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19-09

    河南:将持续推动农村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发布会。河南省相关负责人围绕“开放的河南更出彩”,介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表示,下一步,河南将在农村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上持续发力,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由一时美向持久美,由内在美向外在美转变。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河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2014年-2018年,年均脱贫近1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58个百分点。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河南的任务依然很重,还有14个国定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贫困人口。下一步,河南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实施攻坚,注重抓好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市、区)脱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南稳固“三农”基本盘,推动农业大省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更加出彩的根基。河南始终牢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2018年,粮食产量达到1330亿斤,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400亿斤;种养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和食用菌、蔬菜、中药材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农产品出口已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河南在推动农业强起来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三个持续”:一是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坚持“藏粮于技”,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二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三是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河南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家。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灵宝果农育出果树盆栽新花样

    历经六载艰辛探索,灵宝市川口乡一位农民成功培育出一棵能结三种果实的果树盆栽,还根据这些果实的品种组合分别取名为“三果演义”“三生有杏”“桃园三结义”。巧妙的搭配、靓丽的品相、独特的名称,让他的果树盆栽着实火了一把。 初秋时节,走进灵宝市川口乡南朝村王建录的苗木基地,姹紫嫣红、赏心悦目,各类果树盆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这片是桃、李、杏组合与桃、李、梅组合,那边是苹果、海棠、梨的组合。因果树多为三种以上组合,就取名‘三果演义’。这棵树上是毛桃、油桃、蟠桃的组合,就叫它‘桃园三结义’,那棵树是三种杏的组合,就是‘三生有杏’。”今年54岁的王建录侃侃而谈,满满的自豪溢于言表,“不同的品种组合我都想方设法给它取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响亮名称。” 一棵树上嫁接三种果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王建录告诉记者,先嫁接哪个,后嫁接哪个,组合在一起后,能达到树型、树势、授粉、坐果的协调一致,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来验证。“在同一棵苗木上嫁接三种不同的水果,就像人体器官移植一样,会出现排异现象,很难移植成功。这种集三种花、三种叶、三种果于一身的三果系列盆栽果树,是在多年研究摸索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失败挫折,才试验成功的。”王建录颇为感慨。 为了把果树盆栽培育好,王建录曾一个人奔波数百公里跑到安徽、山东引进新品种,也曾遭遇过骗子。“当时到山东引进一种10月份成熟的晚熟杏,嫁接到苗木上,结果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了。无奈那些品种又需要重新补接,这一耽误又是两年。一棵苗木上的三个品种都必须用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种来搭配作试验,最后挑选出综合性状好的搭配组合定型,才能大面积嫁接。”王建录说,“培育一盆容易,十盆八盆也不在话下,但如果培育出几千、几万盆盆栽,且盆盆各异,并摸索出一套大规模、集约化管理培育的生产流程还真不是易事。现在,我的三果系列盆栽已培育成功的有三四十盆,果树养育苗木有五六千棵。” 2017年,王建录联合本村几户果农成立了三国苗木专业合作社,但因短期难以见效,几户果农先后退出,只有他一个人仍在坚持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三果系列盆栽项目申报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并获得上级一万元科研项目经费扶持。如今,在王建录的果树盆栽基地,前来观赏、购买、考察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谈起今后打算,王建录表示,自己将会不遗余力进一步搞好果树盆栽培育工作,持续提高品质,扩大规模,为引导更多果农增收致富,实现灵宝果品“二次创业”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小芥菜里的大文章

