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19-11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启动

    11月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全省“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培训会日前在郑州举行,标志着我省“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摸底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利用5个月的时间,对“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和管护利用情况并客观准确上图入库。 此次评估工作将有效运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卫星遥感影像等现代化手段,综合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2011年以来全省各级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清理检查,按要求全部完成上图入库。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既要通过评估掌握全省“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情况,又要把阶段性评估工作与开展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有机结合起来。预计到2020年3月,将形成全省“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成果,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的目标,为进一步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更多详情]
  • 05 2019-11

    南召县“两业”奖励激活致富内生动力

    秋收过后,南召县太山庙乡下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明春除了卖花生的收入,还获得了政府奖励1260元。周明春今年种植花生50亩,产量1.26万斤,按照有关规定,乡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花生进行奖励,每收获一斤,乡政府奖补0.1元,上不封顶。 “我们一家四口,儿子在外打工享受乡里就业星火计划奖补1000元,我和老伴在家种地,享受乡政府产业奖补200元,心里非常高兴,干劲更足了,我们一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太山庙乡太山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印发说。 在今年南召县实施的产业、就业“星火计划”活动中,太山庙乡共有8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奖励,奖励资金总计76.2万元,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积极性。 南召县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和《就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户给予资金补贴,激发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增收的内生动力。在产业方面,贫困群众年度产业收益在6000元以上的,按收益5%给予贫困户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1500元;在就业方面,发动县域内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脱贫攻坚,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对于优秀帮扶企业、个体户、新型经营主体,政府在金融、创业、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激发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热情。 南召县贫困户年度务工收入按照1万元、2万元、3万元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1500元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500元。对贫困家庭既有产业又有就业的,达到标准双向均可享受。截至目前,2019年全县第一批已发放“两业”奖励资金1397万元,撬动11855户贫困群众增收2.6亿元,有效地激活贫困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为扩大就业渠道,南召县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针对市场需求,突破就业出口,开设了汽修、幼师、地铁、激光3D四个拳头专业,与河南省质量工程学院联办了“军转大专班”“高铁空乘订单班”,与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办了“甲骨文订单班”,与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联办“汽车订单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帮助600多名学生找到了就业门路。2016年以来,南召县依托中等职业学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举办了电商、电工、焊工、保育员、足疗保健培训等精准扶贫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981人,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更多详情]
  • 05 2019-11

    河南鲁山: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路

    近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创新“十百千万”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贫困县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 鲁山县依托资源条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结合实际逐步培育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旅游业、加工业、光伏产业电商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全县上下形成了发展以产业为基础,收入靠产业支撑的良好局面。 该县紧紧围绕六大支柱产业,本着“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原则,在全县打造了葡萄、食用菌、蓝莓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以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在各乡镇着力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该县有11150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基地带动实现增收。积极推动各行政村建立合作社、培育带贫企业,着力打造带贫经营主体1000余个。全县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务工等模式,带动100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通过建立“十百千万”产业体系,形成了县有园区、乡有基地、村有带贫经营主体、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示范引领、基地带贫、产业扶贫的脱贫发展目标。 为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先后出台政策文件,构建了“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金融+贫困户”等多种带贫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产业扶贫格局。该县已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6300万元,全县1.2万户贫困户受益。 同时,县里成立产业扶贫专组,专职专责,统筹、指导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在统一指导下,村村设立产业发展指导员,有效推动产业扶贫扎实开展。建立产业发展“旬推进、月观摩、季评比”工作机制,确保产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该县培育了以辛集乡为主的万亩葡萄、以董周乡五里岭为主的万亩酥梨、以库区乡为主的6700亩蓝莓和以董周、瓦屋、土门等乡镇为主总量3.6亿袋的食用菌等产业,带动1.2万户、2.9万人脱贫,做到“县有产业园区,乡有带贫基地,村有合作社或带贫主体”,确保了每户贫困群众有2个以上增收渠道。

