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19-08

    土地管理法修改通过 永久基本农田成亮点

    8月26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将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完善了很多方面的制度。 杨合庆表示,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改革了征地程序,要求政府在征地之前开展土地状况调查、信息公示,还要与被征地农民协商,必要时组织召开听证会,跟农民签订协议后才能提出办理征地申请,办理征地的审批手续,极大保护了农民利益。在征地补偿方面,改变了以前以土地年产值为标准进行补偿,实行按照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补偿。 同时,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解决了过去农村土地必须征为国有才能进入市场的问题,能够为农民直接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宅基地管理方面,由于我国实行一户一宅的基本管理制度,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存在宅基地用地紧张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此次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要想办法保障实现农村居民居住的权利。另外,此次改革还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明确要求通过规划合理安排农村的宅基地,为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提供便利。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过程中把土地管理法中的“基本农田”全部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这是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基本农田保护2.0版。 魏莉华介绍道,2017中发4号文件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强调“两个决不能”,即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决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决不能随便占用。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完成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全面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2887个县级行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这次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总结实践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划定的一些成功经验,在第35条明确规定,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魏莉华说,同时,原来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把80%以上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考虑到各省的耕地后备资源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次新法作了一个微调,具体的划定的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情况来确定,使这部法律的规定更加符合实际。 “保护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是我们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和宗旨之一,也是在这次修订过程中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魏莉华说。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新季玉米即将上市价格或下跌 专家:来年或迎巨大利好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目前,新季玉米已经开始零星上市。从今年的天气情况来看,虽然一些玉米产区在早期经历了干旱、台风、暴雨和病虫害的影响,但玉米的整体生长尚好,生产形势稳定。后期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害,今年丰收的概率较大。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当前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下游需求十分疲弱,预计新玉米大量上市后,价格会出现一定程度下跌。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业的逐渐恢复,明年玉米市场将会迎来较大利好。 6月份以来,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进入震荡行情,但是价格变动幅度非常有限,基本维持区间震荡运行的态势。总体来看,华北本地玉米供应有限,东北玉米供应充足,厂家看量调价,维持库存动态平衡。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栋:以玉米大省山东为例,这几年的价格基本呈现了区间内震荡运行的特点。这反映出经过市场化改革,价格的变化出现长时间连续上涨或连续下跌的概率已经很小。 随着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形势有所变化。河南郑州粮食市场分析师王向博介绍,虽然基层余粮消耗增加,现货价格有所上涨,但当前整体贸易依然较为冷清,且新粮逐步上市,价格存在回落风险。 王向博:截至8月27日,东北地区基层二等14水玉米出库价集中在1630-1870元/吨,北港平舱价集中在1908-1928元/吨之间,均与上月持平;华北黄淮地区基层收购价集中在1840-200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月上涨10元/吨左右;广东蛇口港报价1960-1980元/吨,较上月下跌10元/吨。 从往年情况来看,新粮大量上市之前玉米都会迎来季节性下跌,下跌的时间大部分是在8月底到9月底之间,而阶段性的底部价格多出现在10月份。比较特殊的是去年,新玉米上市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下跌,陈玉米和新玉米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但是今年市场又有些变化,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栋介绍,目前下游需求不振,供应量显得相对宽松。 刘栋:一是贸易商库存水平高,存粮贸易商在进入七八月份之后,并没有享受到往年玉米供应紧缺的红利,总体走货水平大减。二是厂家库存水平高,下游厂家不管是深加工企业还是饲料企业库存水平较高,采购心态放松,完全是看量调价,保持库存的相对平衡。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临储持续不间断的投放。截止8月25日,本年度已经进行了十四次临储玉米拍卖,每周投放量维持在400万吨水平,单次成交率由最初的90.66%,下降到当前的11.1%,累计成交量仅为2051万余吨。刘栋表示,虽然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少了近4600余万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供应。 刘栋:需求端疲软,加上拍卖粮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使得拍卖成交率持续走低,企业参拍热情持续下降。综合上述因素,今年新季玉米上市之前,季节性下跌不可避免,进入九月份,随着春玉米上市,玉米价格有可能出现连续下跌的局面。 新季玉米方面,目前南方玉米已经零星上市,东北地区春玉米已经处于吐丝至乳熟期,华北地区夏玉米普遍处于吐丝期,局部进入乳熟期,一个多月后,华北黄淮夏玉米和东北产区春玉米也将陆续上市。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王向博表示,新粮质量依然要关注后期天气情况,特别是灌浆期的天气情况,不确定因素较多,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玉米丰产预期较强。 王向博指出,当前需求不振依然是影响玉米走势的主要矛盾,虽然国家出台了财政、金融和土地等多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种猪场、规模养殖场恢复和扩大产能,但当前形势下生猪养殖面临成活率和小猪缺乏、价格高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恢复也较为困难,因此下半年猪饲料方面玉米需求恢复依然不可期,但是来年或有更多机会。 王向博:2020年如果生猪复养成功率逐渐提高,玉米饲料有回暖可能,届时玉米价格有望反弹,因此考虑到时间成本,建议种植户尽量在新粮上市后积极卖粮,如果存储条件较好的可以选择存储到明年春、夏季择机销售干粮。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五部门部署2019世界粮食日系列活动