    “今年的芥菜款又领到手啦!”日前,硖石乡卫家沟村民宁群发手拿钞票,难掩其心中的激动。 卫家沟村位于硖石乡西北部,系省级贫困村,全村共345户1164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829人。一直以来,该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以小麦、玉米种植及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为主。但因缺地、缺水,该村的农作物产量低下,如何能使困难群众户户有产业、产业能支撑,成了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的心头事。 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根据征求群众建议,决定以“长抓种植,短抓务工,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为主导思想,谋划发展扶贫产业,目的是让困难群众有脱贫项目和稳定收入。一是广泛发动群众,调整因地制宜为因地施策,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类种植产业,提升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利用好金融扶贫政策,重点发展芥菜、油菜、油葵种植,提升产业覆盖率,确保已经稳定脱贫的群众不返贫。二是把涉农惠农政策保障到位,凡是涉及群众的各项涉农惠农政策补贴,均要在第一时间向群众发放,增强群众的自信心。三是发挥好合作社和扶贫公司的作用,通过引领来带动和激发非贫困和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拉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一项一项举措的实施,带来的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 发展芥菜种植并不像想象中容易,产量能不能达到、质量能否保证、收购价格会不会出现“跳水”,这些都是未知数,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日夜牵挂。在发放完芥菜种子后,驻村工作队、村“三委”干部都没有回家,立即在村委会召开临时会议,就“群众种植的芥菜如果达不到预期收益怎么办?”展开激烈讨论,最后决定每人先拿出1000元,作为群众种植芥菜的风险救助金,全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生长周期时刻关注芥菜种植情况,驻村工作队提前做好同客商的对接工作,优先保证收购价格。 在帮扶单位区委办、区自然资源局和村“三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卫家沟村芥菜种植达到了720亩,亩产量平均在2000斤左右,当前的收购价是每斤0.3元。在村委会领取收购款时,群众脸上洋溢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种植户郑根群拿着刚领到的2163.7元后高兴地说:“芥菜虽小,但利润可观啊,真的是得益于好政策啊。” “这几天,收购芥菜的客商大车小车不断,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我相信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干部的齐心协力下,卫家沟村的扶贫产业一定会越做越好。不远的明天,我们想把芥菜在卫家沟做成以种植为依托的深加工产业,目前,已经到两家酱菜企业考察学习了,等这茬收购结束,就努力争取去实现这个目标。”该村村委会主任宁永恩自豪地说。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伊川县:种下“苦”药材 过上甜日子

    “苦口良药”,说的是要想疾病好得快,就不要怕入口的苦药。在伊川县平等乡张奇庄村,偏偏是“苦药”给人们带来了甜蜜生活。 事实上,张奇庄村不仅种植党参、苦参,还种植有瓜蒌、前胡等多种中药材,该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已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上午6点干到10点,下午3点干到7点,主要的活儿是锄锄地、薅薅草、割割药种。”在村民田卷民的党参地里,正在劳作的村民田红栓说。放眼望去,党参地里还有十几个村民正在锄草、松土。他们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盼望有个好收成,能够彻底拔掉穷根,换来甜蜜的生活。 近年,伊川县平等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中药材特色种植”战略,在发展规划中把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利益共享的“多赢”格局,全面推进乡村经济振兴,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力量,为群众稳定脱贫成果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奇庄村地理位置偏僻,耕地以低产旱坡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等传统杂粮,农业经济落后。近年,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产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目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流转土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就拿田卷民来说,过去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养过猪、养过鸡、养过海狸鼠,但都没成功。他也种过中药材,但由于当时种植面积小,缺乏技术,不懂管理,最后也没挣到钱。2014年,田卷民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在县、乡、村党和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田卷民流转土地50亩,种植苦参、丹参、射干、前胡、瓜蒌等中药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辛勤耕耘,他种的中药材全部卖出,还清了多年的债务,成功脱贫,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破烂的房屋翻新扩建成了气派的“小洋楼”。 富裕起来的田卷民认准了中药材种植这条路,他又流转土地200多亩,带领更多村民种植中药材。县、乡党和政府也不断给张奇庄村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支持。今年天气干旱,影响到了中药材的生长。县水利部门在下乡检查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乡党和政府专门为此立项目、拨资金,为中药材基地打了一眼机井。眼下,机井房正在搭建,配套设施建成后即可投入使用。 “咱张奇庄村根据上级‘一村一品’要求发展中药材种植,今年天老旱,有的药材出不来。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给咱打了一眼井,等配套基础设施安装到位,就可以浇地了。”说到上级党和政府如何支持,张奇庄村党支部书记田胜伟说出了大实话。 凭着几年打拼摸索的经验,加上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田卷民目前信心百倍,决心大干一场。“我种中药材,上级领导对我特别支持,我是越干越想干,不分黑夜白日,清早起五更,晚上打黄昏。下一步,我想办个农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俺村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田卷民说。 在张奇庄村党支部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分头包干,在全村流转出田地2000多亩,全部种上了中药材。以前种玉米等,每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现在种党参、瓜蒌等,每亩地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里还成立了3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种植户与市场牵线搭桥,村民一年收入最高的超过10万元。 “我们村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瓜蒌、苦参、射干等十多种中药材,采取‘合作社+农户+集体’合作模式。下一步,我们计划办一个‘瓜蒌节’来扩大影响,让更多群众参与药材种植,共同富裕。”田胜伟话语不多,却道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河南:玉米水稻乳熟期水肥管理需跟上

    近期全省气温偏高,光照较充足,9月3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目前我省玉米、水稻等秋作物正值乳熟期,需要养分和水分充足,墒情较差的地区,应适时灌溉,保证水分供给,防止叶片早衰,延长灌浆时间。 据悉,本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根据当前墒情和作物需水状况,从现在至9月8日,豫西北、豫西南、豫南等地的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豫中、豫西局部地区土壤偏湿;其他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各地要防控病虫害。当前秋作物病虫害已进入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强化玉米螟、玉米穗蚜、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科学用药施药。此外,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过程造成的作物倒伏。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淮滨县:皮蛋“好口味”致富“好法宝”

