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19-08

    为避免减产 给花生“补钙”很重要

    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下,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随着花生播种面积、茬口扩大,花生缺钙减产成为突出问题。当前,河南秋花生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专家提醒,为避免减产,农民应及时给花生“补钙”。 据介绍,花生是高利用钙作物,对钙的需求仅次于氮,约是小麦的7倍。花生补钙不但能促进根系的发育,使主茎变矮,侧枝长度变小,增强群体的透光率、抗倒性及抗病能力;还能增强花生氮素、钾素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有效减少秕果、水泡籽和烂果。 地面开一个花,地下下一个针。专家介绍,下针期后是花生荚果形成期,也是荚果发育需钙的关键时期。因此,补钙最好在花生下针期,两行花生中间施用磷酸钙或石膏粉,以提高荚果数和籽仁产量。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农业农村部:“两促一降”指导灾后水稻生产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已于8月10日凌晨在浙江温岭登陆,给华东5省(市)及东北部分地区水稻生产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洪涝淹水易倒伏。受大风和强降水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和辽宁部分地区水稻受淹,造成水稻倒伏和叶片机械损伤,不利于水稻灌浆。二是病虫为害易重发。台风过后,水稻植株易受伤,利于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以及稻曲病和稻瘟病等真菌病害的加重流行蔓延,同时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迁飞害虫也可能加重发生。三是低温寡照易迟熟。今年东北地区水稻生育进程较常年偏晚,台风带来的连续阴雨和低温寡照,将进一步加重贪青晚熟,“早霜”为害的风险增大。 当前,长江下游地区一季中稻多处于拔节孕穗期,部分杂交稻进入破口抽穗期;东北地区一季稻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台风对水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两促一降”的灾后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排涝降渍促恢复。受淹稻田应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防止长时间积水导致茎叶腐化和烂根,减轻渍涝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倒伏稻田应及时扶苗洗苗,恢复叶片正常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灾后如遇高温晴热天气,切忌一次性排尽田水,要保留田间3厘米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部分双季晚稻绝收田块,应直接改种应季作物。 二是科学追肥促生长。退水后3—5天追肥,长江下游地区灾后生长偏弱的稻田,适量追施速效氮肥,或采用磷酸二氢钾加少量尿素均匀喷施,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快植株恢复生长。东北地区部分贪青晚熟地块,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和灌浆速度,加快生育进程,促进安全成熟,降低“早霜”风险。 三是严控病虫降危害。加强水稻病虫的监测预警和适时防治。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以预防为主,重点是已发病田块和新出现的发病中心,台风过后及时用药全面预防1—2次,防止病害流行危害。一季稻穗期病害防治应重点把握破口前7—10天的关键节点,预防稻曲病和稻瘟病,同时做好“两迁”害虫监测和药剂防治。东北地区重点是预防稻瘟病,抓住抽穗末期前进行喷药预防。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商丘市梁园区:辣椒产业助农增收

    “今年价格好,农民收益高,村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提高了,亩产收益万元以上。”水池铺乡水池铺村支部书记刘圣福高兴地介绍说。 近日,在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数万亩辣椒规模种植基地,来自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他们围在田间地头,等候过磅、分拣、装箱、装库、装车,脸上充满笑容。 近年来,该区辣椒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全区已形成了以水池铺乡、观堂镇、王楼乡、谢集镇、李庄乡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其中辣椒专业合作社15个,辣椒加工企业50多个,辣椒经纪人1000多人,辣椒收购客商130多人,建设辣椒冷库60余座、总面积3.9万平方米,每年速冻保鲜辣椒290万吨,冷藏运输车达50多辆,辣椒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南方各大城市。 据该区经作办负责人闫卫华介绍,梁园区辣椒种植主要品种有“湘研”“长研”牛角椒、羊角椒、线角、艳红、七寸红、三樱椒品种系列。预计今年辣椒交易量近60万吨,交易额11亿元左右,带动二、三产业产值4亿元左右。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光伏板下的玫瑰产业园

