万元。” 金果飘香满枝头 体验了“菊香四溢”,再来感受“金果飘香”。在尖山村柳河村民组,500余亩梨园喜获丰收,采摘正当时。 阳光下,满目苍翠,枝头硕果累累,撕开果袋,金黄的果实散发着甜蜜的果香,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诱人。特地从南阳随旅行团来摘晚秋黄梨的梦女士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两担梨子,一称,35公斤!她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 尖山村依靠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金菊、晚秋黄梨,并借助这里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出鄂豫边省委旧址红色旅游、邬庄记忆美丽乡村游、田园体验采摘游等旅游产品,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产业扶贫、到户增收、科技扶贫、花生油料带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的叠加,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58人,已有29户52人顺利脱贫。如今村里环境美了,扶贫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收入增加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大家都奔着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全力奔跑呢!”尖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恒发高兴地说。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河南内乡:一朵花 两地情

    一朵花两地开。 一渠清水奔腾千里,也使河南省内乡县与北京市延庆区紧密相连,对口协作。2014年,双方签署了《延庆—内乡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旅游等4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内乡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保水质保生态促民生责任重大。 延庆区在内乡县七里坪乡援建80亩树状月季规模化种植工程项目。该项目由北京一家公司提供科技手段,参考南阳种植月季的成功经验,突破了南花北移的技术瓶颈,15年底将树状月季成功引入延庆。 “今年北京世博园延庆展区的树状月季,就是15年从内乡引种扩繁发展的。”公司负责任人说,碗口大的花朵娇艳欲滴,花香四溢,令四海来宾赞叹不已。 一朵花也富了一方百姓。月季香飘七里坪乡后坪村、青山村等5个村。 树状月季具有花期长、见效快、产值高的优势,但前期投入的资金量也较大。 “多亏了农行的‘月季贷’,让俺也能大干一场!”后坪村村民孔小奇流转20亩土地发展月季产业,苦于资金问题缩了手脚。和孔小奇一样得益于“月季贷”的村民还有25户。 9月23日,内乡县政府在七里坪乡召开农行内乡县支行支持普惠金融暨“惠农E贷-月季贷”发放仪式。仪式上,孔小奇们获得贷款258万元。 “俺现在也是致富能手了,跟着产业带头人薛清泉,技术、资金不用愁,今年俺这10亩月季能收入20多万元。”贫困户刘占力笑成了花。 薛清泉还手把手地教村里的10多户贫困户种植月季,走上了致富路。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围绕‘为百姓解决最忧最盼的问题’为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人民银行内乡县支行行长郑兆敏说。 该县创新“银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利用能人带动脱贫。针对无技术、无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县内银行积极探索间接帮扶模式,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的发展,通过能人、大户带动的方式,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种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种苗等,增加其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 “在延庆区项目、资金大力支持下,七里坪乡集合月季种植优势,全力打造集月季种植、观光、民宿等一体化的月季特色小镇。让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七里坪乡党委书记石天军说。 金融活水浇出乡村振兴花。内乡农商银行在该乡授信3000多万元,基本覆盖了所有种植户。农行内乡县支行已完成100余月季种植农户的信息采集,基于月季种植规模、客户资产等为基础进行模型授信,预计将发放贷款1000万元。眼下,该乡已种植月季面积近千亩,年产值2亿多元。 “发展月季等绿色产业,保证了一渠清水送北京。农行的月季贷信贷产品为内乡月季产业送上真金白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架起了内延两县区合作的桥梁。”郑兆敏说。

    [更多详情]
  • 21 2019-11

    洛阳市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家、省、市关于加快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全市养殖企业、大户补栏增产积极性提高,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有效实现恢复性增长,市场供应总体稳定。 去年以来,受动物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生猪产能下降,对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坚持把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抓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强化金融保险服务,推动生猪存栏、出栏量稳步回升。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部门联动,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巩固提升生猪生产发展,着力推动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工作,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借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供应持续稳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