    “夏天皮蛋不好做,做出的皮蛋蛋黄容易变黑,蛋白颜色不透明,易硬,吃到嘴里如同嚼蜡,老郑家的就不一样了,什么时候都能保证鲜美,口感滑糯。”8月27日,淮滨县三空桥乡宋庄村鼎辉食品有限公司内,前来批发皮蛋的王德强谈起自己的“采购经。” 别看鼎辉的皮蛋质量做得“响当当”,郑培德在食品上可是半路起家。早年在浙江做花木生意,后来发现超市内鸡蛋价格不时波动,皮蛋却较稳定,从中窥探到商机,最终决定返回家乡自己办厂。 皮蛋制作工艺虽简单,想要做好却不易。配比用量不同,决定皮蛋是老是嫩、是苦还是鲜美。为了做好让人满意的皮蛋,郑培德四处考察市场,终于在北京干货市场找到了口感满意的皮蛋,他一路尾随供货商找到了皮蛋的最终来源——新乡一位老师傅用祖传秘方制作。经过多次登门拜访,郑培德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皮蛋制作的“秘方”。 2017年,一切准备就绪,郑培德成立了鼎辉食品有限公司,下设生产区、加工区、成品车间、仓库等。短短两年时间,凭借晶莹剔透的“颜值”和醇香味美的品质,郑培德的皮蛋发展势如破竹,远销北京、广州、驻马店等地。 为了保证新鲜,郑培德建造了三个保鲜库,用于短暂存储。但是郑培德也告诉记者,自己是来单加工,“比如北京的物美、永辉超市要5000件,提前三天打电话,我们就开始生产。我们要求库房余量少,来单现做,保证新鲜。” 现在,鼎辉食品有限公司日可销售皮蛋5万枚,销售旺季可达9个月。大量的订单也产生了巨大的用工需求。公司聘用了当地多名贫困人员,34岁的杜清侠就是其中一个,因残致贫的她因为照顾儿子,无法出去打工,日子很紧张。在公司帮忙生产皮蛋、装箱后,一月可拿工资1800元。 “现在县里在推广精准脱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俺要做的就是保证好质量、做足好口碑,把皮蛋做大做强,让皮蛋成为俺们宋庄村的名片。”郑培德信心十足地说道。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万家三兄弟的“育兰致富路”

    透明玻璃墙面、拱形屋顶、钢架结构的300平方米育兰大棚里,盆盆兰花整齐排列,香气四溢,春兰、夏兰、秋兰不同品系,素心、斑中透、红香妃等几十个品种,单株价格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这是位于卢氏县瓦窑沟乡古寨村万家三兄弟的一座现代化兰花繁育大棚。 “这个育兰棚建于2015年,现有盆栽2000多盆,市场价值600万元。另外两个大棚是我两个哥哥的,市场价值200万元。”卢氏县吉祥兰花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吉祥说。 万吉祥介绍,18年前,兄弟三人认识到兰花特别是珍稀品种市场价值非常高,便开始琢磨起育兰技术。为掌握鉴别兰花品种和繁育技术,兄弟三人骑摩托车奔波几千公里到四川成都参加兰展会,结交了不少兰界朋友。经过10多年努力,三兄弟已成为卢氏县有名的育兰专业技术人才。 万家三兄弟的兰花事业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更加坚定了万家三兄弟培育兰花致富的信心。2015年,他们用60万元积蓄建起了全乡第一座80平方米的育兰棚,将1000多盆散养兰花按照规范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当年繁育数量突破2000株。于是,他们成立了卢氏县吉祥兰花繁育专业合作社。2016年,万吉祥作为卢氏县兰花种植户代表与香港兰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创了卢氏山区的兰花走向全国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 万家三兄弟依靠繁育兰花脱贫致富。但万吉祥不忘乡邻恩情,就和两个哥哥万吉朝、万吉红商量帮助贫困户共同发展,他的提议得到了两个哥哥的赞成。说干就干,万家三兄弟为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联系销路等工作。2018年,合作社带动古寨2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登封香梨获丰收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200多亩的梨园也喜获大丰收。昨日,梨园周围的公路上就挤满了车辆,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梨园里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走进梨园,放眼望去,满眼墨绿,一望无际。漫步梨园深处,一个个诱人的金黄香梨子,把枝丫都压弯了腰,梨子伸手可及,品尝一下,汁浓津甜。 在袁桥香梨大获丰收之时,袁桥农业合作社委托磴槽集团不失时机地推出了“2019登封·袁桥香梨丰收节随手拍摄影大赛”,邀请八方宾朋来园内赏景摘果,享农家乐。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孟津县:发展优质水果增加群众收入