    清晨,镇平县杨营镇程庙村村道旁,随风飘来了阵阵花香。随香寻去,原来该村的光伏基地里种满了玫瑰,花团锦簇,香气袭人,村民们正在忙碌着采摘玫瑰。 走进玫瑰园,在绿叶映衬下,一簇簇玫红色、淡粉色玫瑰惹人喜爱,不时有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徜徉花海,令人如痴如醉。 正在采摘玫瑰的村民程鹏云说:“早上四五点开始采摘,7点左右收工回家,不耽误事,等于多挣了一份收入。” 光伏基地的土地一直闲置,荒草丛生,秋冬季节干草很容易造成火灾。2018年春,基地负责人张鋆开始发展玫瑰种植产业,既利用闲置土地产生效益,还能代为打理光伏基地,两全其美。 张鋆说,他之前在新疆种植玫瑰,镇里动员他回到家乡发展产业。2018年3月份刚开始种植玫瑰时,从新疆运回来5万株,栽种后成活率只有5%。请专家诊断后,因为路途遥远,玫瑰苗根部受损,故成活率低。张鋆比较看重新疆的药用玫瑰品种,2018年4月份,张鋆改变运输方式,又从新疆空运7万株玫瑰,这次的成活率达到了99%。 四五月份是玫瑰的盛产期,每亩玫瑰地需要用工2~3人,农民在基地采摘玫瑰每月可收入2000元。 “我手里拿的这种是玫瑰花冠,半开不露花心,香气浓郁,营养价值高,卖相好,最受市场欢迎,南方商超里一两就能卖到128元。”张鋆介绍。 目前,张鋆在镇平县种植玫瑰300余亩,其中有一半都是占用的光伏基地闲置土地,亩均玫瑰产量达1600斤。 “如果单纯种植玫瑰,通过采摘卖花每年一亩地收入也就3000元,如果进行深加工,提炼玫瑰纯露,开发玫瑰加工品,每亩地年收入可达6万元。”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张鋆信念非常坚定。 杨营镇玫瑰生产车间里,有大型烘干机、原液提取设备,一朵朵玫瑰花整齐摆放在筛网上。整朵花可以做玫瑰花茶,整个花瓣可以做玫瑰花酒和玫瑰花膏,碎花瓣可以做玫瑰酱,玫瑰花经过蒸馏、冷凝等程序,还可以制成玫瑰纯露。 目前,基地已研发的产品有玫瑰花冠王、玫瑰花瓣、玫瑰酱、玫瑰醋、玫瑰纯露提取液等数十种产品,已初步形成种植、分拣、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目前,基地的产品已经注册品牌,办理了玫瑰花产品生产许可证,下一步我准备构建玫瑰制品的产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可以追溯每一罐玫瑰的种植场景、分拣场景。”张鋆说。 杨营镇区位优势明显,距离沪陕高速1公里,距县城4公里,全镇共精心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生态廊道两条。 在杨营镇程庙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花草树木繁茂葱绿,民居白墙灰瓦,群众文化广场崭新,太阳能路灯、垃圾箱有序设置。 驻程庙村第一书记李鹏说:“通过这些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户户通水通路通气通网,一点不比城里差,我们欢迎有志之士来村里发展旅游业”。 张鋆正在建设民宿,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以玫瑰种植、玫瑰产品深加工、玫瑰观赏采摘、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玫瑰小镇。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土地流转、村民土地入股分红、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等多种方式,光伏板下的玫瑰产业逐渐走出一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发展之路。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洛宁县:种植黑核桃 收获致富果