    [更多详情]
  • 05 2019-11

    “映霜红”冬桃“映红”桃园关

    11月2日,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村村民刘德亮一边摘已经成熟的“映霜红”冬桃,一边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家种植了一亩多冬桃,如今冬桃价格看好,预计有5000多元的收入。“你们城里人来俺这里采摘冬桃吧,一斤5元,不算贵。”刘德亮对笔者说。 桃园关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明朝建村时,因村后故道大堤多植桃树,曾为桃园村。20世纪7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村民将村后千亩桃园毁掉种田。2017年,该村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之后,柳河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引导桃园关村村民种植桃树,重现“千亩桃园花争艳”景观。 2017年初,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带头发展冬桃种植。在柳河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桃园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吕岩、村支书郑天华多次前往山东等地考察,决定引种冬桃新品种“映霜红”。村委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冬桃树苗。如今,该村桃树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并成立了冬桃专业合作社。今年冬桃开始结果了,看着拳头大的冬桃红彤彤挂满枝头,桃园关村的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俺的冬桃比甘蔗都甜,省里的农业专家给我们鉴定了,含糖量占20%,口感鲜脆香甜。”桃园关村党支部书记郑天华说,“俺村的冬桃销路可好了,这400箱上等果正装车销往郑州,每斤5块钱。” 据柳河镇党委书记朱永介绍,下一步,镇党委、镇政府要把冬桃作为扶贫产业做大做强,以桃园关村为中心,实现万亩冬桃采摘园,打造桃园关旅游村,让周边的市民来赏桃花、品鲜桃。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小麦价格涨、涨、涨!后市还需警惕“拦路虎”

    国庆节过后,国内小麦市场一改夏收期间的踯躅行情,各地小麦价格不仅普遍出现上涨,而且涨幅相对增大。截止10月24日,全国平均小麦价格指数为1.187元/斤,较10月12日的1.163元/斤上涨0.024元/斤,涨幅为2.06%。 其中:河北地区主流价格在1.16-1.205元/斤,山东地区主流价格在1.14-1.22元/斤,河南地区主流价格在1.16-1.205元/斤,江苏地区主流价格在1.13-1.18元/斤,安徽地区主流价格在1.15-1.20元/斤。 两重原因推高小麦价格 1、托市价格公布,利好小麦市场 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后,市场看空心态有所减少,而拍卖市场自10月9号开始后,成交率不容乐观,三次成交率分别为0.19%、0.12%、1.10%,由于销售底价未进行调整,当前三等粮拍卖底价为2290元/吨,加上出库费和运费,拍卖粮到厂价格明显高于新小麦市场价格,企业明显更倾向于收购新麦,新小麦价格顺势上涨。 2、企业上量少,支撑麦价上涨 农忙时节,农户多忙于收购秋粮及冬小麦的播种,且贸易商因前期收购成本较高,基层惜售心理较重,小麦市场流通量不多,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企业库存明显减少,为了吸引小麦上量,企业不得不上调小麦价格。 后市需警惕“拦路虎” 由于小麦价格不断上涨,目前企业收购价有的高达1.22元/斤,企业继续追涨动力明显不足,随着新陈小麦价差减小,新小麦优势逐渐减弱。再者,据统计,目前国储仍有7000多万吨的陈粮库存需要消化,加上19年的小麦托市收购量约2200万吨,国家去库存压力过大,或制约小麦继续上涨空间。 总的来看,受阶段性供应偏紧支撑,近期小麦价格强势运行,但由于今年小麦质量好,产量高,加上临储库存特别大,随着新陈小麦价格不断接轨,政策“天花板”的抑制效应开始显现,麦价或整体围绕国家拍卖价格运行,后期需随时关注政策面和阶段性供应情况。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向寨村:锦鲤乘“专车”“游”向全中国

    网购已司空见惯,然而,在网上买到活蹦乱跳的锦鲤,你尝试过吗? 11月2日早晨,不到8点,位于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的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内已是车水马龙,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按照引导员的指挥,将车停放到位。 基地负责人李长彦笑着说:“池塘里游的可都是‘贵族’。”德国秋翠、日本大正……名贵品种的锦鲤让远道而来的顾客惊喜不已。 “我昨天下午就到这里了,实地挑选锦鲤,可以卖得更火爆。”来自广州市区做金鱼销售生意的黎先生说。像黎先生这样的外地顾客,每个月都要“飞”过来一次到两次,这里的锦鲤种类全、价格实。说话工夫,就有20多个客户通过淘宝、微信下了订单。 李长彦说:“基地所在的向寨村是‘中国第一锦鲤村’,有2180多亩鱼塘,全村2300多人有2000多人养殖锦鲤。” 一不临海二不靠湖的向寨村,缘何与锦鲤结缘,还帮助村民打开了致富门? 1982年,向寨村的李广志在镇平县城鱼市上看到了售卖金鱼的商机,成为村里第一个养殖金鱼的人。2006年,李长彦引进了高端锦鲤,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以失败告终。但是,李长彦并没有气馁,他潜心研读锦鲤养殖书籍,外出请教养殖专家,经过半年多时间,终于成为向寨村第一个成功养殖高端锦鲤的人。乡亲们也纷纷开始养殖锦鲤。 2012年大学毕业后,向寨村的高坤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回村里开了一家淘宝店,想借助互联网把锦鲤销往全国各地,可锦鲤的长途运输成了“拦路虎”。乡亲们把锦鲤拿到县城的物流公司,都被拒绝了。 李长彦和村里的年轻人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设计了一种为锦鲤量身打造的“安居房”,根据锦鲤体形的大小,“安居房”分好几种“户型”。将锦鲤装进特制的包袋内,装水、充氧气、热合密封,然后放进泡沫箱里。夏天用冰袋,冬天用“暖宝宝”,让锦鲤的“旅途”四季如春,路上更经得起“折腾”,就这样,小锦鲤“坐上”电商“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都富才算富。长彦观赏鱼公司通过“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到户增收、电商带贫等途径,带动268户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现在只需动动手指扫二维码就能让钞票进入口袋,原本不懂网络的村民已成了“码商”,干劲儿越来越大。对以后的发展,李长彦更是信心满满,在养好鱼的同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周边更多的乡亲致富。 家家有鱼塘、户户养锦鲤,美丽的锦鲤“游”出了脱贫奔小康的大产业。向寨村所在的侯集镇目前有约一万亩水面,年产观赏鱼5.2亿尾,年产值近8亿元。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伊川县平等乡:瓜蒌结出致富果