    9月1日,在孟津县朝阳镇闫洼村桌安农场,一对母子在采摘子弹头枣,一个个娇小的、半红半绿的甜枣让游人垂涎欲滴。近年来,该农场利用便利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草莓、精品小西瓜、葡萄、冬枣等优质水果,通过举办采摘节等形式,吸引了大批城乡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增加了收入。

    [更多详情]
  • 04 2019-09

    一地多收 “钱”景良好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西滍村村民魏齐秦的回魏特色农庄,只见一串串葡萄垂挂在藤条上;葡萄架下,工作人员正在收获黑皮花生。 “我们村包括周边村,很多人种葡萄就只有葡萄的收入,我在葡萄架下套种花生,花生收获后,准备再收些玉米芯试着种一些花菇,一块土地3份收入,让土地收益更加高效。”魏齐秦说。 魏齐秦今年29岁,2012年大学毕业,从事过土建、绿化等项目工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西滍村废弃的国营罐头厂在向外租赁,实地考察后,决定返乡创业。 2012年11月,魏齐秦在西滍村“两委”的协调帮助下,租赁了该村罐头厂及周边近100亩的土地,开始种植景观盆景树。 2014年6月,魏齐秦在云南省玉溪市参加全国蔬菜产业大会时,看到来自西安郊区的农民种植葡萄每亩获8万-12万元的高收益后,他心动了。自此,他开始认真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并跟随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的专家外出考察学习。2017年,魏齐秦流转70亩土地,主要种植萝卜白菜,并与我市大型超市签订供应协议,盈利总额达35万元。2018年,魏齐秦流转土地达到100亩,在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探索多样化特色种植,种植了大樱桃、红猕猴桃、黑小麦、黑花生等高收益经济作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他在大樱桃树下套种黑花生和红薯,年收入40余万元。 今年初,魏齐秦经省农科院介绍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深造学习,重点学习大樱桃的种植养护技术。大樱桃一般需要3-4年才能挂果,亩产可达到2000-3000斤,市场售价每斤在30元以上。但是,大樱桃树生长周期较长,山东专家告诉魏齐秦可以种植品种葡萄来增加过渡期收益。2019年5月,魏齐秦在西滍村又流转了20亩土地,栽下品种葡萄。 能不能在葡萄架下的空地套种点什么作物来增加土地的产出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爱琢磨的魏齐秦在咨询了市农科院专家后,在葡萄园里开始尝试着套种黑花生。据魏齐秦介绍,由于葡萄从种植到盛产需要3-5年,在葡萄沟内套种花生不仅能把空闲面积利用起来,而且能较好地补充葡萄种植前期资金的投入。现在,他选择在两年生葡萄地里套种花生,每排葡萄行间种植5行花生,1亩葡萄园就能收100公斤花生,收益达8万元。 “一亩地种植150-200棵葡萄树,第二年就可结果,前几年葡萄亩产量也就在500-800公斤,进入丰产期亩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在葡萄还没长出来时,种上花生这一经济作物,等葡萄长成后,这花生也拔秧了,等把花生收获后,再种上花菇,利用这个时间差,一块土地就有了三份收入。”魏齐秦笑呵呵地说。 魏齐秦说,葡萄园套种花生,花生产量还不低。一是因为葡萄园地常年施用农家肥,一般每亩每年要施用2000公斤以上,肥沃的土壤是花生高产的主要原因;二是葡萄园的地表温度一般比外面的地表温度高1℃-2℃,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三是葡萄园畦高、沟深、排水畅通,能有效减少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而且,花生是浅根植物,还能吸收土地中葡萄树不能吸收的表土养分。 魏齐秦指着已进入采摘期的葡萄和花生说,只要管理好,每亩葡萄园能产出100余公斤优质黑花生。“我这20亩葡萄园,有近8万元的额外收入。” “西滍村养育了我,我当然不能忘了西滍村的父老乡亲们。”魏齐秦说,2015年他在种植瓜果时,就面向西滍村及周边村招收瓜果种植能手,雇用村民20人左右,人均月工资2500元。2016年,回魏特色农庄成立,瓜果种植面积扩大了,魏齐秦又招募了更多的村民,长期在岗村民30余人,农忙时雇用村民可达100余人,年内人均增收3万多元。 “这两天,有些在这干活的村民来找我,商量自己种植农产品的事。”魏齐秦笑着说,“下一步,我计划跟一些村民合作,发展种植黑花生和黑小麦各50亩。我提供种子和市场销售渠道,村民自行种植,让村民们自己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