    近日,在洛宁县马店镇胡家原村,山坡上核桃林茂密,村支书张建武正和村民一起查看刚刚采摘的黑核桃。 美国黑核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硬阔材树种之一,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材果兼优树种。20世纪90年代初,林业部美国黑核桃良种及栽培技术引进项目组考察相中了胡家原村的山坡地,张建武自告奋勇承包20余亩地,建起种植基地,承担实验种植的任务。经过几年的试种,千余棵黑核桃树长势良好,开始挂果。之后,张建武带领村民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黑核桃树越种越多,大家卖树苗和种子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如今,黑核桃林让昔日的荒山坡变成绿色家园,黑核桃也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犟老陈”的生活“牛”气冲天

    每天早晨5时,睢阳区李口镇谷楼村68岁的村民陈大良总是准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牛棚给他那35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喂“早餐”。 8月14日,老陈一进牛棚,分列两侧的35头牛齐刷刷地向他行“注目礼”,“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老陈操起铁叉,一叉一叉地将中间过道上的麦秸添进牛槽,肉牛们一个个扭动尾巴,迫不及待地大口享受美味。几分钟后,满槽的麦秸被席卷一空。老陈又将拌好的玉米、豆粕、麸子和酒糟倒进牛槽,并扯起水管向槽内浇水。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肉牛们又是一顿海吃豪饮。这时的老陈才走出牛棚,点燃一根烟,心满意足地看着牛棚内的情景。 “每天早上5点半喂一顿、下午5点半喂一顿。”老陈说,“年纪大了,不想外出打工了,只能找点在家能干的事。” “都那么大年纪了你说还折腾啥?可他犟一辈子了,想干的事情偏要干成,人家都叫他‘犟老陈’。”陈大良的老伴插话道,“因为养牛俺俩没少拌嘴,可我也不能看着他一个人忙啊,该帮忙的时候还是得搭把手。” 从最初的5头肉牛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老陈用了6年时间。“我养的都是内蒙古杂交牛,每头牛进价七八千块钱,养10个月到12个月就可以出栏,饲养成本大概3500块钱,净利润4000块钱上下。”老陈乐呵呵地说,“这两年每年的纯收入都是十几万块钱,可比以前富多了。” 老陈在养牛这事上“犟”,是有底气的。他不光从16岁时就给当时的生产队喂牲口、照顾牲口,更关键的是他一辈子就喜欢跟牲口打交道,还喜欢养动物。现在,除了35头肉牛,他还养了5只狗、1只猫,还饲养了几十只鸡、鹅,家里天天鸡鸣狗叫、异常热闹。 “别看我不识字,在喂牲口上我还真没服过谁。”老陈说,他不仅用心、细心,而且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牲口有点小病小恙自己就能处理,所以养牛这些年非常顺利。 说起陈大良,谷楼村会计江红波直竖大拇指:“老陈是俺村的饲养大户,也是致富名人。他不光自己发家致富,还把自己的养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群众,只要有人请教,他都耐心指导、全力扶持。这几年老陈带动了好几家饲养户,前边的邻居陈业芳家就是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 由于陈大良饲养的肉牛全部是用天然草料喂养的,肉质鲜嫩醇香,品质有口皆碑,因此他的肉牛供不应求,畅销豫鲁皖三省。 别看老陈年近古稀,可他对于眼下“牛”气冲天的生活还不满足。他说:“我明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养七八十头牛。趁我现在还能干得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比蜜甜!” 老陈的一番话逗乐了大家,欢快的笑声顿时回荡在幸福的农家小院上空……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宁陵蟠桃惹人爱 丰收时节齐采摘