    近日,在伊川县平等乡张奇庄村瓜蒌种植基地,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藤条上的瓜蒌。瓜蒌是一种浑身是宝的中药材,种植一次可采收4年,籽、皮、根均可入药,瓜蒌的籽烘干后也可食用,亩均收益约1.5万元。平等乡瓜蒌种植面积有1000余亩,分布在张奇庄村、龙王屯村,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好项目。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淇滨区田利华:回乡种植火龙果,要让日子更红火

    时值深秋,太行山区秋意正浓,淇滨区大河涧乡马横岭村几个果棚内果实累累。果棚的经营者名叫田利华,她种植的并非中原地区常见的苹果、梨,而是南方水果火龙果。11月1日,田利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之前曾在福建水果种植园里工作,积累了一些种植火龙果的经验。 回乡创业种植火龙果 因父亲患病,在南方打工多年的田利华2017年返回家乡。“只要停止治疗,我爹就撑不住了,我需要挣钱救父亲。”田利华说,身为长女的她决定种植火龙果。 田利华告诉记者,火龙果和仙人掌同科,生命力旺盛,她在水果种植园当会计时了解过工人培育、种植火龙果。田利华当时闲不住,干完自己的工作就会帮助工人打理水果种植园,因此水果种植园里的一切对她来说并不陌生。田利华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经历会给她和父亲带来一线生机。 田利华说干就干,在向亲戚借了几万块钱后,在老家大河涧乡赵家厂村建了一个果棚,把从南方买来的火龙果苗栽到果棚里。田利华用自己学到的种植火龙果的技术小心地栽火龙果苗。一棵棵火龙果苗扎根后,她仿佛看到了希望。 火龙果结了果,把最大的给父亲吃 田利华说,2017年7月,她的火龙果逐渐开花,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令田利华没想到的是,数百朵花几乎在一夜之间全败了,期望中的果实并没有出现。 “当时我眼泪都快哭干了,这可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爹唯一的希望。”田利华说,她为了模拟福建水果种植园里的湿热环境,搭建了像花卷馍一样的果棚,里里外外有3层;赵家厂村缺水,她就雇人拉水,每趟的费用是200元;她从医院回来就会到棚里眯一会儿,然后打理火龙果,几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就在心如死灰的田利华打算把火龙果都刨掉时,象征希望的红花又开了,而且400余朵红花越开越大、越开越娇艳。田利华当时赶紧授粉,不敢休息。命运之神眷顾了这个勤劳的女人,花谢后结了300余颗鸡蛋大小的火龙果。火龙果成熟时,最小的约有半公斤,最大的有近1公斤。 田利华说,她当时轻轻地摘下果棚里品相最差的一颗火龙果,小心切开,红色的汁液流了出来,“我尝了一口,很甜”。田利华随后又挑选了果棚里最大、最红的一颗火龙果,骑电动车到医院给父亲吃。 “我爹有救了,我爹有救了……”当时,田利华激动地拉着父亲的手念叨着。 随着田利华在朋友圈的宣传,以及多名同情她经历的朋友、顾客的推介,田利华第一年种出的火龙果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跑到我的果棚里看稀罕儿,顺便买几斤火龙果回家品尝。”田利华说,她的火龙果口感好、个头儿大,销量不错。但是因为火龙果产量低,她赚的钱在除去前期的投资费用以及支付父亲的医药费后所剩无几。 靠政府扶持,在马横岭村建果棚 大河涧乡副乡长唐煜说,2018年,乡党委、乡政府在了解到田利华卖果救父的事迹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田利华的果棚调研,为田利华的火龙果种植、销售想办法。 当时,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为田利华申请到了200余万元的扶贫资金。田利华在基础设施较好的马横岭村建了6个果棚。 马横岭村村委会主任牛新国告诉记者:“她是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孝女,村民们都很尊敬她。乡里今年4月确定将田利华的果棚移到我们村,我们当月就组织人平整土地,进行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8月,田利华已经开始在果棚里栽种火龙果苗了。” 在第六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大河涧乡还将田利华的火龙果带到了分会场,不少客商对火龙果的口感赞不绝口。这更加坚定了田利华深耕特色水果种植行业的信心。 每年给村里分红,还安置村民就业 11月1日,记者在田利华的果棚里看到,果棚的骨架是用粗壮的不锈钢管搭建的,厚实的透明塑料篷布上留有一些一指宽的通风口。因果棚自动化水平较高,田利华只需指导工人控制好棚内气温、湿度以及光照量,感觉轻松多了。 记者注意到,结出的火龙果已经有拳头大小了。田利华说,根据她的经验,明年火龙果会丰收,她对种植火龙果越来越有把握了,也有了新的打算。 “我跟马横岭村签了协议,每年给村里分红20万元,安置6名村民长期在果棚里工作。忙的时候,我每天会再雇用10余名村民。”田利华说,她现在启用了5个果棚,预计每个果棚每年可以带来20万元以上的收益。如果再在果棚里套种凤梨、百香果、芦荟等经济作物,果棚的收益还将增多。 田利华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她兼顾了创业和尽孝,这个情她永远忘不了。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超市买大米时你想到“区块链”没?

