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19-09

    “羊倌儿”晁章明和他的“参谋”马大川

    “你看看,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羊了,越来越有盼头了!”8月30日,家住南乐县谷金楼乡后岳连村57岁的晁章明高兴地向纪委干部炫耀他养羊的成果,发自内心的欣喜写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那时全家就靠这3亩地生活,我有时去厂子里打打零工。”几年前,晁老汉的儿子还没毕业,女儿早已辍学在家,老两口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回想起以往的穷日子,晁章明露出几分昔日的愁容。 “可是后来啊,俺遇上了一个‘参谋’!”晁章明拍拍手上的尘土,高兴地聊起了他和“参谋”的故事。 后岳连村是该县的贫困村,共有贫困户48户202人。2017年5月,南乐县纪委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岳连村,纪检干部马大川成了该村驻村第一书记。 “刚开始马大川到俺家来了一趟了解情况,没想到过几天又来了,跟我谈了他的想法。我寻思,这小伙子对咱家的事儿是真上心。”晁章明回忆说。 扶贫工作队队员结合晁章明家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研究,决定通过养殖这一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 “当时马大川帮俺参谋着,买了4只羊,花了6000元,后来人家来验收没几天就把6000元打回俺卡上了!”晁章明说,“我当时心想,上边这么好的政策,纪委的同志还这么操心,一定得把这羊养好,否则对不起他们的帮助。”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大川经常会和帮扶队员一起,到晁章明家了解养殖情况,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羊的防疫、饲料储存等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羊群添了7只小羊,晁章明也积累了不少养羊的经验,成了名副其实的“羊倌儿”。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章明叔家养羊的成本在每天6元左右,这一年多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马大川欣慰地说。 “我心血管有毛病,血压高,常年吃药,马大川帮着俺申请了慢性病医保,这吃药又能少花不少钱!”晁章明的老伴儿武俊改在一旁难掩感激之情。 “纪委帮扶队来了以后,给俺村办了几件‘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好事儿。先说这‘看得见’的吧,你看这路灯,原来是没有的。再说这‘看不见’的,俺村以前没下水道,他们又想办法把下水道通到了各家各户!”在家门口纳凉掐草辫的霍月珍老人说。 “雷厉风行是咱纪检监察干部的传统。”马大川说。他和其他帮扶队员多次奔走乡政府、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分别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25万元,共修建下水道到户管道4500余米,路灯40盏。 “村里安了路灯,下水道也通到家里了,特别是咱家的羊养得可好了,咱这心里不发愁了,有指望了!”“羊倌儿”晁章明给外地的亲戚打电话时开心地说着自己村里的变化。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脆枣成为“致富果”

    8月28日,笔者在湖滨区磁钟乡泉脑村山峁沟壑间看到,墨绿的枣树叶轻轻晃动,掩藏在树叶下的串串青枣时隐时现…… 一场秋雨过后,枣树林里杂草疯长,70岁的脱贫户贾念栓正在锄草。“以前我们这里都是荒山,没有公路,房子也是土坯房。那时候,种的苹果树产量不好,树也旱死了。后来村里组织枣树种植培训,我种了5亩枣,今年能卖1万多块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老人很开心。 笔者尝了一颗枣,枣皮儿薄、甜而不腻…… 在对面侯孟星的枣园里,笔者看到老人把摘下来的枣倒在塑料布上,剔除树叶、烂果、杂草,然后把最干净的脆枣装箱。“下午有人来地里收枣,我得赶紧把枣装好。”侯孟星老人脸上那份儿喜悦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望着忙碌的村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新说:“我们村属丘陵地带,因地制宜种枣树也符合当地农作物发展情况,枣树耐旱好管理,咱们村这脆枣是应季鲜食,很受市场欢迎,价格比一般红枣都要贵。现在全村43户种了200余亩枣,平均每户卖枣的收入将近2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借助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水平,让脆枣卖出更好的价钱!”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卫辉市 “爱心小屋”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山楂、小米、核桃,这都是长在卫辉大山深处的‘宝贝’,我们现在要把它们带出大山,为贫困村的群众增加收入。”8月28日,河南银金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银凤拿出公司精心制作的“爱心小屋”农副产品礼盒告诉记者。 卫辉市狮豹头乡寺东坡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闭塞,是典型的贫困山区。为了山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闫银凤牢记习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教导,积极响应卫辉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经多次实地调研后,决定成立卫辉市银金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制订出“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市场”的精准脱贫方案,使大山深处特色农产品通过精包细装,走出大山,为贫困人员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实实在在助力脱贫。目前,新开发的“爱心小屋”产品已面向市场销售,产品销售利润也将全部用于帮扶贫困人员。 据了解,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以来,河南银金达集团积极参加“百企帮百村”活动,对口帮扶两个贫困村,资助电缆、太阳能路灯、帮助贫困大学生入学等,并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等模式,共资助7个乡镇、3000多户贫困户、1万多名贫困人口。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汝南县板店乡红薯未收获订单找上门