    立秋刚过,宁陵蟠桃园内中蟠17号、18号桃子先后成熟,硕大扁圆,橙黄绯红的蟠桃挂满枝头,吸引周边地市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这蟠桃不但长的独特,而且肉质细腻、软糯多汁、味甘清香,特别好吃!”来自商丘市的王超杰说,以前没有见过蟠桃,更没有吃过,听同事说宁陵有个蟠桃园,果子很好吃,带着家人过来看看,确实名不虚传。 宁陵蟠桃园位于宁陵县城北10公里石桥镇万集村,占地175亩,园里有中油蟠7号、9号、11号,丰味太后、皇后、天后,中蟠13号、15号、17号、18号、19号等70多个品种,从6月1日到9月中上旬都有相应品种的蟠桃成熟。 蟠桃园的主人名叫吕光辉,2012年他流转175亩土地种植桃树,经过三年的等待,2015年挂果盼来了丰收。当时由于种植的是普通毛桃,销售价格一斤仅1.5元,除掉地租、人工、肥料等投资,算下来一年净赔了30多万元。 “必须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才有出路。”吕光辉坚定地说。随后他先后到郑州、南京、北京果树研究机构取经学习,找寻适宜发展的桃树新品种,经过几番实践,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决定发展蟠桃种植。蟠桃是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的新品种,还没有进行推广,吕光辉瞅准商机,先学先试,2017年拿出全部家当买来蟠桃芽和接穗,改良70亩桃园,又流转270亩土地建成蟠桃苗培育基地。 “第二年就开始开花结果,长势喜人,谁知道2018年4月6日的一场冷空气,把大部分花都冻落了。”吕光辉说起来至今还心痛不已,当年经过悉心呵护,就长成了100多个蟠桃。 很多业内人士听说宁陵有个蟠桃园且有成熟的果实后,纷纷来看新鲜,想品尝一下蟠桃到底什么味道,确定一下到底有没有发展空间。经品尝和实地考察后,来自山东、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新疆、辽宁等省份的种植大户和苗木商贩先后与他签定了共计70万株的蟠桃苗木购买协议。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9年风调雨顺,吕光辉种植的蟠桃喜获丰收。一亩蟠桃产2000多公斤,每公斤销售20元。从6月初第一批蟠桃成熟,每天来园子采摘的游客和商贩络绎不绝。2019年6月29日,吕光辉参加河南省园艺学会组织的首届桃优质果评比,他种植的中油蟠7号在众多参赛桃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金奖。 对于下一步发展,吕光辉说,明年计划建设50亩温室大棚,发展反季节蟠桃种植,如果在春节前上市,一斤就能卖30元左右。另外,他准备安排附近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动员更多的人发展蟠桃种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内乡:万亩石榴喜丰收

    近日,内乡县万亩软籽石榴成熟了,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该县鼓励农民抱团发展,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管理,广为种植石榴。 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内乡县以提升石榴品质为目标,走品牌之路。该县从石榴的种植、施肥、防虫、采摘、包装等环节,严把每一道关口、工序,确保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时至今日,内乡石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石榴产业也成为该县实现绿色增长、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李子助力脱贫攻坚

    当前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走进陕州区张湾乡柳林村,目之所及,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农用三轮车载着红彤彤的李子驶向收购点,收购点内分拣、装箱、称重、装车有序进行,小李子俨然成了柳林村的一项主导产业,也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据悉,柳林村是典型的移民村,近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实行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并通过村干部和帮扶人实行“一带一”帮贫困户种植李子。目前,全村65户贫困户已有54户种植李子1675亩,产量300万公斤,产值300万元。2019年,该村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投入,利用村内旧宅平整土地90亩,用于发展李子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初期,蔬菜和李子间作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丰产期后每亩可增加收入3000元,同时可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 该村贫困群众纷纷表示:“党的好政策不仅给大家送项目、送技术,还增加了我们致富脱贫的信心,我们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15 2019-08

    三门峡:举办技术培训班 提高果农管理水平

    为复制推广二仙坡模式,全面提高陕州区果树管理水平,8月12日,区园艺中心联合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在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举办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班。活动特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闫振立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姜远茂对全区160多名果农进行培训。 培训班上,专家教授利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对苹果新品种及栽培模式、果园土肥水管理等进行了系统讲解。讲座紧扣主题,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深受广大果农欢迎。

    [更多详情]