    8月28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今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设粮食产业强国”。通知明确,为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拟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公布一批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以基地为抓手,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 世界粮食日当天,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主办单位将在合肥举办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主会场活动,并向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统一授牌,向社会各界发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题倡议。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又是一年辣椒红

    8月26日,龙岗镇华佗村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正在查看辣椒长势。据悉,该基地示范引领种植辣椒15亩,主要品种为三樱椒,将于9月中旬采摘,预计亩产800斤,亩销售额8000元左右。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村支书韩二领养鸭记

    8月26日刚吃过早饭,夏邑县郭店镇柯针庙村村室就聚满了群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头天晚上,大家都从村头大喇叭上收听到了村里要召开种鸭养殖报名会的通知。 “二领,以后我也想跟着你养鸭子,你看中不中?” “老韩,我的鸭棚建好都半个月了,鸭苗啥时候能到?” 会议刚开始,村支书韩二领还没发言,群众就争先恐后地问开了。韩二领大名韩祥玉,今年47岁,当村支书已经13年了。在村里,辈分大的都习惯叫他的小名“二领”。 说起郭店镇发展种鸭养殖,不能不提韩二领。2017年,郭店镇党委、政府经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引进了全球最大的种鸭养殖集团广西桂柳牧业集团,总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600亩的广西桂柳牧业集团夏邑产业园,并提出了打造“种鸭养殖小镇”的战略目标,其中把发展80万羽种鸭列为首要工程。方案下发了,动员会也开了,可是群众心存疑虑,认为这是搞传销骗钱,没人敢带头“吃螃蟹”。 韩二领带着村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到桂柳集团长江以北最大的养殖基地江苏沛县,详细考察种鸭养殖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考察结束后,他算了一笔账:“养一组两个棚3000只鸭子,5个月开始产蛋,按总产蛋率85%算,一组鸭子可年产77.5万枚蛋。种蛋市场平均价1.8元1个,除去成本0.8元,一年纯收入在75万元左右。”公司还给予“六统一”支持,统一鸭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这下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各位老少爷们,我任支书十来年了,很想为大家伙儿做点事。通过到沛县考察,我看养鸭子中,能赚钱,为了不让大家承担风险,前期投资我全包,谁愿意跟着我干,只要帮着建建棚、搞好日常管理就行,赔了算我的,赚了钱咱们对半分。”就这样,二领带头拿出了自己多年从事建筑业的积蓄180万元。 “二领这样为咱们着想,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愿意跟着他干。”韩自明、韩清民、随自文三个老党员在党旗下作了保证。 党员带头,群众支持。他们很快就租了180亩地,建了11组22个鸭棚。在征地、建棚过程中,先后安排贫困户20多人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 60多岁的贫困户韩来林,以前种过白菜、养过猪,由于规模小都没赚到钱,外出打工,风里来雨里去,一年收入1万多元,刨去房租、回家路费,几乎没有积蓄。让他没想到的是跟着韩二领养鸭子,一年就收入30多万元。 看到养鸭带来了效益。韩旭旭、韩胜田、韩清民等20多户群众纷纷找二领要跟着他养鸭子。 由于群众积极性高,韩二领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新上了12组24个棚,养殖规模达到23组6.9万羽种鸭,月收入超320万元,先后带动本村40多户群众发展种鸭养殖,现在村里的“韩百万”“李百万”比比皆是。 为了扶持产业发展,省财政厅及时投资110万元,为该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又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经济收入。群众富裕了,集体有钱了,村支部多方筹资300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7.5亩的高标准花园式敬老院。群众走在村中宽敞的大道上,感到环境更美了、广场更大了、心情更加舒畅了。 在柯针庙村的带动下,郭店镇种鸭养殖现已辐射到韩口、杨吕庙、骆天庙等20多个行政村,全镇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成养殖小区18个,养殖种鸭207组80.7万羽,年产值近10亿元,净利润2亿多元,带动贫困户600多户就业。 “柯针庙村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主要是得益于有一个敢闯敢试的带头人,有一个团结奉献的好班子。”镇党委书记岳德熙对该村发展进行了总结。 由于班子团结,成绩突出,柯针庙村连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亲们形象地夸赞村支部书记:“韩二领、真会领,自己掏钱帮群众;人心齐、泰山移,郭店养鸭他第一。”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淮河源头的一抹新绿