    “老张,今年的红薯别再卖给别人了,收红薯时给我打电话,我派车直接来拉,价格随行就市,地头过秤,当场现金结算。”8月28日一大早,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红薯种植大户张洪彬刚出门就碰上了柴庄村“红薯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余粮,还没等张洪彬打招呼,武余粮就开门见山地说。原来武余粮的合作社今年又添置了一台红薯加工机械,一天能加工5吨红薯,所以武余粮要趁红薯收获前抓紧时间四处联系,以保证货源。 “红薯未收订单到,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放心吧,我的红薯都归你了。”张洪彬无比高兴地说。 武余粮是柴庄村红薯种植大户,每年红薯种植面积都在30亩以上,他五年前摸索出的西瓜套红薯高效种植模式现在已在全乡推广,在他的带动下,目前柴庄周边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武余粮牵头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从红薯储存、育秧、种植、加工到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生产的红薯粉面和粉条不仅畅销周边市场,还远销郑州、武汉等城市。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板店乡,过去群众种植红薯是为了吃饱饭,因为过去缺吃少穿,我们都是在红薯堆里长大的。”武余粮介绍说,如今日子过好了,红薯因其绿色环保且具有保健功能而身价倍增,由原来的粗粮变成了健康食品,红薯摇身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武余粮算了一笔账:每亩红薯按2500公斤的产量算,每公斤1元,一亩红薯2500元。如果加工成粉面,一公斤红薯7两粉,每公斤粉面6元,一亩红薯就能卖5200多元,要是再加工成粉条或者粉皮效益更高,“种红薯效益大着呢!” 板店乡土质优良,特别适合种植红薯,在大集体时就是红薯种植的高产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板店乡因地制宜,把种植红薯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首选,不断提升红薯品质和生态效益。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指导,推广良种良法,引进了商薯18、商薯19、浙薯13、豫薯8号等多个优良品种。通过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红薯育苗和薯产品加工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了红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红薯有了产业链,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留在了当地,每个环节都产生经济效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板店乡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全乡红薯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今年丰收在即 “苹果自由”近在眼前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预测,2019年全国水果直接消费量将达到1.23亿吨,2020年将达1.27亿吨,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消费水果,苹果的消费量将出现较大的提升。不过,爱吃水果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今年上半年,苹果的价格并不便宜。新季苹果即将上市,苹果价格会有哪些变化?“苹果自由”能到来吗? 今年上半年,苹果价格曾出现较大上涨,尤其是5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一斤苹果的批发均价6元左右,在全国多地的水果商店,个头大、品相好的苹果零售价格甚至达到十几元。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坦认为,上半年苹果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贺坦:苹果多是在秋季收获,上半年吃的苹果主要是去年冷鲜存储的,在价格上本来就要比下半年的高,2018年的苹果由于倒春寒,主产区大面积受灾,产量减少,提高了冷鲜存储果的成本。此外,今年上半年夏季,多种原因使得一些应季水果的价格也不便宜,水果间的价格比较优势不大,这都是苹果价格较高的原因。 与其他水果相比,影响苹果价格变动的因素总体来看时间跨度较长。去年3月份,北方地区气温突然回升,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宁夏、山西等北方水果的主产区普遍出现果树花期提前的现象。随后,清明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突然出现极端天气,一些地方甚至突降冰雹,使得苹果产量大减。2018年全国苹果入库量仅为605万吨,同比2017年入库量下降37%。在产量下降的同时,消费量却在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人每年人均水果的消费量为82公斤,苹果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苹果价格长时间维持在高位。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苹果的价格虽然逐渐回落,但依旧比往年同期要高,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坦认为,这里面还有消费升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贺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苹果的消费也出现了升级,主要表现在一些品相一般的苹果很难卖出去,在流向终端的时候,因为包装、分拣的要求比较高,品相不好的苹果会被挑出去,这些苹果很多源于经销商收购商的存储、运输损耗,这部分成本也会转移到苹果最终的售价上。此外,今年部分时间多地有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运输成本增加,也延缓了苹果价格的回落。 苹果是基础性的水果,消费人群较多,随着导致苹果供需失衡的情况明显改善,苹果价格价格会回落么?分析师贺坦认为,“苹果自由”近在眼前。 贺坦:今年苹果花期和坐果期总体来说产区天气较好,陕西、山西、山东的苹果在中国的苹果产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目前来着这些产区的苹果长势好,没多久就要实现丰收。另外今年的梨产量和质量也不错,这些都将会平抑苹果的价格。不过由于今年苹果价格较高,所以虽然未来苹果丰收,价格可能会有较大下降,但还是会比往年同期高一点。 贺坦建议种植户,虽然近年来各种水果的价格总体在上涨,但保险起见,还是要尽量及时售卖。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新郑枣乡风情游活动拉开帷幕