    在沃尔玛超市食品区,一袋五常大米的包装袋上,新增了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便能显示信息。首先是基础的产品信息,如规格、生产商、保质期等;然后便是溯源信息,包括原料接收时间、原料检验报告、产品出厂报告、发货时间、收货时间等全流程,以及产地和整个物流线路信息。 用二维码传递信息并不稀罕,难的是如何让这些信息“保真”,区块链便有了用武之地。 什么是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让上面的数据可追溯、防篡改。这些特征与实体行业结合,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没有区块链的时候,对食品的追踪要依赖某个中介机构或者公司来收集信息,如电商平台。这种中心化的数据收集方式,理论上存在数据被修改的可能。而区块链上,数据在产生的当下,就由产生者自己即时上传各种仓库物流信息,且信息不能被篡改。”作为沃尔玛可追溯平台技术支持方之一的负责人冯艺凯说。 除了供应链,如今区块链的应用范围还覆盖了金融服务、征信、社会公益、电子政务、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 区块链可以帮助进行医疗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共享。除了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居民更多担心,医疗数据打通“联网”后,自己的隐私问题怎么保证?数据交给谁保管?谁有调取权限?目前已经有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保存医疗数据,“居民去看病的时候,可以将医疗记录中部分数据,授权给医生。未授权的数据部分,在别人看来就是一团乱码。”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说。 如此一来,数据不被某个医院或者第三方机构保存,患者的个人隐私有了保证。 “链”上的数据不容易被篡改,但是“链上”“链下”却不一定完全能对应。以商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为例,二维码本身很容易被复制,即使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以二维码为载体,则也并不能尽然保证是正品。 “在供应链管理,特别是溯源、物流等领域,链上与链下信息的对应和绑定,以及链上信息的快速检索都是需要突破的点。 未来区块链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是发展趋势。”业内人士介绍。“区块链并不必然消灭造假,也无法替代严格的监管。但随着区块链的推广应用,能够不断提高造假成本。”郭宇航说。 在数据隐私和共享方面,业内人士提出,区块链底层技术仍待进一步完善。“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加密过的,用户授权后相关方才能破解数字背后真正的含义。但仍有可能存在漏洞,技术风险不能忽视。”区块链专家肖诗源说。 此外,在电子政务、医疗、金融等行业的数据方面,还需要先解决数据格式和数据传输的问题。 “技术先进性,并不代表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随着区块链有更多项目实际落地,整个产业进入了一个应用加速的周期,相关探索也会愈加成熟。”郭宇航说。

    [更多详情]
  • 04 2019-11

    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发布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10章86条。 《条例》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补充规定了随机监督检查、异地监督检查等监管手段,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并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条例》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的运用,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明确企业标准的备案范围,切实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