    提起桐柏,淮河源头的绿色资源如一座宝库惠及当地群众。茶叶、艾草、林果、旅游逐年来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生态产业。 在淮河源头惠及的月河镇,近年来一抹新绿逐渐在这里成长起来。 “愚公”立志播下希望的种子 “看着油茶树一年比一年长得健壮,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心里美极了!”8月26日,站在月河镇笔架山,桐柏江记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中海感慨地说,辛苦了十余年,总算让油茶在桐柏扎下了根。 1992年,在食用油行业摸爬滚打7年之久的江中海,注册成立了江记油脂公司。1999年,江中海在外出考察中看中了油茶种植,开始涉足茶油加工。 江中海告诉记者,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其果实可提炼重要的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茶油,在我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尤其在南方更为常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曾用茶油籽飞播造林,在他的记忆里,油茶在桐柏山上一直生长得不错。 油茶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适合在低纬度、低海拔、土层深厚、土壤酸性的浅山丘陵地区种植,但是究竟种植效益如何?种植油茶之初,不少人都为江中海捏了一把汗。 “油茶不仅可以绿化荒山,而且适合发展观光农业。”江中海说,“它边开花,边结籽,那花儿,那果儿,漂亮得很哪!”江中海对油茶的爱近乎痴迷,就是带着这种外人看来近乎执念的想法,他决定试一试,“不管怎样,我一定要搏一搏!” 从那之后,江中海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油茶身上。“笔架山上杂灌、野草疯长,每隔十余天,就得清杂除草。我是过敏性皮肤,一接触杂灌、野草,皮肤特别容易发痒红肿。春夏时节,穿在身上的衣服,就是一种累赘,我干脆就把衣服脱掉光着脊梁干,一个春夏可不得掉上一层皮。”他笑着说,除草还是小事,最难得要数修路。笔架山原本就是一座贫瘠的荒山,没有路通往山上。要种树,就得先修路。大年初一,别人还在家团圆时,江中海就带着自己家人钻林子,勘察线路,上山修路,在山上过年,修下了5公里的路基。 苦心人,天不负。从2002年至今,江中海已经在笔架山种植油茶达40万棵。“2016年,种植油茶收入40万元,2017年达到120万元,2018年升至180万元!”憨厚的江中海开心地说,“油茶树年年在成长,收入也就年年见长。这是一座会长个儿的金山!” 山上开起“诸葛会”共谋油茶产业的春天 “我培育油茶苗木20多亩,去年亩均收入近2万元。”平氏镇杨庄村村民汪瑞清说。 汪瑞清话还没来得及说完,程湾镇石头庄村村民秦中山就接上了话茬:“我从6年前开始种植油茶,目前已发展到500多亩,去年销售油茶果收入20多万元。” “你们种油茶,我包销!”河南金立方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屈彦君说。 这是由桐柏县政协牵头组织的油茶产业发展“诸葛会”上的一幕,与会的专家、油茶种植户代表踊跃发言,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作为老区、山区、边区的桐柏县,怎么办?怎么干?经过多年的探索,桐柏正在走一条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内涵的生态强县之路,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桐柏县在发展茶叶、艾草、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带富农民的基础上,把以油茶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举办油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也是举措之一。 油茶产业作为桐柏县一个新成长起来的产业,桐柏油茶产业条件怎么样? 省林科院木本油料专家丁向阳教授告诉记者,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自然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以浅山丘陵为主,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油茶树生长,是我国油茶种植的北缘区,发展该产业气候与环境得天独厚。 油茶树苗长势如何,效益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与众多当地群众一道,翻山越岭,来到豫鄂交界区域的桐柏县笔架山。站在山顶,但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青翠油绿,硕果累枝。 江中海带领大家参观了笔架山上种植的40万棵油茶,看到油茶长势喜人,在场的林业专家也欣喜不已。“油茶树是常绿植物,油茶果实可以榨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这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都能作出不小的贡献。”桐柏县林业专家白家银说。 “油茶树从开花到结果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4个月,民间有‘抱子怀胎’‘月子油’之美誉,淮河源头的茶油纯天然、无污染,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可以朝着食用油高端产品方向发展。”丁向阳教授给出建议。 桐柏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油茶产业目前在桐柏已经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通过发展产业致富,以油茶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全县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 “下一步,要抢抓森林河南创建活动机遇,用活国储林项目建设政策,出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桐柏县苗木花卉协会,带动全县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让油茶产业真正迎来春天,让淮河源头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诸葛会”上,来自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让在场的群众充满了信心。 “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群众的信心,我愿意当一个带头人,带领大家把油茶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油茶为咱们淮河源头增绿添彩。”江中海充满期待地说,他和当地的群众一样,期待着早一天迎来油茶的春天。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灵宝:购买农机迎“三秋”