    9月1日,新郑市2019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暨第十七届好想你红枣文化节在好想你红枣工业园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郑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将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陪伴游客度过“十一”黄金周。 近年来,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已成为新郑、郑州乃至河南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成为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盛事。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叶县: “百变”艾草的增收之旅

    8月29日,在位于叶县常村镇的平顶山御鑫华医艾制品有限公司,成品展示车间里艾条、艾眼罩、艾枕头、艾被褥等艾制品琳琅满目、包装精美,整齐地摆放在一排排货架上。“现在我们生产有60余种产品,而且还在逐步增加中,未来产品数量预计能突破100种。”该公司经理全海峰说。 从田间地头的一株株艾草到各式各样的艾产品,它们是如何“变身”的呢? 走进艾加工车间,便闻到浓浓的艾草香。“艾草全身都是宝。”全海峰谈起艾草滔滔不绝,“艾草可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还能提炼精油、做天然植物染料、制成茶叶等。此外,艾草还可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用以房间消毒。” 全海峰是南阳人。由于南阳艾产业发展较早,从小耳濡目染的全海峰对艾制品行业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良好的专业知识。2013年,全海峰在当地注册成立了南阳御鑫华医艾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艾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其生产的艾制品销售全国,同时也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近年来,常村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机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艾草种植,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两万亩,吸引艾草收购企业40多家。打算在外投资建厂的全海峰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将公司“举家”搬到了常村镇,并于2017年成立了平顶山御鑫华医艾制品有限公司。 “常村镇是南阳艾制品的重要收购地之一,我们直接将厂建在了货源地,加上地方政府对艾产业的重视,前景看好。”全海峰说着来到一处艾草存放地。只见高高的艾草堆用布盖上。“制作艾绒以陈艾最佳,把艾包裹起来也是加速陈化的过程。”全海峰说。 “‘艾草全身都是宝’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艾草不仅功效好,全身都能卖钱。”全海峰笑着介绍,他们收购艾草时会精心挑选艾叶宽厚的优良艾草,经过陈化处理、提绒等工序后,艾绒用来做规格不等的艾条;留下的艾灰以每吨700元卖给饲料厂商做饲料;中间艾梗做枕头等填充物。 全海峰表示,公司以每吨5500元的价格将艾草收购过来,经过加工后,每吨艾草能卖到6600~7000元,增值空间为20%。而最顶级的黄金绒常用于出口,售价每斤在100元左右。但这仅是初步加工,目前,公司已掌握了提炼精油等技术,计划下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上马新的生产线。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金秋美景好谷子笑弯腰

    9月1日,宁陵县刘楼乡吕南村农民看着沉甸甸的谷穗喜上眉梢。该村村委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的谷子丰收在望,一派金秋的美景。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河南:全省烟叶收购统一开磅

    日前,记者从全省烟叶收购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统一收烟时间,从9月1日起,各产区收购时间控制在50天以内,按区域同时开磅、同时结束,确保区域内烟叶收购进度步调一致。 今年全省有种烟农户2.8万户,落实种烟面积66.1万亩,合同约定收购量185.2万担。按照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工作部署,今年的烟叶收购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收购组织,坚持以工业需求和等级质量为收购导向,提高上部烟收购水平,做好专分散收和原收原调,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稳控规模的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今年的烟叶收购,要把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和纯度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加强对烤烟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控混青、混杂、混部,严把交售纯度,做到是什么等级,就收什么等级,坚决杜绝为盲目追求等级结构和上等烟比例而放松等级标准,坚决克服烟叶收购“前紧、中松、后不管”的现象,狠抓烟叶成熟度质量导向,实行优质优价,改变以烟叶“长短”和“黄鲜净”为标准的收购眼光,让真正严格落实生产技术、交售成熟好烟叶的农户得到实惠,引导烟农改变生产习惯,落实关键技术,防止“大深厚”问题反弹。 会议还要求,在抓好烟叶收购的基础上,今年要尽快按照特色区域划分,一切以市场真实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优化布局三年规划,及早做好明年的烟叶生产规划,推动烟叶生产向核心烟区、重点烟区集中。 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周恩海表示,河南烟叶是河南烟草的形象和脸面,推动河南烟叶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牢牢树立“市场导向”,调整布局,把计划资源向核心、重点烟区倾斜,通过提质增效、去库存抓创新,提高工业满意度,让河南优质浓香型烟叶进入更多卷烟品牌的主配方,让烟农收益得到稳定保障,最终实现烟农、政府、工业和商业“四赢”的目标。