    8月22日,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农民孙广业正在农机公司选购农机。 近期,有不少农民开始到农机市场选购农机具,迎接即将到来的秋收。灵宝市农机部门也积极为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购机、培训等服务,加快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确保秋收顺利进行。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王晓丕:返乡创业成“蔬菜大王”

    “沙梨长势不错,该雇乡亲们搭网了,怕鸟啄了。” “近期温度太高,除草、掐枝、病虫害防治,都得加把劲儿。” “辣椒苗有点卷叶病,得喷点药处理下。” ………… 近日,在伊川县白沙镇豆村的洛阳市乐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乐蔬农业)基地内,该公司负责人王晓丕和种植户赵香香蹲在阳光大棚里,边交流边查看番茄、辣椒的长势。 从建筑公司老板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王晓丕用了4年多时间,他说:“在外面干得再好,不如回家为乡亲们干点实事。” 2006年,24岁的王晓丕和哥哥离开老家豆村,带领二三十名村民到郑州等地搞建筑。靠着诚信、实干和吃苦耐劳,兄弟俩逐步站稳脚跟,并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企业发展风风火火。 2015年春节,在外闯荡多年的王晓丕回到家乡,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经过和一家人的慎重商量,他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乡亲们还是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收益很低,希望能给他们带个好头。”王晓丕说,他到安阳市滑县考察时了解到,当地香瓜种植产销两旺,这种瓜口感好、含糖量高,一亩地可收益两万多元。当年5月,王晓丕成立了乐蔬农业,流转土地100多亩,建了17座阳光大棚,从安阳市滑县聘请技术人员,种植香瓜、黄瓜等果蔬。当年秋季,香瓜亩均收成4000到5000公斤,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当果蔬丰收的时候,满是幸福感。”王晓丕笑着说,隔行如隔山,创业初期,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他也吃过不少苦头。 2016年,由于气温、管理等原因,王晓丕种植的50多亩番茄眼看到了收获季节,没熟就开始裂果,他不得不将番茄全部摘下扔掉。“赔了100多万元,心疼得我睡不着觉。”这次经历,让王晓丕下定决心自己学技术、学管理。此后,王晓丕先后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育苗、种植和田间管理,并请来洛阳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指导,加上自己不断摸索学习,他逐步成了半个“专家”。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王晓丕已陆续建了60个阳光大棚和4个温室大棚,占地200亩,种植有番茄、辣椒、香瓜、黄瓜等果蔬,并种植沙梨、冬枣、樱桃等果树300多亩,一个现代化的果蔬基地步入正轨。同时,王晓丕积极和宏进、通河等农贸市场合作,并与伊川买乐买电商平台合作,使其生产的新鲜果蔬销往洛阳、郑州等地,去年年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 “农业是个长期投入的产业,像养孩子一样,要精心呵护,不能急于一时。”王晓丕说,从2016年起,乐蔬农业通过和洛阳农林科学院合作并成为其新研发农产品的转化基地,培育出了早熟耐储存番茄等一系列富硒绿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 乐蔬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当地贫困户就业。目前,王晓丕为贫困户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20多个,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他还与141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力保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做好富硒农产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计划再建一处养老康乐中心,让更多城市人来这里吃上新鲜健康的蔬菜水果……”在乐蔬农业的规划设计图面前,王晓丕满怀信心。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武国定:全力做好“三秋”生产、秸秆禁烧和机收控尘工作

    8月28日,省政府召开“三秋”生产、秸秆禁烧暨机收控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省长武国定参会并讲话。 武国定强调,再过半个月,我省就进入“三秋”大忙季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抓好“三秋”生产,持续抓好秋作物管理,认真组织秋作物收获,保证种足种好小麦,确保收好秋、种好麦,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全力抓好结构调整,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蔬菜的基地建设,扎实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全力抓好“三秋”秸秆禁烧,强化宣传引导、快速处置、综合利用、长效管理等,助力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机收控尘工作,切实增强治理扬尘污染的紧迫感,严格落实机收扬尘的管控措施,扎实推进机收扬尘的治理试点,研究制定扬尘治理的配套措施。全力抓好服务保障,在加强组织领导、物资保障、技术服务、检查指导上下功夫,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确保“三秋”生产、秸秆禁烧和机收控尘工作落实到位,推动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会上,武国定还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更多详情]
  • 29 2019-08

    今年“三秋”抓好“三件大事”

    8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今年“三秋”工作,动员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备战以秋收、种麦为重点的“三秋”生产,全力做好“三秋”秸秆禁烧和机收控尘工作。 A种好麦也要种好菜 目前,全省秋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面积在1.18亿亩左右,其中秋粮面积持续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如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有望再获丰收。 需要注意的是,秋收期间多阴雨天气,玉米、花生容易发生霉变,各地需及早制定应急预案,搞好气象服务,引导农机合理流动,确保熟一块、收一块,提高秋作物收获质量。 秋种要种足小麦,更要种好小麦。近几年,我省全力推动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种植面积达1204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今年,我省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稳步扩大秋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尤其是40个示范县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带动豫北、豫中东、豫南三个适宜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力争种植面积达1350万亩。 大力发展优质蔬菜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省露地菜供给相对充足,但设施蔬菜发展不足。下一步,我省将突出抓好优质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在城市周边、铁路公路主干道沿线和传统优势产区,进行设施蔬菜布局。省政府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中牟、内黄、扶沟等10个县开展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各地要大力发展新型棚室,高标准建设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区)。 B疏堵结合减少秸秆焚烧 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各地火情同比下降42%,PM2.5、PM10分别下降21.1%、18.3%,全省整体禁烧管控好于往年。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秋收时间长、大气扩散条件不利,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会议要求,各地要发挥好“蓝天卫士”监测系统作用,同时加强对监控盲区的巡查巡防,把火情消灭在萌芽时期。 秋收期间,各地要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深耕深松还田、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等方式,不断提高秸秆资源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五化”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秸秆焚烧。 对秋冬季节发现火点火情的,我省继续执行焚烧火点扣减财力规定,确保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C花生剥壳加工禁止露天作业 “三秋”期间也是农机作业的高峰期,做好机收扬尘治理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今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预计突破2300万亩,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收获方式,势必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我省将开展花生机收扬尘治理,围绕收获和摘果剥壳两个环节,严格落实控制措施。一方面要加强低扬尘收获机械的推广,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对农户已购置的移动式花生收获机械进行降尘改造,做到应改尽改,有效降低花生捡拾收获环节扬尘。 另一方面,要做好花生摘果剥壳作业扬尘控制。今年,各地花生剥壳加工环节必须在室内进行,严禁露天作业。同时,对其他秋作物收获机械也要引导加装降尘设备,确保把机收扬尘污染降到最低。 近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了《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扬尘治理指导意见》,将在30个花生大县开展机收扬尘治理试点,积极开展演示示范,加大低扬尘机具作业力度,示范带动全省机收控尘工作。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