    [更多详情]
  • 02 2019-09

    商丘:从“豫东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

    又到秋收季,轮到各种农机大显身手了。 “哇!真先进!”8月23日,在虞城县利民镇举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商丘演示会现场,一台台无人青贮机、收获机、耕种机和植保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引得现场观摩的人们连声赞叹。这是我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次高科技集中展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我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认清优势所在,扛稳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任,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我市夏粮再获丰收,小麦总产达到94.7亿斤,亩均单产1012.8斤,再创历史新高。 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今天,全国小麦百分之一产自商丘,也可以说每30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商丘。我市的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5.2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144.76亿斤,从以“借粮”为生到年外销粮食及产品60多亿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豫东粮仓”。 商丘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区,保粮食增产,勇于担当、义无反顾;保粮食安全,职责在肩、全力以赴。 回首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粮食产量先后迈上100亿斤、110亿斤、120亿斤、130亿斤台阶,2018年达到144.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永城、夏邑、虞城、民权、柘城、睢县等6个县(市)多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商丘不仅解决了全市9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多亿斤粮食及其制成品,各类农产品供应充足、质量安全。 藏粮于地,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我市累计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10多项涉农项目资金50多亿元,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30万亩,已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522万亩,建成区基本达到“吨粮田”目标。同时,打造了夏邑县、虞城县、睢阳区、柘城县、睢县和民权县等一批粮食生产能力超10亿斤的粮食生产大县,确保全市粮食产能稳定在120亿斤以上,为实现粮食安全核心区政治责任提供了有效保障。 藏粮于技,调优粮食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食生产的优质化程度不断提高。优质专用小麦从无到有,达到目前的800万亩,占夏粮总面积的95%以上,发展优质强筋小麦130万亩,全市农民因此增收达7.7亿元。商丘连续1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目前,全市农民人均产粮达2000斤,高于全国农民人均产粮约900斤的水平,为全省、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前几天,市领导到收割小麦现场指导工作,鼓励我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种植面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下半年,我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沿着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麦收刚刚结束时,夏邑县会亭镇崔楼村种植大户刘领军面对记者采访,就信心百倍地谋划秋收的希望了。 发挥粮食生产这个优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喜欢吃面包、饼干、膨化类食品的朋友,那些好看的小食品包装你看过吗?你如果认真看看,可能会发现,你最喜欢的蓝莓枸杞面包,是永城市生产的。 我市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39个农业产业化集群规模进一步壮大,现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667家,涌现出了诚实人、金豆子、华星等一大批知名国家级龙头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8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107个。 尤其是以小麦加工转化为主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60万亩,衍生出包子、水饺、面粉等一批深加工生产线,商丘正由“卖原粮”向“卖产品”转变,食品产业成为商丘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之首,推动商丘从“豫东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让“商丘味道”飘香全国、飘香世界。 商丘的“农”字号产品: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市粮食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总制粉能力已跃居全省前列。永城市将全市100多家面粉企业整合为河南汇丰、河南华星、河南三顺、河南远征、河南金源五家大型面粉集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2018年商丘的面粉产量600多万吨,面粉加工企业800家。商丘面粉不仅在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的面粉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出口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国外市场也享有盛誉。 商丘的“农”字号价格: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交易额374多亿元,年交易量900多万吨,综合规模居全国前3位。源自该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每天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滚动播出,已成为全国农产品价格的风向标。 商丘的“农”字号品牌:市委、市政府以把商丘建设成为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为目标,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科学制定了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顶层设计,鼓励引导,依靠品牌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努力把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全市累计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35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34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8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107个。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柘城三樱椒、梁园区代庄草莓、夏邑8424西瓜等15个产品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随着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公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逐步让商丘特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商丘“三农”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发挥好粮食生产优势,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丘一定能够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